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6 06:00:00南山子

14.賽德克族(Seediq)

  其初,學者劃泰雅族為賽德克群Sedeq與阿泰雅爾群Atayal。以北港溪與和平溪為界,以南為賽德克群,民國九十五年春﹝南投縣賽德克族文史傳承協會﹞提請正名,至九十七年四月廿三日,原民會核定「賽德克族」為臺灣原住民第十四族。

  賽德克族今分三部,相傳皆發源於德鹿灣Truwan,德固達雅部約今南投仁愛鄉春陽溫泉區域臺地,太魯閣部謂在平生臺地,都達謂在平靜臺地[1]。明中葉,其族已居濁水溪流域,以人口驟增,部落析處,互相無多往來,致語言日疏,遂成東西二部。大正四年1915,小島由道、安原信三《蕃族習慣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始以「霧社、trokutawca’、tawsai、太魯閣、木瓜等番」為紗績族Sajiq以別於泰雅族[2]。六年,佐山融吉《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五卷謂:「紗績族霧社蕃、紗績族韜侘蕃、紗績族卓犖蕃、紗績族大魯閣蕃、紗績族韜賽蕃、紗績族木瓜蕃。」是為紗績六蕃。紗績者,閩南語音譯也,今譯賽德克。 

其一,東部德路固Seejiq Truku

  或譯作「托洛庫」,本居濁水溪德路固灣,分沙都sadu、布拉搖blayaw、布西資卡busicka、布西搭雅busidaya、德魯灣tluwan五部落。

  清末族盛,或越奇萊北峰入花蓮,居立霧溪以北。明治二十九年1896,日軍強暴其族女子,族人襲花蓮新城哨,殺陸軍少尉結城亨等廿一人,當軸遣兵圍勦,族人退入沙卡噹谷。三十九年,又以製樟腦糾紛,殺日商及花蓮港支廳長等三十六人,擒十六人,是為威利事件,當軸所不能忍也,大正三年1914五月,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以二萬兵分道伐太魯閣,至八月中底定全局。

  以其山川雄奇,素為遊人所蒞止,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廿八日,設「太魯閣國家公園」。今學者或謂其族為東賽德克族,散居花蓮秀林鄉,並都達部遷萬榮鄉者,約三萬口。九十三年元月四日,﹝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以「太魯閣族」Taroko之名核定為臺灣原住民第十二族。 

其二,東部都達Sediq Toda部:

  周鍾瑄《諸羅縣志》卷一載水沙連內山十社[3],其依閩南語音稱「斗截」者,日據時稱「道澤」或「韜侘」,位太魯閣族之西南,德固搭雅部之東北,今南投松崗下河谷山臺地。至清末仍留居濁水溪畔者,有二部八社。其一,路固達亞Lukudaya部四社,畢黑拉社pexela、後米里西社homelesik、喀拉胞社qlapaw及路固達亞社等。其二,都達部四社:路朝社rucaw、巴拉赫社Tnpalax、愛油社Aiyu、本布恩社PngPung等。

  其後遷花蓮,居今萬榮鄉立山村山里部落,為東都達部,已屬太魯閣族。 

其三,西部德固達雅Seediq Tgdaya部:

  居今南投仁愛鄉境,約眉溪上源、濁水溪上游及馬赫坡溪流域,族人什佰群聚。至清末已有布瓦侖社Buwalng、馬赫布Mhbu、蘇谷Suku、德勒都夫Dlodux、巴蘭Palan、呼古Hogo、東眼Tongan、西寶Sibaw、卡都蘇谷Katusuku、等卡那Tnkana等十餘社,為三部中為最強大。

  日本《蕃族調查報告書》稱「紗績族霧社蕃」,亦有馬赫坡Mhebu、荷戈Gungu、塔洛灣Truwan、波亞倫Boarung、斯克Suku、羅多夫Drodux、巴蘭Paran、塔卡南、土岡、西袍Sipo、卡茲庫等十餘社。

  明治卅五年1902四月廿九日,日督規伐太魯閣[4],遣埔里社支廳警務二十四員,由霧社往蜈蚣崙東偵察,為族人所阻,日警求援於埔里社守備隊,土岡、西袍、巴蘭三社二百餘人,挫日軍於留人峽,或稱人止關之役。明年,日軍使布農族干卓萬部,以交換資源、共同抗日為由,誘殺霧社丁壯百餘人於兩族交界之姊妹原。昭和五年1930十月廿七日,日本能高郡役所舉聯合運動會於霧社,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Mona Rudo率馬赫坡、塔羅灣、荷戈、羅多夫、斯庫、波阿倫六社壯丁三百五十六人,凌晨陷警察駐在所,黎明攻霧社公學校運動會場及警務機構,殺一百三十四人。日警使都達與太魯閣二部,組成襲擊隊。六年四月廿五日,都達攻西寶、羅多夫,殺二百十六人。

  五月事定,遷德固達雅抗日遺族二百九十八人於北港溪與眉原溪匯流處,曰川中島社。至十一年,尚存二百三十人。都達八社泰半迫遷德固達雅之呼古社舊址,今仁愛鄉春陽村,其路固達亞部四社,或遷路固達亞社;都達部四社之未遷者,仍居原址,即今仁愛鄉精英村平靜社區。

  光復前,德固達雅唯存四社,除土岡、西波、川中島外,等卡那併入巴蘭,其地闢建萬大水庫,遂遷至中原。光復後,土岡、西波併為眉溪,川中島名為清流,外加中原,僅存三社。民國一百年統計,賽德克族七千二百七十五人。

 

參考文獻

賽德克民族議會全球資訊網

南投縣仁愛鄉公所網站



[1]廖守臣〈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部(上)〉,見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集刊》,1977,第44期,頁70-73。移民路線圖說明。又略見【族原住民委員會>賽德克族>地理分佈】

[2]小島由道、安原信三《蕃族習慣調查報告書》(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6)頁5

[3]十社曰:巒蠻、貓丹、毛碎、決裏、哈裏難、斗截、福骨(今發祥、力行)、羅薛、平了萬(今萬大群)、致霧。

[4]郭正明《又見真相:賽德克族與霧社事件》(臺北市:遠流出版,2012.11)頁119,以為規伐霧社,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