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5 15:54:29het

網路成癮

別台記者:李宜柔

有愈來愈多人每天窩在家裡上網、打電動,除了上課上班的時間以外,很少走出房間去從事休閒活動,正餐進食不正常,常吃泡麵度日。這些人被稱為「宅男」,或暱稱為「阿宅」。「醒醒吧,阿宅!」也成為網路最新的流行語,呼籲這些「宅男」們不要再沉迷於自我的世界。

「宅男」一詞源自於日文的「御宅族」,原本是指對於動畫、漫畫、電玩等相關產品的極度狂熱者。但演變至今,許多人把整天不出門、不修邊幅的男生也稱作「宅男」,因為這兩種人在行為和外型上皆有些許類似。

其實,這是一種「網路成癮」的症狀。在日本,這種族群被戲稱為「引き篭り」(隱蔽青年),是指個性較內向,成天除了工作,就是窩在家中,且成天和網路為伍,極少面對面社交行為的人。而網路有匿名的特性,可以不用馬上面對面的被對方評價,另外,某些人認為電腦不會嘮嘮叨叨的講不停、也不會拒絕人、更不會罵人,因此讓這些網路成癮者可以在虛擬的世界中比在一般情況下自在。

有些人可能因為個性比較退縮,所以必須在網路上的虛擬世界尋求慰藉;但也有人是因為整天沉迷於網路世界,足不出戶,而少了與人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不管是哪一種,這些人大多合併了焦慮、失眠、強迫症和社交畏懼等精神症狀。讓大腦神經中樞一直持續處於高度的興奮狀態,會引起腎上腺素異常增加、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毛病,嚴重的話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症以及緊張性頭疼等疾病。網路成癮與煙癮、毒癮一樣,一旦發作便難以忍受,可能會不顧一切、不擇手段地去達成目的。
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家,設定了八項檢測標準,用以檢測是否具有網路成癮症:
一、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或線上活動,在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的情形
二、覺得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線上才能獲得滿足
三、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但總是失敗
四、企圖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時,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易發脾氣
五、花費在上網的時間比預期的還要長
六、為了上網,寧願冒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或教育機會損失的危險
七、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自己涉入網路的程度
八、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釋放一些感覺,諸如無助、罪惡、焦慮或沮喪

只要受試者檢測後符合其中五項,初步便可被診斷患有「網路成癮症」,如果再加上每週上網時間超過40小時,就更加確定已經患有「網路成癮症」了。
看看在電腦前的你,上癮了嗎?宅男宅女不見得是個貶低的字語,還是要用客觀的態度來判定。其實,這是一種現象,能跟自己好好的相處,也是一門藝術。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網路成癮症: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D%91%E7%BB%9C%E6%88%90%E7%98%BE&variant=zh-tw
2.維基百科-社交恐懼症: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4%BE%E4%BA%A4%E6%81%90%E6%87%BC%E7%97%87&variant=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