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8 11:05:23小蟹子
批評指教
<批評指教>這篇生活隨筆,發表在報紙上的時候,收到Mail,有極相惜的朋友嘖嘖稱奇。也許這個世代越來越孤立了。舊時的那些爭議、那些忿恨、那些吵吵鬧鬧.....,都成為新世界裡再也不能複製的溫暖。
先Po在創作坊的「幸福筆記」,想想,有一些水國子民,是不上官方版的在野閒雲野鶴。會在水國重貼一次<批評指教>,實在是因為,深深覺得幸福,所以,必須在這個充滿被我批評指教的孩子們泅泳的私密天地,再對大家說一聲,謝謝,真的非常謝謝!
接下來,<批評指教>正文,上台一鞠躬..
童年時非常害怕「家庭生活」。家裡鬧哄哄地,十幾個人擠在一起,不是搶著上廁所,要不然就吵架,任何食物一上桌,瞬間一搶而空,更可怕的是,無所不在的長輩,好像隨時盯著我們,總是在任何疏忽一發生,立刻「批評指教」一番。
就在這隨時隨地不能預測旋即引爆的「批評指教」底下,我們都「溫良恭儉讓」地長大了。任何家族旅行,一定全家加入老人家最喜歡的溫泉之旅;年節慶祝活動,不是接阿公阿嬤來家裡住幾天,要不就是回阿公阿嬤家;很久以前的伴唱LD,家裡僅收藏至少三十年以上的老歌;所有的聊天內容,一律以長輩過往的豐功偉業為「討論主題」,雖然聽過一百八十遍,還是要「誠懇請益」。
來過我們家做客的朋友都非常驚奇,這種小的聽大的,大的聽老的,老的又要聽更老的人際模式,完全漠視「兒童人權」的家庭生活,讓不同個性的朋友,同時做了相同的結論:「愚忠愚孝」。
「愚忠愚孝」也有好處。慢慢地,我們都「成為長輩」,這是時間對我們最慷慨的地方,換我們隨時隨地享受對晚輩「批評指教」一番的樂趣。
我們家的晚輩們,男的癡情高挑,女的清秀纖長,但是個個最擅長的還是「承歡膝下」。吃東西,每一個伯伯、叔叔、阿姨、姑姑愛吃的私房菜,一律先裝成小碟一一送上,他們再分配剩菜;唱KTV,先點選老掉牙的「送君情淚」、「月夜愁」、「可憐戀花再會吧」……,不是誠懇地和老人家大合唱,要不,就真摯地「拍手鼓勵」;想約會,前一夜先問:「家裡有沒有事要做?家族有沒有大聚會?」,直到「家庭生活」剩餘,才輪到約會時間,侄兒姪女們最主要的約會內容,當然很容易猜得到,還不就是帶回家,和家人一起看電視。
從爸爸延續下來,九個兄弟姊妹隨著時間魔法,延伸出更小的家族分枝,晚輩們也各自成為爸爸、成為媽媽,成為更小一代的長輩。有任何大聚會或大聚餐,一大家族四十餘人,洗碗、擦地、遛狗、找東西、倒茶送水……,大量雜務傾天蓋下,侄兒、姪女兒們在沒有任何明示暗示下,自動自發「承包」了大部分。
大姪女兒是我們家族裡的「阿信」,從小發揮身為「大兒子的大女兒」的責任感。任何時候到任何地方玩,一下車,一定催著堂弟、堂妹去尿尿。只要她一走近,孩子都哭喪著臉小聲說:「真的已經沒有尿了。」
擁有這樣貼心的孩子,讓我們非常擔心,她不在時,我們這些習慣被「承歡膝下」,而且又喜歡「批評指教」的老人家該怎麼辦?謝天謝地,原來,只要阿信姊姊不在,下一個孩子就自動接棒洗碗、擦地、遛狗、找東西、倒茶送水……,然後下一個,又下一個。
有一天發現,這個最喜歡「批評指教」的大家族,教會第四代背起來的第一個人名,居然是阿祖的名字。也許是因為年紀大了,忽然對「批評指教」有點慚愧,這些孩子在完全被掠奪「兒童人權」的家庭生活裡,怎麼還可以這麼調皮而溫暖?
隨著時代進化,新生代長輩初為父母的深情謙讓,以及長久來已然老化的家族忽然加入新生兒的天真可愛,「長輩優先」的家族文化開始動搖。家庭生活,成為不同世代價值觀的拉鋸與角力,無數個長輩、長輩的長輩和長輩長輩的長輩相互過招的火辣現場,熱鬧又熱血,整個家,成為緊張、刺激、絕無冷場的「拼圖碎塊」,各自散落在無從拼湊的不同角落。
然而,「身教」是一場最溫柔、又最不可撼動的制約。總有一天,又將拼成一幅充滿新生代顏色的「家庭生活」大型拼圖,繼續對下一代「批評指教」下去。
先Po在創作坊的「幸福筆記」,想想,有一些水國子民,是不上官方版的在野閒雲野鶴。會在水國重貼一次<批評指教>,實在是因為,深深覺得幸福,所以,必須在這個充滿被我批評指教的孩子們泅泳的私密天地,再對大家說一聲,謝謝,真的非常謝謝!
接下來,<批評指教>正文,上台一鞠躬..
童年時非常害怕「家庭生活」。家裡鬧哄哄地,十幾個人擠在一起,不是搶著上廁所,要不然就吵架,任何食物一上桌,瞬間一搶而空,更可怕的是,無所不在的長輩,好像隨時盯著我們,總是在任何疏忽一發生,立刻「批評指教」一番。
就在這隨時隨地不能預測旋即引爆的「批評指教」底下,我們都「溫良恭儉讓」地長大了。任何家族旅行,一定全家加入老人家最喜歡的溫泉之旅;年節慶祝活動,不是接阿公阿嬤來家裡住幾天,要不就是回阿公阿嬤家;很久以前的伴唱LD,家裡僅收藏至少三十年以上的老歌;所有的聊天內容,一律以長輩過往的豐功偉業為「討論主題」,雖然聽過一百八十遍,還是要「誠懇請益」。
來過我們家做客的朋友都非常驚奇,這種小的聽大的,大的聽老的,老的又要聽更老的人際模式,完全漠視「兒童人權」的家庭生活,讓不同個性的朋友,同時做了相同的結論:「愚忠愚孝」。
「愚忠愚孝」也有好處。慢慢地,我們都「成為長輩」,這是時間對我們最慷慨的地方,換我們隨時隨地享受對晚輩「批評指教」一番的樂趣。
我們家的晚輩們,男的癡情高挑,女的清秀纖長,但是個個最擅長的還是「承歡膝下」。吃東西,每一個伯伯、叔叔、阿姨、姑姑愛吃的私房菜,一律先裝成小碟一一送上,他們再分配剩菜;唱KTV,先點選老掉牙的「送君情淚」、「月夜愁」、「可憐戀花再會吧」……,不是誠懇地和老人家大合唱,要不,就真摯地「拍手鼓勵」;想約會,前一夜先問:「家裡有沒有事要做?家族有沒有大聚會?」,直到「家庭生活」剩餘,才輪到約會時間,侄兒姪女們最主要的約會內容,當然很容易猜得到,還不就是帶回家,和家人一起看電視。
從爸爸延續下來,九個兄弟姊妹隨著時間魔法,延伸出更小的家族分枝,晚輩們也各自成為爸爸、成為媽媽,成為更小一代的長輩。有任何大聚會或大聚餐,一大家族四十餘人,洗碗、擦地、遛狗、找東西、倒茶送水……,大量雜務傾天蓋下,侄兒、姪女兒們在沒有任何明示暗示下,自動自發「承包」了大部分。
大姪女兒是我們家族裡的「阿信」,從小發揮身為「大兒子的大女兒」的責任感。任何時候到任何地方玩,一下車,一定催著堂弟、堂妹去尿尿。只要她一走近,孩子都哭喪著臉小聲說:「真的已經沒有尿了。」
擁有這樣貼心的孩子,讓我們非常擔心,她不在時,我們這些習慣被「承歡膝下」,而且又喜歡「批評指教」的老人家該怎麼辦?謝天謝地,原來,只要阿信姊姊不在,下一個孩子就自動接棒洗碗、擦地、遛狗、找東西、倒茶送水……,然後下一個,又下一個。
有一天發現,這個最喜歡「批評指教」的大家族,教會第四代背起來的第一個人名,居然是阿祖的名字。也許是因為年紀大了,忽然對「批評指教」有點慚愧,這些孩子在完全被掠奪「兒童人權」的家庭生活裡,怎麼還可以這麼調皮而溫暖?
隨著時代進化,新生代長輩初為父母的深情謙讓,以及長久來已然老化的家族忽然加入新生兒的天真可愛,「長輩優先」的家族文化開始動搖。家庭生活,成為不同世代價值觀的拉鋸與角力,無數個長輩、長輩的長輩和長輩長輩的長輩相互過招的火辣現場,熱鬧又熱血,整個家,成為緊張、刺激、絕無冷場的「拼圖碎塊」,各自散落在無從拼湊的不同角落。
然而,「身教」是一場最溫柔、又最不可撼動的制約。總有一天,又將拼成一幅充滿新生代顏色的「家庭生活」大型拼圖,繼續對下一代「批評指教」下去。
大家庭真的比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