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7 14:17:46熊爸
觀鳥大年的書與電影:一點心得
瀏覽人氣來到三萬,換點文青口味,嘗試寫個書/影評吧!其實還是跟鳥有關。
台長對引用圖片十分敏感,特別聲明如下:
(台長聲明)本文所引之書籍與dvd封面,均為台長所有之物,符合著作權法第65條的非營利目的合理使用。事實上,著作權人應高興本文之發表會帶來更多的銷售收益。
台長對引用圖片十分敏感,特別聲明如下:
(台長聲明)本文所引之書籍與dvd封面,均為台長所有之物,符合著作權法第65條的非營利目的合理使用。事實上,著作權人應高興本文之發表會帶來更多的銷售收益。
The Big Year - A Tale of Man, Nature, and Fowl Obsession (中文版譯名:觀鳥大年)
作者: Mark Obmascik(馬克.歐柏馬西克)
中譯本出版:麥田出版 2012年4月初版
ISBN 978-986-173-738-6
麥田是熊爸向來喜歡的一家出版社,因為它取材頗廣,較早期還有軍事書籍,讓台灣不同興趣的讀者也能有機會看到國外的相關作品,在選書上值得稱讚。觀鳥大年,分類上應屬於報導文學,敘述1998年美國的三位超級鳥迷,用盡各種方法,為追求當年度北美地區看鳥種類數最多頭銜的過程。由於作者本身是記者,寫作模式遵循通俗性報導文學的方式,看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即使不是賞鳥的人,也能讀得興致盎然。當然對熊爸熊媽這種入門級鳥友,只能以膜拜的心情看著三位主角在書中對鳥兒的追尋。
先要說明的是,這本書中譯本出版後,可能是譯者在專有名詞上的翻譯上有些問題,所以出版社回收,由台大森林系丁宗蘇教授再審定並補充註釋,於2012年12月發行修訂版。這件事熊爸熊媽後來才知道,所以手上的還是舊版,沒有看過新版。熊爸的感覺是,原書對於北美鳥名,都有刮號英文原名,加上北美鳥名的中譯俗名並未一致,看起來還可以了解,當然對於非鳥友可能更不在乎鳥名,影響更小。其實譯者的譯文相當順暢,讀起來沒有滯礙的感覺。主要的問題在於校對,有很多錯字竟然沒有校出來,如松鴉變成了松鴨,或者是有一些鳥字旁的字如鵐䳭少了鳥旁,但有的地方又有鳥旁;另外有些美國社會與文化的名詞常有訛誤,如state park是州立公園不是國家公園,職棒大聯盟的冠軍賽應譯為慣用的世界大賽(World Series)而非世界杯。所以熊爸一直認為翻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在報導文學上涉及當代該國的風土民情,譯者有時需要更多的一般知識,真是不容易,也怪不得台灣類似的譯作不多,但這些又是多元興趣的讀者群很期待的。
撇開上述小缺點不談,這本書真的可以對美國的賞鳥狂熱開了眼界。全世界的賞鳥活動,以美國人居首,其次是英國人,再其次大概是澳洲。熊爸亂猜可能跟十九世紀的獵鳥時尚脫不了關係。英國是將打獵提升到某種社會活動層次的國家。而美國地大物博,十九世紀美國人更是瘋狂地想要將美國的動物殺得乾淨(像美洲水牛),沒有多久的時間許多種鳥類已經滅絕,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 1785-1851),十九世紀美國最知名的鳥類學家、鳥類圖鑑製作與繪圖者,當然也是獵人,在晚年也省悟了,提醒國人不要濫殺。奧杜邦過世後,他的妻子與友人為紀念他,成立的奧杜邦學會(National Audubon Society),是美國最大的鳥類保護機構,在全美各地超過500個分會,致力於鳥類保護的工作,當然賞鳥也是各地分會的例行工作。在1900年,一個學會的鳥類學家提出,應該以鳥人的觀察統計取代獵殺,從此以後,統計觀鳥的鳥種數或是鳥類數變成一種活動,最後導致成競賽,在北美地區普遍風行,可見人類沒有比較就不成社會。
這本書就是介紹1998年3位鳥人從事觀鳥大年的歷程,這三個人個性不一、年齡差距也大,最重要的是出生背景、職業等都不一樣。作者想要說明在美國社會中賞鳥的魔力,一旦被吸引住,犧牲再大(如金錢、家庭、工作)也義無反顧。不過,對於鳥人們的偏執,書中也有很深的刻畫。
在書中作者花了一些篇幅講古談美國賞鳥的歷史,其中寫到奧杜邦學會雖然提倡賞鳥,但宗旨還是在生態保護,所以有一批死忠的賞鳥人,熊爸猜想是不太滿意奧杜邦的功能,於1969年成立了美國賞鳥協會(American Birding Association)。作者在這裡有點嘲諷地寫到,協會的聚會讓人聯想到匿名戒酒集會(Alcoholics Anonymos),常看美國電影的多少有看這種聚會的情節,讓人會心一笑。確實,賞鳥未必等同愛護自然生態,如果為了要看某種鳥而刻意破壞鳥類生態的話,還不如不賞鳥,而台灣確實有許多拍鳥人士就有這種問題,讓人厭惡。美國鳥人也有這樣糟糕的狀況,書上說美國有一種北美花田雞(Yellow Rail),生活在沼澤中濃密的互花米草叢中,從不在曠野中出現,鳥人先是用超大型越野卡車開進沼澤(輪高三呎、輪徑四呎),嚇飛花田雞。後來美國政府禁止在保護區中使用這種車輛,於是幾十個鳥人合作,拉著綁有幾十個裝滿碎石的塑膠牛奶瓶的繩索,深入半個人高的沼澤中拖拉,嚇出花田雞,而98年的鳥王就是裡頭的參與者,這一段是全書中最讓熊爸忿忿的故事。
而書中最重要的情節之一就是,要在觀鳥大年稱王,必須去阿拉斯加的阿圖島(Attu)看鳥。如果去看地圖,會看到阿圖島其實離俄羅斯的庫頁島非常近,離北美大陸遠之又遠,但在地理上認定為北美的一部份,屬於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的最西邊。因此那裡除了有北太平洋、白令海峽的固定鳥種外,鳥友最期待的是天氣狀況改變吹來西伯利亞來的亞洲迷鳥,而這些迷鳥可能是我們台灣鳥人所常看到的。如果不加上這些數目,就無法超越當時的北美觀鳥大年的紀錄,721種,1987年由山迪.柯米多(Sandy Komito)所創,一位住在紐澤西州的建築承包公司老闆,而他在1998年又來一次,而與另外兩位產生有趣的競爭。
最後,紀錄是被破了,745種(後更正為748種),而且可能在短期間內不可能被超越,因為美國政府收回阿圖島的出租權,海岸防衛隊關閉了阿圖島的巡守站,阿圖島變成了無人島,沒有的阿圖島的亞洲與太平洋鳥種,要創新紀錄是不可能的事。不過根據維基,2013年有位先生打平紀錄,這位老兄恐怕花銀子也是創紀錄吧!
總之,這是一本極具故事情節的報導文學,輕鬆易讀,推薦給愛書人。
片名:The Big Year (台版譯名:年度鳥事)(2011)
導演:David Frankel
發行:Fox 2000 Pictures
台灣DVD發行: 得利影視
沒想到觀鳥大年書出後,好萊塢也會有興趣,找了三個喜劇大咖來演,這是一定要看的啦!等了半天台灣沒演,台灣代理商或許擔心主題冷門沒有市場(另一個可能原因是美國票房很慘),直接以DVD發行,熊爸熊媽馬上買下,列為珍藏,熊媽看了N遍,台詞都會背了。
這部電影的卡司陣容堅強,三個男主角是美國重量級的喜劇演員。Steve Martin從NBC的Saturday Night Live出道,演過喜劇無數,屬於老一輩的喜劇大腕,將會在李安新片中出現;Owen Wilson與Jack Black則應該算中生代主力,近來喜劇片約不斷。最近熊爸還在HBO看到Jack Black演的嘲諷美國外交的影集The Brink。有了三個實力派的喜劇演員(加上敘事的旁白部分由英國喜劇泰斗John Cleese擔任),而導演曾導過《穿著Prada的惡魔》,電影應該不會太差才是。
就劇本來說,電影把書中三個主角的名字都改了,年齡也有變,各自加上家庭與感情的故事。這之中,Steve Martin的角色更動最少,他演的是一個企業家,願意退休來換取他的賞鳥愛好,戲中時常穿插工作與興趣取捨的難題。Owen Wilson的更動較大,背景角色就是當時的鳥王山迪.柯米多,但在現實中柯米多年齡不小,與Steve Martin所飾的原著角色的年紀相近,但在電影中強化他的瘋狂特質,不但拋棄嬌妻(由英國演員Rosamund Pike所飾,最近因演出《控制》而提名奧斯卡女主角),還會耍小奸小惡在觀鳥大年中為自己取得優勢,喜劇效果最強。至於Jack Black,描述成一個離婚男,父親認為他不務正業(但原著中是父親啟發與鼓勵他的賞鳥),母親同情資助,而最後因賞鳥贏得佳人芳心父親肯定的勝利組宅男。
故事其實算是頗流暢,不少的對話情節都很幽默與機智,三個主角的表現都很稱職,收尾收的也不錯。雖以賞鳥為主軸,但顧及觀眾,當然不會強調動物科學或賞鳥的專有名詞,一般人都會看得很開心,是老少咸宜的喜劇。為什麼會票房不好?應該還是主題有點冷門,不低俗,缺乏誇張的戲劇效果,對習於重口味的觀眾來講有點平淡吧!但熊爸會說這是有點格調的喜劇。
缺點?台版譯名不甚雅,翻譯有許多小錯,為了遷就電影的時間與強調三人的家庭故事犧牲了不少有趣的賞鳥故事,沒有在阿圖島實拍而用加拿大替代,垃圾場沒有強調是德州邊境的(該垃圾場有特殊鳥種!)。所以還是要找本原著來讀,才知道真正的觀鳥大年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