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 06:00:00南山子

《南傳法句經》釋了參新譯

臺北市:向覺雜誌社,19959月印。

  釋了參(1916-1985),浙江瑞安葉氏子,本名均。民國五年生,小學師出家為僧,均從之學。二十年,禮岑岐寶壇寺顯培落髮,法號了參,進具戒寧波觀宗寺。日本侵華,三十年,走重慶,入太虛所辦﹝漢藏教理院﹞深造。三十五年夏,法舫1904-1951[1]促成中錫交換學僧,為期五載,太虛薦了參與光宗並往。入科倫坡布教師學院,先習英語,學院兩載停辦,錫蘭摩訶菩提會供食,了參教華僑子弟中文三載,以濟學費復依金剛智再出家。三十九年,法舫至,生計稍安。翌夏,遷古羅難格拉摩利耶智護學院習巴利文。其冬十月,法舫寂,參據舫所譯《法句經》遺稿,復經烏帕提薩、般若難陀指導,四十一年,於摩利耶智護學院先譯出二十四品,金剛智恢復布教師學院,參歸院,譯畢後二品。經釋印順1906-2005)潤色定稿並為序。妙欽在菲律賓募款,竺摩為題字,續明校對,四十二年梓行於香港。參仍從般若難陀研《清淨道論》。四十六年還俗,返中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迎為上座部研究生導師,歷學會理事、常務理事。七十四年十二月謝世。譯有《法句經》《清淨道論》《攝阿毘達磨義論》。作《漢巴辭典》未成。[2]

  是書據銅鍱部所傳巴利語本新譯,題名增「南傳」二字為別。前有釋印順〈法句序〉,引《智度論》:「佛弟子抄集要頌」語為證,謂「法句」為世尊所說之偈頌集,於十二分教屬優陀部。與「法句」相對者「義句」也,或稱義品。又引支謙〈法句序〉為說,謂初譯《法句經》者為葛氏七百偈本、次維祗難譯五百偈,次竺將炎七百五十二偈。以維祗難五百偈本與錫蘭銅鍱部所傳相當,錫蘭本缺十三品,二百五十七偈,雖不盡合,大抵一致,而大陸分別說系,若化地或法藏部所傳,尚與銅鍱部近。及﹝晉﹞惠帝時,僧法炬法立嘗共譯《法句譬喻經》四卷,與竺將炎譯本同。﹝姚秦﹞皇初六年(399僧伽跋澄佛曜譯《出曜經》三十卷。﹝宋﹞太宗時天息災譯《法集要頌》四卷等,述《法句》之譯經史也。

  次目次、次凡例,言據倫敦﹝巴利聖典出版協會﹞之羅馬字體巴利文為主,參錫蘭版,以直譯為要。次正文,以五言句為主,分二十六品:一雙品、二不放逸品、三心品、四華品、五愚品、六智者品、七阿羅漢品、八千品、九惡品、十刀杖品、十一老品、十二自己品、十三世品、十四佛陀品、十五樂品、十六喜愛品、十七忿怒品、十八垢穢品、十九法住品、二十道品、廿一雜品、廿二地獄品、廿三象品、廿四愛欲品、廿五比丘品、廿六婆羅門品。各偈標序號,計四百二十三偈,諸品之末,參以巴利文註、錫蘭文註與英譯之註為釋,計七十二頁。

  殿以了參四十二年寫於錫蘭之〈譯後記〉,述留學及譯經因緣。末有助印功德錄及〈向覺初級佛學函授班招生簡章〉。



[1]釋法舫(1904-1951)河北陘縣王氏子,清光緒三十年生,幼失雙親。民國十年,年十八,禮南嶽是岸落髮,具戒法源寺道階。明年,入太虛所辦武昌佛學院,畢業,教武院、柏林教理院、漢藏教理院,主編《海潮音》。長世界佛學苑圖書館,佐太虛設世界佛學院研究部。三十二年,與達居、白慧同赴印度,入國際大學修梵文、巴利文及英文。三載,轉錫蘭,研巴利文及教義,通英、日、梵、巴利語。西安設巴利三藏院,中錫互換學僧,皆法舫促成。三十六年,太虛示寂,急歸雪竇寺,繼為住持。三十八年春,湖南大溈山迎為住持。以內戰,避世錫蘭,教錫蘭大學,講中國佛學,遊化馬來西亞、泰國。四十年,寂於錫蘭,世壽四十八。譯有《南傳阿毘達磨攝義論》。參慈怡法師主編佛光大辭典】>

[2]譯後記】(法句經, Dhammapada, 了參 法師 譯, 文言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