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法隆寺」-- 聖德太子、日出處天子、日本奈良縣斑鳩町 - 若我把心留在某個時光,只會剩下寂寞。
聖德太子這個稱呼,是廄戸皇子死後經過百年才於文獻出現。聖德太子曾是舊日紙幣一萬日元的人物,他的豐功偉業族繁不及備載,包括遣使入隋、唐學習中國制度,興隆佛教,建立法隆寺、四天王寺等,推行新政,制定冠位十二階、頒布律法十七條、採用曆法、編修國史,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
因為朋友推薦一本書「奈良私看法」(作者王常怡),其中介紹聖德太子與他的阿姨 -- 日本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女王建造的佛教寺院,位於奈良縣斑鳩町的法隆寺,讓我有機會認識這個誤會了20年的真實歷史人物。
今年春天,原是為了櫻花而遊京都,沒想到氣候寒涼,櫻花仍含苞嬌羞,不肯華麗展顏笑,原以為沒櫻可賞,京都觀光客會少些,可少了花氣,人氣可沒減少,遊人如織、喧囂雜踏,完全沒有「清寂」之美,我在旅途中為了貪一點清幽,就跑去奈良縣斑鳩町,只因「奈良私看法」書中一句「寂寞法隆寺」。
這樣的下標是矛盾的。西元七世紀初,聖德太子在斑鳩地區建立斑鳩宮,在其附近興建法隆寺,也稱斑鳩寺,是1993年日本第一個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木造建築物,並於同年被指定為世界最古老木建築,是著名的觀光景點,何來寂寞呢?
走在前往法隆寺的巷道間,沒有看到其他遊客或當地行人,我不禁懷疑是否走錯路,但道路指示牌又明顯標著「前往法隆寺」,快到法隆寺界內,才遇到一名溜狗婦人,當真是遠離塵囂。
寺院入口前方有條縱身窄長的參道,兩側松木高大俊麗,步行其中,充滿古木參天、林蔭密佈的靜謚清幽。這裏遊客跟商店都非常少,完全沒有一般觀光景點的熙熙攘攘,時間彷佛可以慢行,讓人有個喘息空間,可以好好欣賞法隆寺跟它周遭的在地人文風光。
法隆寺跟斑鳩町的觀光單位,均有提供斑鳩町散步地圖,設計六個路線,供旅人探索聖德太子曾經住過的斑鳩町。六條路線要全部走完,一天恐怕都不夠,我貪心,選了其中兩條最短的路線,但也花了半天,一路上,完全看不到其他觀光客,我是唯一一位。
其間,走在午后陽光慵懶的龍田街道,這是古奈良時代最熱鬧風光的巿街,如今蕭條沒落,幾乎變成純住宅區,整條老街看不到什麼行人,偶爾才遇到踽踽獨行的老嫗,或騎腳踏車帶著稚子的母親。安安靜靜的街道,但我卻有一種就此具足的安心感。
夕陽西下時,我原本急著趕火車回京都,此時又累又餓,突然渴求休息與食物。在車站附近的老巷弄間,看到一家裝潢老舊過氣的餐飲小館。這樣的小館,我平常是不會光顧,因為我是膚淺的外貌協會成員,加上店內沒有客人,擔心是地雷店啊。這家小館隔壁是一家義大利餐館,旅遊書上有介紹,但沒有心情一個人去吃「需要吃很久」的氣氛大餐。
決定直奔車站,想說回京都再解決晚餐吧。但不知為何,抵達法隆寺車站後,明明累到快倒地了,竟又拖著疲憊身軀返回這家老舊小館。
推開門走入店內,中年男老闆正跟一鄰人老者聊天,看到有客人來,老者連忙起身離開,老闆迅速送上水杯及菜單,我選了炸魚排套餐,店裏只有他一人兼外場服務人員及內場廚師,他跑去廚房做菜後,外場只剩我一人。
突然,隔壁義大利餐館老闆跑進來,跟這家小店老闆借一些食材,兩人應該是熟識,但講話方式仍溫和有禮,從他們的互動中,感受到小時候住鄉下時那種敦親睦鄰的美好。
老闆拿完食材給義大利餐館老闆,又奔回廚房。我聽到裏頭傳來滋哩滋哩油跳聲,那是一種,彷佛放學後回到家,聽到媽媽正在廚房為你準備晚餐的聲音,然後你放下書包,帶著一種被照顧的滿足與安全感,等著飯菜端上桌。
當老闆把現做食物端上來,我吃著滿嘴感動。老闆得知我來自台灣,很努力想跟我聊天,提供一些旅遊情報,但我不懂日語,只能用地圖跟他溝通,得知他住在我步行路線上的某處古蹟旁。我抬頭注視老闆,他有著體恤他人的眼神,一雙勞動者的手,讓我想起自己的爹娘。
總是,讓我感動流淚的,是最平凡、簡單的。
「寂寞法隆寺」~ 我倒覺得,帶領日本親近佛教、興建佛寺的聖德太子,在一千三百多年後,為斑鳩留下「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當我有機會認識歷史上的聖德太子,不禁佩服漫畫版作者山岸涼子對廄戸皇子(聖德太子生前的稱呼)的詮釋。日本歷史中的聖德太子,是備受崇敬愛戴的聖人,形象幾近神人般完美。
山岸涼子筆下的聖德太子,也是人人歌功頌德的對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聰明才智謂為天才,他還擁有特殊能力,可預知未來,俱有看見神佛、使喚鬼怪等力量。這些力量,他的親身母親無法理解,因而感到不安恐懼,視皇子為怪物,縱然他受到眾人的愛戴,內心因不被母親認同而感到寂寞。
大臣之子,是第二個發現他的特殊能力者,但後者卻接受這樣的他,並沒有視他為怪物,只是大臣之子無法接受同樣也身為男兒身的皇子的愛。崇佛的皇子,因執著於對大臣之子的情愛,內心得不到平靜,而貴為皇子,禮教與身份地位,讓他無意識地隱藏心中的強烈愛意,不動聲色,獨自飽受情慾愛恨交織的折磨,譬如妒嫉之苦,還有眼見萬事總成空的苦寂與無奈。
皇子向大臣之子告白後被拒,強忍著痛苦,冷靜沉著地對大臣之子說:「我終究是一個人,所以我的孤獨會一直繼續,我不會受不了,以前也是如此。」
真正的歷史,無法得知聖德太子是否心繫大臣之子,然而,歷史卻記載著,聖德太子的後代--山背大兄王皇子,因政治角力的爭奪,被大臣之子的後代蘇我入鹿攻擊,山背大兄王皇子與族人全體在斑鳩寺(即今日法隆寺)自殺,聖德太子一族滅亡。
雖然漫畫並沒有提到兩人的後代故事,但聖德太子絕後,卻呼應漫畫中廄戸皇子對人生結局的自我對白(節錄部份如下):
「了無生趣,沒有活下去的意志……我還能做什麼呢? ……至少還能產生下一代……但我的孩子都活不下去,這是命運……全都沒用,明知沒用,我還是活下去。」
「我打算派使節去隋,……我能看見遙遠的海上,不斷有船沉入海中。那些是我們派去隋的船…。數千卷經文沉入海中,那些經文中的文字,變成佛,變成海中的泡泡。雖然我都能預見一切成空,但我仍要去做……」
就算一切終成空,日出處的天子依舊無怨無悔付出。
我在京都一家茶道館,曾遇到一名會說英文的接待,她說她小時候也看過「日出處天子」漫畫。我問她,日本人可以接受愛男人的聖德太子嗎?
對方默默不語。
看了王常怡的書後,親自走訪法隆寺,回想看「日出處天子」時青春年少的我,也想起被自己遺忘的稚嫩過去,那時曾有一份強烈的情感,迷戀一個不會愛自己的人,經過時光荏苒,當回憶已遙遠到如夢如幻,過往一切似乎被漂白淡化,甚至透明到無已復見,終究,我還是繼續向前行,時間不為我停留。
若我把心留在某個時光,只會剩下寂寞。
P.S.有一篇轉錄大陸學者馳騁的文章,還有一位新聞台的台長Pip的流行文化新筆記, 對漫畫「日出處天子」均有很透徹深入且感動人心的讀後心得,推薦給對漫畫版有興趣的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