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0 22:53:39小蟹子
寵一個老人
很多年前的我們,大概很難想像,有一天,我們都將成為一個老人。
年輕時在張老師中心受訓,脾氣非常好的小團體Leader,有一天提起她剛跨過三十歲,我一愣,傻傻地脫出口:「三十歲好老,我要是到了三十歲就不想活了!」
真沒想到,不想活的日子到得好快,一下子流光就走過三十歲的1.5倍。
大年初一,接到大學同學賀年電話。電話裡幽幽傳來一聲長歎:「哎,真的老了!有三個證據,開始戴放大鏡看東西;小感冒就拖一兩個月,時髦的免疫力問題;更慘的是,嗯,那個不來了!」
這......
我的同學耶!
好像有一張「老人俱樂部」的邀請卡,迎面削來,一頭撞上臉面。
正視「老人」是這樣一種再熟悉不過的「即將播映新片」,越覺得待在爸爸身邊過年,特別有意思。
八十幾歲的老爸,循著他想要變成的那個樣子反覆重塑歷史,改寫他的「人生藍圖」。
我們也會這樣一直改寫歷史嗎?
大部分的我們,多麼想要成為我們自己想要變成的那個樣子!
即使不能,
至少,也在祕密角落裡,渴望還能被愛,渴望一直一直被疼吧?
尤其,和可愛的小孩,以及前途無限的子子孫孫相較,老人的快樂、悲哀和期望,真的很容易被忽略。
一到過年時候,特別容易想起,寵一個老人,真的是種難得的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特別敬重我的朋友麗華。
這個溫婉的小女人,在我心裡一直像個「智慧老人」。
開創自有品牌「國王彈簧床」,每隔一段時間,就把製作彈簧床時裁下的邊緣廢料,做成座墊送到老人院,讓這些沈靜的老人,因為不斷更新花色的新座墊,掀起一些熱鬧和波瀾。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變老,到年老的時候更需要被寵愛。
麗華一直用這樣的心情,把餘閒和餘力放在老人身上。
還記得,她在整建廠房時,一家人擠在工寮裡,環境很亂,不得不把婆婆「寄養」在嫂嫂家裡。婆婆常找各種理由要麗華接她過來工寮住,即使麗華太忙,等不及的婆婆一定要嫂嫂送她過來。好不容易等到廠房整建完成,他們的住家安頓在廠房二樓,麗華弄了間漂漂亮亮的套房給婆婆住,終於想到得問問婆婆,為什麼一定要回來擠進這一團混亂當中?
婆婆說:「我喜歡回來,這裡有我的冰箱。」
以前婆婆整天在麗華身邊吵著肚子餓,總是要她去冰箱找東西吃。麗華說:「你可以自己拿呀!萬一我不在,你又肚子餓,怎麼辦?」
「那又不是我的!」婆婆還是很堅持。
麗華不太明白,他們不就是一家人嗎?可是,無論明不明白,她還是買了個冰箱放在婆婆房間。
婆婆藏了很多東西,收在自己的冰箱裡,從此以後,很少再聽她說過肚子餓。
不需要任何理由,麗華像寵一個孩子般地寵著婆婆。
婆婆吃不慣別人做的菜,只認定麗華的廚藝。
幸好,住家在廠房二樓,婆婆吃得簡單,只要求每天中午十二點準時開飯。所以,無論多忙,麗華每天親自做飯,周旋在廠房與婆婆之間。
有時候實在趕不上婆婆「十二點開飯」的家規,她就會抽空回「家」,趁著婆婆熱絡招呼她的同時,悄悄在電視上的鐘面動手腳,把時鐘調慢一個小時,一下子就搶佔「時間上風」。
當她手腳俐落地在廚房裡做午餐時,婆婆坐下來,對著鐘,撐著臉,看著指針一點一點地往前走,然後顫顫搖搖地走了過來,站在廚房門口,苦惱地對著麗華說︰「不知道怎麼搞的,我今天怎麼比較早餓?」
遇上難得的休假,還沒到開飯時間,婆婆就喜歡在廚房東摸西看。
麗華坐在客廳裡看報紙,聽到廚房裡乒乒乓乓一陣混亂,放下報紙,她彎身,往廚房探,剛好對上了婆婆也彎身往客廳探的一雙驚疑的眼。
麗華回神,繼續看報紙。耳朵卻奇怪地豎起來,居然聽不到任何聲音。
總應該有一點收拾殘局的動靜才對吧?她心裡正納悶,婆婆已經怯怯走近,小心坐下,囁嚅著說:「麗華,我剛剛打破一疊盤子。」
「我知道,在這裡聽得到。」
「那你怎麼沒罵我?」
「你又不是故意的。而且我看到你非常緊張,很想趕快把一切都收拾好。」
婆婆坐了會,認真地想了很久才說:「小時候我兒子打破盤子,他也不是故意的,而且已經認真在收拾了,我還是會罵他,這樣很不應該噢!」
隔了幾十年回頭去看,哪一個媽媽不是這樣的呢?
怎樣告訴她,什麼是應該或不應該呢?
麗華總是笑。常常在我們聚會的時候說:「寵一個老人,真的很幸福!他們不像小孩那麼刁鑽。」
剛從年假回來,開市,拜拜,才剛要投入工作,就有點捨不得地想起侄兒姪女們的點點滴滴。
這些孩子,一方面網路訂購最新票選出來的鳳梨酥、綠豆糕、蒟蒻干,一方面周全準備麻咾、生仁、花生糖這些老人家的零嘴;還要配備最新出版的暢銷小說,開車接送,一整天端茶、遞糖、送水果......
看到家裡的第二代、第三代,慢慢承傳著孝順的傳統。
忽然覺得,幸運的我們這些老人,一定要記得,千萬千萬
不要變得像小孩那麼刁鑽!
年輕時在張老師中心受訓,脾氣非常好的小團體Leader,有一天提起她剛跨過三十歲,我一愣,傻傻地脫出口:「三十歲好老,我要是到了三十歲就不想活了!」
真沒想到,不想活的日子到得好快,一下子流光就走過三十歲的1.5倍。
大年初一,接到大學同學賀年電話。電話裡幽幽傳來一聲長歎:「哎,真的老了!有三個證據,開始戴放大鏡看東西;小感冒就拖一兩個月,時髦的免疫力問題;更慘的是,嗯,那個不來了!」
這......
我的同學耶!
好像有一張「老人俱樂部」的邀請卡,迎面削來,一頭撞上臉面。
正視「老人」是這樣一種再熟悉不過的「即將播映新片」,越覺得待在爸爸身邊過年,特別有意思。
八十幾歲的老爸,循著他想要變成的那個樣子反覆重塑歷史,改寫他的「人生藍圖」。
我們也會這樣一直改寫歷史嗎?
大部分的我們,多麼想要成為我們自己想要變成的那個樣子!
即使不能,
至少,也在祕密角落裡,渴望還能被愛,渴望一直一直被疼吧?
尤其,和可愛的小孩,以及前途無限的子子孫孫相較,老人的快樂、悲哀和期望,真的很容易被忽略。
一到過年時候,特別容易想起,寵一個老人,真的是種難得的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特別敬重我的朋友麗華。
這個溫婉的小女人,在我心裡一直像個「智慧老人」。
開創自有品牌「國王彈簧床」,每隔一段時間,就把製作彈簧床時裁下的邊緣廢料,做成座墊送到老人院,讓這些沈靜的老人,因為不斷更新花色的新座墊,掀起一些熱鬧和波瀾。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變老,到年老的時候更需要被寵愛。
麗華一直用這樣的心情,把餘閒和餘力放在老人身上。
還記得,她在整建廠房時,一家人擠在工寮裡,環境很亂,不得不把婆婆「寄養」在嫂嫂家裡。婆婆常找各種理由要麗華接她過來工寮住,即使麗華太忙,等不及的婆婆一定要嫂嫂送她過來。好不容易等到廠房整建完成,他們的住家安頓在廠房二樓,麗華弄了間漂漂亮亮的套房給婆婆住,終於想到得問問婆婆,為什麼一定要回來擠進這一團混亂當中?
婆婆說:「我喜歡回來,這裡有我的冰箱。」
以前婆婆整天在麗華身邊吵著肚子餓,總是要她去冰箱找東西吃。麗華說:「你可以自己拿呀!萬一我不在,你又肚子餓,怎麼辦?」
「那又不是我的!」婆婆還是很堅持。
麗華不太明白,他們不就是一家人嗎?可是,無論明不明白,她還是買了個冰箱放在婆婆房間。
婆婆藏了很多東西,收在自己的冰箱裡,從此以後,很少再聽她說過肚子餓。
不需要任何理由,麗華像寵一個孩子般地寵著婆婆。
婆婆吃不慣別人做的菜,只認定麗華的廚藝。
幸好,住家在廠房二樓,婆婆吃得簡單,只要求每天中午十二點準時開飯。所以,無論多忙,麗華每天親自做飯,周旋在廠房與婆婆之間。
有時候實在趕不上婆婆「十二點開飯」的家規,她就會抽空回「家」,趁著婆婆熱絡招呼她的同時,悄悄在電視上的鐘面動手腳,把時鐘調慢一個小時,一下子就搶佔「時間上風」。
當她手腳俐落地在廚房裡做午餐時,婆婆坐下來,對著鐘,撐著臉,看著指針一點一點地往前走,然後顫顫搖搖地走了過來,站在廚房門口,苦惱地對著麗華說︰「不知道怎麼搞的,我今天怎麼比較早餓?」
遇上難得的休假,還沒到開飯時間,婆婆就喜歡在廚房東摸西看。
麗華坐在客廳裡看報紙,聽到廚房裡乒乒乓乓一陣混亂,放下報紙,她彎身,往廚房探,剛好對上了婆婆也彎身往客廳探的一雙驚疑的眼。
麗華回神,繼續看報紙。耳朵卻奇怪地豎起來,居然聽不到任何聲音。
總應該有一點收拾殘局的動靜才對吧?她心裡正納悶,婆婆已經怯怯走近,小心坐下,囁嚅著說:「麗華,我剛剛打破一疊盤子。」
「我知道,在這裡聽得到。」
「那你怎麼沒罵我?」
「你又不是故意的。而且我看到你非常緊張,很想趕快把一切都收拾好。」
婆婆坐了會,認真地想了很久才說:「小時候我兒子打破盤子,他也不是故意的,而且已經認真在收拾了,我還是會罵他,這樣很不應該噢!」
隔了幾十年回頭去看,哪一個媽媽不是這樣的呢?
怎樣告訴她,什麼是應該或不應該呢?
麗華總是笑。常常在我們聚會的時候說:「寵一個老人,真的很幸福!他們不像小孩那麼刁鑽。」
剛從年假回來,開市,拜拜,才剛要投入工作,就有點捨不得地想起侄兒姪女們的點點滴滴。
這些孩子,一方面網路訂購最新票選出來的鳳梨酥、綠豆糕、蒟蒻干,一方面周全準備麻咾、生仁、花生糖這些老人家的零嘴;還要配備最新出版的暢銷小說,開車接送,一整天端茶、遞糖、送水果......
看到家裡的第二代、第三代,慢慢承傳著孝順的傳統。
忽然覺得,幸運的我們這些老人,一定要記得,千萬千萬
不要變得像小孩那麼刁鑽!
在這裡 , 想念他們
2007-02-22 11:39:31
可惜呀
今年沒能回去讓他(她)們承歡膝下
一年過去就是少一年囉
常常會嘲笑黃氏家族
一門老小 愚忠愚孝
可是
每到了節日
尤其是在過年期間
就會越來越想到他(她)們
還有那一聲又一聲 謝阿姨長 謝阿姨短
一段又一段
搞笑的 諂媚的 感傷的 分享的
或是講了一千遍不止 還是哄堂齊笑的家族笑話
不用尋找按扭
都會自動播放出來
想到這個孩子 想到那個孩子
真的想念你(妳)們呢
哎呀呀 嗚嗚伊伊呀呀 那尼嗚嚜巴奈哇........
我這個
也是老的證據之一嗎?
記的有聽過 人的一生 簡單劃分 就是 小孩 大人 小孩
老人 我想應該說是 人生歷練累積較豐富吧
看完文章 讓我想起 年初一的時候 到埔里朋友家裡作客
朋友家中的奶奶 讓我印象很深刻
我們到的時候 凌晨3點多了 奶奶 還特別 爬起來 接待我們
當時 奶奶 臉上的表情 好高興 好高興 尤其 當我們稱呼她為奶奶
時 她的笑容 特別開心與燦爛 感覺太陽都提早升起了 還直說
真好 真好 又多了孫子呢
回想青少年時 都不會想說 家裡 有老人家 是要感到歡愉與珍惜
一定要到 長大了 老人家不在時 才感到惋惜
而且 感覺一個家 真的要有位 長輩 才更有 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