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7 18:38:15南山子

如來藏就是良知、感覺統合



  如來藏是真妄和合,真心與妄心同時俱存。真心即是般若,一切智、根本智,與良知相通。妄心則是由真心根本智所產生之覺知,念頭一動,由本覺興起始覺,就產生真心與妄心結合的作用,真妄和合,在法相宗以第八識為淨染和合,真妄就是淨染,所以如來藏與第八識相通。是本來就談一個心,沒有第二心,本來就相通,只是名相詮釋不同罷了。

   人是透過感官認識這個世界,但是感官只負責接受訊息,不作判斷或行動,能作判斷及採取行動的是你的心,比如眼睛就像探照燈,只是一個照明功能,要照何處?須由持燈人決定。又好比收音機,只是收音,要聽哪一臺,是由收聽人決定。眼與耳的感官作用合起來,就如收看電視,眼看耳聽,一起來,但是,要選哪一臺,仍是由心決定。感官在人,也是如此。眼睛只是負責「觀看」這個功能,觀看那裡,是你的心在決定,其他感官功能,也是如此。《孟子》:「耳目之官不思」「心之官則思」也是這意思。

  所以,人有一個心知肚明的知,念頭一動,就產生一個由感官傳達,對事物境界的認知。兩個知合起來,佛教稱「如來藏」,也稱第八識。近代所講的「感覺統合」,是感官知覺的統合。感覺,是感官的知覺;統合,是你的心在統合。好筆騎自行車,眼睛要看,手要把持方向、腳要踏踏板,三個整合起來,還要維持平衡,才能行進,這個統合,就是一個如來藏、第八飾的運作系統。

   一定有人懷疑我把具有道德意義的「良知」,說成一般行為的感覺統合。就「普遍、真實」的心來說,人只有一個心,沒有第二個,所以古聖先賢與今人所談的心理現象,也是同一個,即便心理學所探究的心理,其根本心也是一樣。良知,他原原本本就具有感覺統合的意義與功能,《孟子》講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就是立足於良知的感覺統合,如果不能統合,知也只是個知,就沒什良不良的了。良知這個知,只是「自覺」;可它就是建立在以「自律」為基礎的知,所以說是良知,也因為自律,所以說性善。自律,也是必須統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