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03 22:39:00小蟹子

哥倆好1:兩隻小羊

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基模,就是人很多,話很吵,重複幾十遍的笑話一直很好笑。家裡經常簇擠著二、三十個人,節慶時人更多。成長以後我才發現,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在大家庭裡長大。
小時候常聽孩子們抱怨,說他們沒有「兒童人權」,什麼都以「大人」為主。慢慢地,看著他們長大了,家裡唱KTV,全部五○年代到六○年代的老歌,看年輕的情侶對唱「雪中紅」、「針線情」,看那些如花似玉的大小姐們唱「雨,哪會這呢粗?」,真是心酸,直到大人們唱累了,開始磕瓜子配茶,哈,時空流轉到年輕世代,他們的伍佰、劉德華、周杰倫、阿杜才變身上場。
啊!這些孩子就這樣長大了。我以為他們很委屈。沒想到,他們真的喜歡這樣。2004年跨年,小甥兒帶著女朋友到台北去找表哥,也就是我那大侄兒小兩口,一起到總統府倒數;姪女兒們從不參加公司聚餐、聯誼,她們的聊天內容有點好笑:「誰想要在公司相處一整天下了班又窩在一起?」「還是和家人相處最輕鬆。」「同學在一起免不了要相互必較,同事在一起又多半只是用來批評老闆和主管。」「耶?對耶!」連安靜的小甥女兒也跟著發現了新大陸。
電影「我的希臘婚禮」裡的情節,獨生子遇到幾十人、並且隨時以家族思考為優先的大家庭,這樣的愛情模式,我們都覺得熟悉,所以特別好笑。
2003年,我們的家族多了兩隻小羊ㄇㄟㄇㄟ。小女孩沐軒,在小家庭由小媽媽自己帶,開始和媽媽形成「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依賴關係,連小媽媽上廁所都形成「分離危機」。
小她10天的小男孩庭豐不一樣,阿公阿嬤帶著,姑姑帶著,叔婆嬸婆姑婆帶著,大家族聚會的喧聲吵鬧,成為他的成長基模。他喜歡熱鬧,喜歡他的老虎姑姑呼喚他,對他講五四三的任何八卦,在他耳朵邊唸詩詞或播放據說有益身心靈腦力健康的古典音樂他就大哭,典型的「大家族喧鬧症候群」,說起來很神祕,他承傳了我們「人多,話吵,重複說笑話」的家族基因,一聽到吵鬧聲,他就笑得心滿意足。
附上照片,是他在「陽光山林」作客寫真。一群喝茶吵鬧的大人,一堆唱KTV的年輕人,一隻憂鬱症又好遊戲的狗。正好提供熱鬧的環境,讓庭豐笑得很滿足。
兩隻小羊,分別走上「獨立自主」和「熱鬧家族」兩種生活形態。你喜歡過著的是,那一種生活?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