廠長筆記:《農民曆》,2012年的推薦書
每到12月底,照例會收到一本來年的農民曆,這本薄薄的書,年年改版,年年出版,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擺上一本。
1. 生活的百科全書
很多時候,我們會忘記它的存在。但是,從早期到現在,它並未褪色,依舊是大部份農工商業普羅大眾,重要的生活指標,甚至是百科全書。但凡出行、遷移、開市、簽約、婚嫁、喜慶,還有蓋棟新房子,何時動土,何時上樑,都要挑個農民曆上的吉日良時,討個吉利好兆頭。去世的親人更得慎重擇日入殮、移柩、安葬。更有眾家神明的誕辰、祭典,都標示得清清楚楚,各家各人各有信仰各自去參拜,農民曆上充份展示了多元無私的客觀與包容。
二十四節氣歲時更是生活上的重要指標,並且發展出許多節氣諺語,像:立春天氣晴,百物好收成。交春落水透清明。春天面,時時變。未食五月粽,棉被莫入甕。六月天公,家神都要動。還有與農牧耕作習習相關的「節氣豐欠詩」,全都是古人的經驗傳唱,到現在仍然很精準,比如:元旦晴雲光齊天,雨水連綿是豐年。立春最喜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驚蟄雷鳴不足奇,春分有雨病人稀。端陽有雨是豐年,立秋無雨最堪憂。秋分只怕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
二十四節氣源起於遠古的黃河流域,台灣地理位置與大陸不盡相同,很早就演化出「更新版台灣農民曆」,記載更細分到北部、中部、南部的耕種時節及蔬菜播種種類,像依照台灣農民曆南部小寒時節,約農曆12月,可播種絲瓜、南瓜、冬瓜……等涼性瓜類,北部較冷,則延至農曆二月驚蟄後,而依著時令也會提醒淡水、蘇澳、東港、澎湖各區漁民什麼季節有什麼魚類可以打撈。
對農漁民而言,這是耕作與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指導手冊,對我而言,是在生命中佔有很重份量的書,它是我兒童時期的啟蒙書之一,也是我和阿公共同擁有的唯一的一本書。
小時候,在那個貧窮的小農村,沒有幾戶人家家裡有擺書的,到了二三年級,認識的字慢慢變多了,嗜讀若渴,只要有印字的東西都會拿起來讀。看的第一份報紙,是生病的時候到村里唯一一家中藥房看到的《徵信新聞報》。第一本雜誌,是新嫁入門的阿嬸帶過來的《藍帶》,文藝小說類,怎麼翻都看不懂。第一本小說是《冰點》,也看不太懂。
還從仍在就學的小叔書架上,找到一本《謝雪紅傳》,很認真很努力的從二年級看到三年級。為什麼特別喜歡這本書?因為她也姓謝,好有親切感。
最容易拿到又可以隨時隨地翻閱的,就是《農民曆》了,只要全新的農民曆一到,我就會迫不急待的翻開,還可以聞到濃濃的油墨味。
第一順位看的,是第一頁下半頁的「春牛圖」,大大的水牛旁邊站著一個穿著古裝衣服的孩童,周圍是一圈當時讀不懂的半文半白文字。為什麼會喜歡看牛的圖案?因為牠也是家裡的一份子,很有親切感。
接著會迫不及待的翻開十二生肖運勢那一頁,然後找出圖案是「馬」,字是「肖馬」那一行,興奮的指著,大聲嚷嚷:「我屬馬,我屬馬」。看到上面列著明年的歲數就更興奮了,「我八歲了,我八歲了」,彷彿,已經穿過時空跳接到來年了,哪個孩子不是這樣期盼著快快長大呢?
接著會翻到背面,「食物相剋中毒圖例」,謹慎的看著那每一格彩色的食物圖案,小心仔細的,一遍又一遍,對照著格子中同時食用就會中毒的食物,小小年紀覺得中毒是很可怕的事吧。例如有一格會畫著一隻壁虎尿和一碗白飯,然後配上一個醒目的紅字:「毒」,看起來真是觸目驚心。早期的農舍瓦房墻壁上,誰家會沒有壁虎蜘蛛在行走?那一陣子,端起飯碗的時候,都會先瞄一下屋頂,才會開始扒飯。從小愛吃芹菜,吃完了芹菜就會很欣慰的跟阿婆說:「好在今天沒有吃烏龜。」因為上面也畫著芹菜和鱉,紅字:「毒」。
年紀稍大後,開始有一些懷疑了,那些搭配,真的會中毒嗎?十年前,忽然一時興起,想做個實驗,先泡了一壺普洱茶,接著吃下一整顆鳳梨,沒有什麼反應。
隔天再試一次,雙手長出細細的疹子,到藥房拿些藥,吃了就消去了。隔了一週,心想改喝台灣高山茶配鳳梨再試試吧,這回手腳都起了密密麻麻的紅疹不打緊,還奇癢無比,真是苦惱不已,看了幾趟門診也未見改善,最後靠打針才消退。醫生宣佈:這是對鳳梨酵素過敏,從此,和愛吃的鳳梨絕緣了。農民曆上的食物相剋,是真的吧?
對我的阿公而言,他和大多數的農民一樣,對農民曆的依賴更深厚,要祭祀要迎神,要播種要收成,幾乎都依照著歲時節氣進行。
元宵過後,就會和阿婆商量著,什麼時候要蒔田、插秧?驚蟄前後打雷聲響不響,清明有沒有下雨,他們便可以評估一整年的雨水多不多,足不足。穀雨雨水多,連著立夏便是梅雨季節了,梅雨季本是台灣雨水的主要來源,是農牧重要依靠。
但若是雨下得又大時間又長,形成豪雨不斷,便會成災了。稻田裡肯定漲滿了水,阿公、阿婆會戴著斗笠穿起厚重的蓑衣扛著鋤頭,把田埂鑿開,把水引導宣洩掉,才不會把正在抽穗的稻子淹沒浸泡。回到家時候,總是全身都濕透了。
台灣北部稻作一年兩期,小暑、大暑、正當國曆七八月間。立秋,在大陸已經陰氣初初上揚,在台灣,「立秋煎鰗鰍」,天氣仍然酷熱得連泥鰍都曬死在田裡了,七月得趕著把一期稻作收割完成,緊接著翻土犁平,八月初又要把秧插完。這是農家最忙碌辛苦的季節,大人小孩都要下田,忙得不可開交。
農夫們常常是一件汗衫溼透了脫下來擰乾,隔不久,又溼透了。每一家都天還未亮,就早早吃完早餐早早下田,趕在太陽還不是太熱時多做些活。約莫上午十點左右,阿婆就會用擔竿挑著兩個籃子,一晃一搖的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在收割後的田裡撲抓著蚱蜢,或者和蚱蜢比賽跳遠的我,也會趕緊跟上,走在阿婆後面。然後學著大人們坐在田埂,捧著碗公,大口大口吃著「割稻仔飯」。
在漫長的暑假裡,這也是最幸福的記憶之一。
所謂「立秋無雨」最堪憂,九月至隔年四月容易乾旱,接下來,若盼不到降雨,乾旱來了,農民的惡夢也來了。雨水不來,稻田乾涸了,泥土龜裂了,灌溉大圳的水快見底了,需得按戶輪流配給。沒有充份的水來滋潤,當期的稻子肯定長不好,到頭來會因歉收而白忙一場,更何況全家大小吃穿支用,盼的,就是這下半年的收成。
為了那少得可憐的灌溉水,有的,會堵住源頭,不讓下家分享,有的,會半夜用水管偷取鄰家用水,起了大大小小紛爭、口角,是無可避免的了。那一陣子,阿公和家裡的男丁都得分白天、上半夜,下半夜,神經繃緊的輪值守在田裡,一點都不敢放鬆。
有一天,只見阿公怒氣沖沖的回到家,拿了鋤頭,又怒氣沖沖的走出去。阿公一直是個不多話,臉上表情也不多的人,肯定是田裡出事了,全家都出動跟了過去,包括個子小小的我,一方面去勸架,一方面也去展示家裡人丁多。
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我看到動怒的阿公。為了維護稻穀的生存,老天爺用乾旱考驗著農民原本敦厚謙和的本性。
4. 阿公和我
立冬之時萬物收成,國曆十一月最遲十二月,二期稻作收割了。接下來,農田也要休息了。有的就任著它長些小草,有的種些油蔴菜花當肥料,還有的就地把剩餘的稻草焚燒成灰,再翻土混攪在一起。
冬至過後,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了,天空總是罩著厚重陰沈的雲層,收割後的田裡也是灰黯空曠的,蕭條、陰鬱,是這個季節的顏色。大寒至,冷冽已極,偶而早晨起來,會看見屋頂上地上覆蓋了一層薄霜。
阿公拿著牙刷,往廚房掀開鹽巴罐子沾了點粗鹽,走到屋後屋簷溝,兩腳一跨,開始刷牙,我也會有樣學樣,兩隻腳有些吃力的跨在水溝上,站在阿公後面跟著一起刷牙。接著,阿公會用水桶從井裡打上一桶水漱口洗臉,地表的寒冷對照出井水的溫差,當井水潑在臉上時,不但沒有想像中的酷冷,還有一點點暖意傳導過來,這時總會興奮的嚷著:「阿公,阿公,水好燒喔!」
冬至後立春前,農田生養休息期間,也是農庄耕種人家稍稍可以歇息的空閒時間,一般家庭會做家計結算,一整年耕作下來,稻作總共收穫多少?賣去多少?穀倉還餘留多少?加上飼養的豬隻、雞鴨添加了多少收入?加總起來,今年支出了多少?還掉的債務有多少?來年可以運用的,又有多少?
有一晚,天氣冰冷得手指發麻,兩隻腳像木頭一樣僵硬,已經過了睡覺時間,阿公、阿婆還對坐在廚房的四方餐桌邊,牆上掛著一盞五燭光的黃燈炮,整個室內,還有他們的容顏,都是昏暗的色調。阿公、阿婆一直說著話,聽不太懂的內容,從他們的神情、說話的聲調,知道絕對不是愉悅的,聽著聽著,就分神了,轉過身自顧自的玩著。
隔了段時間,沒聽到他們的聲音,轉過身去,所看到的那個畫面,像一幅被時間凍結的相片,連同那晚冷冽的空氣,都冰存在我的記憶裡,一生不曾遺忘。
我看見昏黃燈光下的阿公,雙肘撐在桌面,兩隻手掌矇住了整張臉,他的手很大,很粗糙,因為常年勞動,手指關節特別突出而且有些變形。有淚水,從指縫中流出來,黝黑的膚色使淚水變得很清楚,很明亮,一滴一滴,流淌到黑色的桌上。這景象,像飛馳的石塊撞擊了我。一直以來,在我的感覺裡,阿公就像一座高大的山,挑著一整個家,也像一塊堅硬的岩石,再重的負擔,再大的危機,都有他挺著,這樣的一個人,怎麼會流淚?
很多年後,我找到的答案是:貧窮人家總是脫離不了錢的問題,而貧窮人家只要和錢有關的問題,多半不是悲哀就是憂愁。
歲月是一條長河,悠悠忽忽,不停的向前流動。阿公究竟離開人間多久了,我已經記不起來,悲傷也被時間切割得零零碎碎了。
現在翻開新農民曆,首先翻找的,變成了「大年初幾是創作坊的開工吉日」?
只是,偶而看到擺在桌角一隅的農民曆,依然彷彿看到阿公坐在書桌旁,或靠在窗戶邊,就著光,瞇著眼,手指沿著農民曆一行又一行的細字滑走,專注的找著資料的神情,連那翻頁的聲音,都還那麼清晰的在耳邊劃過。
有時候,真的,好想念他。
上一篇:謝碧春:你所不知道的黃秋芳
下一篇:廠長:曾經,我是狼
謝謝廠長的禮物,希望新的一年廠長也可以繼續的提筆寫出人間風華.....
出口成章,見識非凡的廠長,終於維基解密,提筆道出藏在農民曆背後深情記憶。
驚蟄未聞雷 農作恐欠收
今年農曆二月未過 水庫已告急
真有小小的缺水恐慌
農民曆真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