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也致過動症
“望子成龍”也致過動症
許多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由於教育方法不當及早期智力開發過量,使外界環境的壓力遠遠超過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當前造成兒童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的原因之一。
過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這類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與實際年齡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多、衝動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徵,以致影響學習。過動症的發病率為3%左右,男孩約為女孩的4-9倍。
過動症的表現:其核心為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現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活動過多
這類孩子不論在何種場合,都處於不停活動的狀態中,如上課不斷做小動作,敲桌子,搖椅子,啼鉛筆,切橡皮,撕紙頭,拉同學的頭髮、衣服等。平時走路急促,愛奔跑,輪流活動時迫不及待,經常無目的地亂闖、亂跑,手腳不停而又不聽勸阻。
由於自控力差,這類孩子常說一些使人惱怒的話,好插嘴和幹擾大人的活動,常引起大人的厭煩。
這類孩子膽大不避危險,不計後果,尤其在情緒激動時,可出現不良行為,如說慌、偷竊、鬥毆、翹課、玩火等。敢翻牆爬高,喜爭吵打罵,常稱王稱霸
二、注意力不集中
這類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不符合實際年齡特點,如上課時,常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靜,實則“走神”、“溜號”,聽而不聞。做作業時,邊做邊玩,隨便塗改,馬馬虎虎,潦潦草草,錯誤不少。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無終,虎頭蛇尾。
三、衝動任性
這類孩子由於自控力差,衝動任性,不服管束,常惹事生非。當玩得高興時,又咕又叫,又唱又跳,情不自禁,得意忘形;當不順心時,容易激怒,好發脾氣。這種喜怒無常,衝動任性,常使同學和夥伴害怕他,討厭他,對他敬而遠之。因為過動兒不易合群,久而久之也可造成其反抗心理,常常發生自傷與傷人的行為。
四、學習困難
這類孩子由於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注意聽講,對教師佈置的作業未聽清楚,以致做作業時,常常發生遺漏、倒置和理解錯誤等情況。
部分孩子讀書時可把“6”讀成“9”,或把“d”讀成“b”,甚至左右不分。寫字時,不是多一橫,就是少一豎,或偏旁反寫。畫圖時,不是比例大小失調,就是位置安排不當,這些也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
這類孩子考試成績波動較大,到3-4年級時,留級的可能相對較多。但因智慧正常,如課後能抓緊復習、輔導,尚可趕上學習進度。
過動症的原因
一、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
有人認為,過動症的發生,可能是由於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住處不能及時傳遞而造成的一種病態。
腦內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降低,可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活動,使孩子動作增多。過動兒如何治療?治療過動症的藥物,其化學結構與去甲腎上腺素相似,服藥後,可通過各種途徑,增加去甲腎上腺素的含量,使過動兒動作減少,因此,過動兒必須服藥治療。
二、腦組織器質性損害
大約85%的過動兒是由於額葉或尾狀核功能障礙所致,包括:(1)母親孕期疾病:高血壓、腎炎、貧血、低熱、先兆流產、感冒等。(2)分娩過程異常:早產、鉗產、剖腹產、窒息、顱內出血等。(3)生後1-2年內,中樞神經系統有感染及外傷的過動兒,發生過動症的機會較多。
三、遺傳因素
大約40%的過動兒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親屬,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單卵孿生兒中過動症的發病率較雙卵孿生兒明顯增高,過動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異父、異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於一般孩子,上述幾點均提示遺傳因素與過動症關係密切。
四、其他因素
近年,許多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由於教育方法不當及早期智力開發過量,使外界環境的壓力遠遠超過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當前造成兒童過動症(注意力渙散、多動)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攝入含鉛量過度的飲食(不一定達到鉛中毒)也會導致多動。
此外,國內資料表明,在過動兒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長中所謂的“嚴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過分溺愛者占7.05%。國外亦有學者認為,暴力式的管教,會使過動兒症狀發展,並增加新的症狀,如口吃、擠眉、眨眼。而對過動兒漠不關心、放任自流和過於溺愛等,常可能促使症狀出現,或使已有的症狀加重。
上一篇:兒童過動症的行為和心理治療
下一篇:腦部改變也患過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