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4 19:00:00南山子

非人詩(02)再說神詩


  神之所以為詩而流傳人世者,則有「示現」與「啟請」二別。示現,乃予人見之者;啟請,乃有人迎之者,以由來不同,是別述之。

  臺灣鹿港奉天宮,傳是康熙廿三年(1684),居民鄭尚捕漁得異木,神附鄭氏身,謂是奉天帝玉旨,在鹿港開基,問其姓,示詩曰:

蔡公去祭忠臣廟,曾子回家日落西,

此去金科脫了斗,馬到長安留四蹄。

知者推原其字為「蘇」,遂尊為「蘇府王爺」。廟祀為神,神示詩,令士民尋解,其事適資粺官傳說。

  又如《彥周詩話》曰:請紫姑神,大抵能作詩,然不甚過人。舊傳一士人家請之,既降,偶書院中子弟作雨詩,因率爾請賦,頃刻書滿紙,其警句云:「簾捲滕王閣,盆翻白帝城。」似此則為啟請而來者也。

  神之詩,據《全唐詩》以觀,亦有二事足以說。一曰,神詩異於仙鬼者,有宴會聚詠之事。二曰,神詩以水神為多,湘水與洞庭尤最。湘神詩,據《全唐詩》崔渥題湘妃廟,湘妃曾賦二首:

鸞輿昔日出蒲關,一去蒼梧更不還,

若是不留千古恨,湘江何事竹猶斑。(其一)

愁聞黃鳥夜關關,溈汭春來有夢還,

遺美代移刊勒絕,唯聞留得淚痕斑。(其二)

依所記,當時西子、桃源仙子、洞庭龍女亦有同賦。

  同書另有「湘妃」詩四首:

渺渺三湘萬里程,淚篁幽石助芳貞,

孤雲目斷蒼梧野,不得攀龍到玉京。(其一)

碧杜紅蘅縹緲香,冰絲彈月弄新涼,

峰巒向曉渾相似,九處堪疑九斷腸。(其二)

玉攆金根去不回,湘川秋晚楚弦哀,

自從泣盡江蘺血,夜夜愁風怨雨來。(其三)

少將風月怨平湖,見盡扶桑水到枯,

相約杏花壇上去,畫闌紅子鬥摴蒲。(其四)

其第二首,宋時《彥周詩話》載:「有客泊湘妃廟前,夜半偶不寐,見輿衛入廟中,置酒鼓琴,心悸不敢窺。殆明方散,隱隱絕水浮空去。因入廟中,見詩四句,墨色猶未乾云。」又王漁洋《唐人萬首絕句選》錄「湘妃廟女子」無題二首,為其二及其四,其二之第三句「向曉」二字已易作「一一」。王氏同書亦錄「洞庭龍女與許漢陽」乙首:

海門連洞庭,每去三千里,

十載一歸來,辛苦瀟湘水。

此詩記於《全唐詩》卷八百六十四「龍女」:「汝南許漢陽,貞元(唐德宗785-805)中,舟行洪饒間,到一小湖中,亭宇甚盛,額曰〈夜明宮〉。女郎六、七人,揖坐,命酒。一女郎曰有感懷一章,請誦之。別後,回顧飲所,無見。至口,有人云昨夜溺四人,一人得活。言龍王諸女洞庭宵宴,取四人血作酒,緣客少,不多飲,我卻得來。問客為誰,曰『一措大耳。』漢陽默自疑,吐血數升方平。」

  又,王氏同書所錄「桐廬神」與徐兵曹酬獻乙首:

忽然湖上片雲飛,不覺舟中雨濕衣,

折得荷花渾忘卻,空將荷葉蓋頭歸。

詩自是好詩,余怪其唐神詩稍近宋體,無怪王氏於是書凡例,自解曰:「集中仙詩鬼詩,妙作頗多,亦略存之,不必辨其真偽。」此不必辨真偽者,到底不必辨詩,抑不必辨神。此般風月,想來頗資談助。

2011-08-11 11:50:27

「唐神詩稍近宋體」,請問如何分辨?我大都看唐詩,三百首都還沒看完!= = 宋詩也看過,但較沒什麼印象,大概朱熹那首有點印象。

版主回應
  唐、宋詩之分,說來話長,今學者有張高評對宋詩較多研究,從張氏對宋詩之分析,可以瞭解一部分的涵意,不過,他的書,不知好不好找。其他大陸學者的講法,要到販大陸書的書店找,但,不一定去一次就能遇到。
  朱熹那首「半畝方塘」,即可視為宋人「以議論為詩」的註腳之一。蘇東坡「橫看成嶺...」也是。詩中藏有一種哲理的就是了,但上文所引的詩,字面意義,一眼就能看懂,與唐詩主要風格不同,又與「議論為詩」有距離,所以只能折衷說是「稍近」。
  《滄浪詩話》,也可以參考。
2011-08-12 00: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