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7 08:00:00南山子

陽泉使者舍薰廬銘(前39)

陽泉使者舍薰廬一,有般及蓋,並重四斤,一□□。五年,六安十三年正月乙未,內史屬賢造,雒陽付守長則、丞善、掾勝、傳舍嗇夫兌。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銘十四行,凡四十八字,西漢傳舍公物也。

  陽泉,《漢書‧地理志》六安國五縣[1]之一。

  使者舍,傳舍也,下文「傳舍嗇夫兌」是也。其制見《周禮‧秋官司寇》:「行夫:掌邦國傳遽之小事、媺惡而無禮者。凡其使也,必以旌節。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居於其國,則掌行人之勞辱事焉,使則介之。」行夫以旌節出使,監督邦國之傳遽。傳舍之文見《史記‧孟嘗君傳》:「孟嘗君置(馮驩)傳舍十日,孟嘗君問傳舍長。」《索隱》:「按:傳舍、幸舍及代舍,並當上、中、下三等之客所舍之名耳。」備行人止息之所,並置差役任使也。薰爐,以待上客之器也。

  又漢制傳舍,據《史記‧外戚世家》:「姊去我西時,與我決於傳舍中。」《索隱》:「傳舍:謂郵亭傳置之舍。《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漢律》:『諸當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傳參封之。』」是漢制郵驛置傳舍,亦備車馬以供驅使也。《後漢書‧光武紀》:「光武乃自稱邯鄲使者,入傳舍。」即器銘稱「使者舍」,使者得止宿上舍也。《釋名‧釋宮》:「傳:傳也。人所止息而去,後人復來。轉轉相傳,無常主也。」註文有二:

蘇輿曰:「『傳:傳也。』當作『傳:轉也。』傳轉形近而亂,下『轉傳』即釋轉字之義,本書〈書契篇〉:『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為信也。』正與此同。」

葉德炯曰:「程敦《秦漢瓦當文字》有『櫻桃轉舍瓦』,是古傳舍字,直作轉舍。」[2]

山子按:傳轉之說,《康熙字典‧傳》引文正同。援《說文》例,傳字當釋:「傳:驛舍也,從人,轉省聲。」以其供行人止舍又流轉不息為義也。《廣韻》轉字有二聲,《康熙字典》:「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所謂:「傳:轉也。」以去聲為義也。

  「薰廬一」,謂陽泉傳舍僅此一組。稱「薰廬」者,薰字從艸黑,黑者,熏字之省。《說文》:「熏:火煙上出也。黑。屮黑,熏象。」薰字改從屮為從艸,如芬字例,為熏香、熏染義。非《說文》:「薰:香草。」義也。薰廬義係就熏字引伸義,別造薰字,惟其與薰草字競合也。《易‧艮卦》: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心也。

《詩‧大雅‧雲漢》:「我心憚暑,憂心如」《爾雅‧釋訓》:「爞爞、炎炎,薰也。」《註》:「皆旱熱薰炙人。」《莊子‧天地》:「五臭薰鼻。」〈讓王〉:「越人薰之以艾。」《廣韻》以薰香為去聲,視動詞,以別於薰草義,亦別於熏義也

  廬者,爐也,按《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為廬器。」《義》《疏》皆未釋。據《漢書‧司馬相如傳》:「文君當」師古曰:「賣酒之處,累土為盧,以居酒瓮,四邊隆起,其一面高,形如鍛盧,故名盧耳。」考工記之廬人,广鍛盧之職工也,銘亦廬人之義,謂爐也,非《說文》:「廬:寄也。」

  又,諸經及《說文》俱無爐字,《墨子‧備蛾傅》:「灶門有爐炭」灶爐並稱,《韓非子‧內儲說下‧六微》:「奉熾,炭火盡赤紅,而炙熟而髮不燒。」可捧之器也。《史記‧刺客列傳》:「以鴻毛燎於爐炭之上。」是爐者,聚炭以燃之器。

  又,應劭《漢官典職儀式選用》:「尚書郎伯使二人,女侍史二人,皆選端正者,伯使從至止車門還。女侍史絜被服,執香爐燒熏,從入臺中,給使護衣服也。[3]《玉篇》:「爐:洛乎切,火爐也。[4]《廣韻》:「爐:火牀。[5]義近今之烤肉架。

  「股」即般字,銘從舟省若月,如廟、朝字「從舟聲」,今文省舟作月。次按,般即盤本字,《說文》:「槃:承槃也。木,般聲。鎜,古文從金。盤,籀文從皿。」各以義符示別,商周金文以般為盤,本於舟有承載義,奪為般樂、般運義,後人增義符,別衍、盤、槃字,以別之也。

  「□□五年,六安十三年正月」。六安,侯國也,《漢書‧地理志》:「故楚,高帝元年別為衡山國,五年屬淮南,文帝十六年復為衡山,武帝元狩二年別為六安國。莽曰安風。」〈武帝本紀〉載元狩三年立膠東康王少子慶為六安王,〈紀〉〈志〉誤差一年,鄙意以為當從〈本紀〉。又〈景十三王傳〉:「六安共王慶立三十八年薨。子夷王祿嗣,十年薨。子繆王定嗣,二十二年薨。子頃王光嗣,二十七年薨。子育嗣,王莽時絕。六安頃王十三年,乃元帝永光五年,疑「四斤」以下提行作「永光」年號,如〈五鳳二年刻石〉之例,未知何以失刻,今器又頗有蝕陷。

  「內史」以下,即〈月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誠」也。

  「雒陽」字,顏師古注《漢書‧地理志》引魚豢:「漢火行,忌水。故去洛水而加隹。段注《說文‧雒》:「自魏黃初以前,伊雒字皆作此,與雍州渭洛字迥判。阮氏據雒字,謂是光武以後器。葉東卿以為西漢建元前器,皆失考。

  嗇夫,小吏也。《漢書‧百官公卿年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游徼徼循禁賊盜。」嗇夫掌司法兼徵稅,銘文合盤與蓋記其重,防奸宄盜易也。

  拓片可參【藝狐在線】LOT 1132 汉 阳泉使者舍熏炉铭文拓本
  實物圖片【搜狐】吴清:嘉此正器 博山炉 | 文化传家·香事

[1] 五縣為:六、蓼、安豐、安風、陽泉。

[2]﹝漢﹞劉熙撰、﹝清﹞畢沅疏證、王先謙補《釋名疏證補》(臺北:臺灣商務,1968影光緒21年王先謙刊本2冊)下冊,頁265268。所引〈書契篇〉見頁298

[3]﹝漢﹞應卲《漢官典職儀式選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線上圖書館藏﹝清﹞嘉慶17年孫星衍《平津館叢書》《漢官儀、漢官典職儀式選用、漢儀》合刊本)(EV1/1118/138)。《廣韻》爐字下引作《漢官典職》,其書蓋已散佚,後人重輯,遂有異名。今遵孫本題名,裨便檢索。

[4]﹝梁﹞顧野王《玉篇》(臺北:中華,1968年據《小學彙函》校刊《四部備要》23卷本)《玉篇》卷下頁7

[5] 林尹校《宋本廣韻》(臺北:黎明,2010校刊﹝宋﹞陳彭年等修《廣韻》22刷)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