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16 10:06:08一片心
貍貓換太子
雜寶藏經卷1,T04, p0451c(八)蓮華夫人緣http://www.buddhist-canon.com/SUTRA/DCX/BenYuan/T040451c.htm
佛在舍衛國。告諸比丘:若於父母、若復於佛及弟子,所起瞋恚心,此人為墮黑繩地獄,受苦無量,無有邊際。諸比丘問佛言:世尊!敬重父母。若於父母。不生敬重。作少不善。其事云何。佛言。過去久遠無量世時。雪山邊有一仙人。名提婆延。是婆羅門種。婆羅門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羅門。常石上行小便。有精氣。流墮石宕。有一雌鹿。來舐小便處。即便有娠。日月滿足。來詣仙人窟下。生一女子。華裹其身。從母胎出。端正殊妙。仙人知是己女。便取畜養。漸漸長大。既能行來。腳蹈地處。皆蓮華出。婆羅門法。夜恒宿火。偶值一夜火滅無有。走至他家。欲從乞火。他人見其跡跡有蓮華。而便語言。遶我舍七匝。我與汝火。即遶七匝。得火還歸。值烏提延王遊獵。見彼人舍。有七重蓮華。怪而問之。爾舍所以有此蓮華。即答王言。山中梵志女來乞火。彼女足下生此蓮華。尋其腳跡到仙人所。王見是女端正殊妙。語仙人言。與我此女。便即與之。而語王言。當生五百王子。遂立為夫人。五百婇女中。最為上首。王大夫人。甚妒鹿女。而作是言。王今愛重。若生五百子。倍當敬之。其後不久。生五百卵。盛著篋中。時大夫人。捉五百麵段。以代卵處。即以此篋。封蓋記識。擲恒河中。王問夫人言。為生何物。答言。純生麵段。王言。仙人妄語。即下夫人職。更不見王。時薩耽菩王。在於下流。與諸婇女。遊戲河邊。見此篋來。而作是言。此篋屬我。諸婇女言。王今取篋。我等當取篋中所有。遣人取篋。五百夫人。各與一卵。卵自開敷。中有童子。面目端正。養育長大。各皆有大力士之力。豎五百力士幢。烏提延王。從薩耽菩王常索貢獻。薩耽菩王。聞索貢獻。愁憂不樂。諸子白言。何以愁惱。王言。今我處世。為他所陵。諸子問言。為誰所陵。王言。烏提延王。而常隨我。責索貢獻。諸子白言。一切閻浮提王。欲索貢獻。我等能使貢獻於王。王以何故。與他貢獻。五百力士。遂將軍眾。伐烏提延王。烏提延王。恐怖而言。一力士。尚不可當。何況五百力士。便募國中能卻此敵。又復思憶。彼仙人者。或能解知。作諸方便。往到仙人所。語仙人言。國有大難。何由攘卻。答言。有怨敵也。王言。薩[身*冘]菩王。有五百力士。皆將軍眾。欲來伐我。我今乃至。無是力士。與彼作對。知何方計。得卻彼敵。仙人答言。汝可還求蓮華夫人。彼能卻敵。王言。彼云何能卻。仙人答言。此五百力士。皆是汝子。蓮華夫人之所生也。汝大夫人。心懷憎嫉。擲彼蓮華所生之子。著河水中。薩耽菩王於河水下頭接得養育。使令長大。王今以蓮華夫人。乘大象上。著軍陣前。彼自然當服。即如仙人言。還來懺謝蓮華夫人。共懺謝已莊嚴夫人。著好衣服。乘大白象。著軍陣前。五百力士舉弓欲射。手自然直不得屈申。生大驚愕。仙人飛來。於虛空中。語諸力士。慎勿舉手。莫生惡心。若生惡心。皆墮地獄。此王及夫人汝之父母。母即按乳。一乳作二百五十岐。皆入諸子口中。即向父母懺悔。自生慚愧。皆得辟支佛。二王亦自然開悟。亦得辟支佛。爾時仙人即我身是。我於爾時。遮彼諸子。使於父母不生惡心。得辟支佛。我今亦復讚歎供養老父母之德也。
雜寶藏經卷1,T04, p0452b(九)鹿女夫人緣http://www.buddhist-canon.com/SUTRA/DCX/BenYuan/T040452b.htm#0452b17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告諸比丘。有二種法。能使於人疾得人天。至涅盤樂。有二種法。能使於人速墮三惡。受大苦惱。何等二法。能使於人疾得人天至涅盤樂。佛言。一者供養父母。二者供養賢聖。云何二法。速墮三惡受大苦惱。佛言。一者於父母所。作諸不善。二者於賢聖所。亦作不善。諸比丘白佛言。世尊。速成善惡。其事云何。佛告諸比丘。過去久遠無量世時。有國名波羅奈。國中有山。名曰仙山。時有梵志。在彼山住。大小便利。恒於石上。後有精氣。墮小行處。雌鹿來舐。即便有娠。日月滿足。來至仙人所。生一女子。端正殊妙。唯腳似鹿。梵志取之。養育長成。梵志之法。恒奉事火。使火不絕。此女宿火。小不用意。使令火滅。此女恐怖。畏梵志瞋。有餘梵志。離此住處。一拘屢者(秦言五里)。此女速疾。往彼梵志。而求乞火。梵志見其跡。跡有蓮華。要此女言。遶我舍七匝。當與汝火。若出去時。亦遶七匝。莫行本跡。異道而還。即如其言。取火而去。時梵豫國王。出行遊獵。見彼梵志。遶舍周匝。十四重蓮華。復見二道有兩行蓮華怪其所以。問梵志言。都無水池。云何有此妙好蓮華。答言。彼仙住處有一女。來從我乞火。此女足跡。皆生蓮華。我便要之。若欲得火。遶舍七匝。將去之時。亦復七匝。是以有此周匝蓮華。王尋華跡。至梵志所從索女看。見其端正。甚適悅意。即從梵志。求索此女。梵志即與王。王即立為第二夫人。此女少小。仙人養育。受性端直。不解婦女妖[薩/女]之事。後時有娠。相師占言。當生千子。王大夫人。聞此語已。心生妒忌。漸作計校。恩厚招喻鹿女夫人左右侍從。饒與錢財珍寶。爾時鹿女。日月滿足。便生千葉蓮華。欲生之時。大夫人以物瞞眼。不聽自看。捉臭爛馬肺。承著其下。取千葉蓮華。盛著檻裏。擲於河中。還為解眼而語之言。看汝所生。唯見一段臭爛馬肺。王遣人問。為生何物。而答王言。唯生臭爛馬肺之物。時大夫人而語王言。王喜到惑。此畜生所生。仙人所養。生此不祥臭穢之物。王大夫人。即便退其夫人之職。不復聽見。時烏耆延王。將諸徒從夫人婇女。下流遊戲。見黃雲蓋。從河上流。隨水而來。王作是念。此雲蓋下。必有神物。遣人往看。於黃雲下。見有一檻。即便接取。開而看之。見千葉蓮華。一葉有一小兒。取之養育。以漸長大。各皆有大力士之力。烏耆延王。歲常貢獻梵豫王。集諸獻物。遣使欲去。諸子問言。欲作何等。時王答言。欲貢獻彼梵豫國王。諸子各言。若有一子。猶望能伏天下,使來貢獻。況有我等千子。而當獻他。千子即時將諸軍眾。降伏諸國。次第來到梵豫王國。王聞軍至。募其國中。誰能攘卻如此之敵。都無有人能攘卻者。第二夫人。來受募言。我能卻之。問言。云何得攘卻之。夫人答言。但為我作百丈之臺。我坐其上。必能攘卻。作臺已竟。第二夫人。在上而坐。爾時千子。欲舉弓射。自然手不能舉。夫人語言。汝慎莫舉手向於父母。我是汝母。千子問言。何以為驗得知我母。答言。我若按乳。一乳有五百岐。各入汝口。是汝之母。若當不爾非是汝母。即時兩手按乳。一乳之中。有五百岐。入千子口中。其餘軍眾。無有得者。千子降伏。向父母懺悔。諸子於是和合。二國無復怨讎。自相勸率。以五百子。與親父母以五百子。與養父母。時二國王。分閻浮提。各畜五百子。佛言。欲知彼時千子者。賢劫千佛是也。爾時嫉妒夫人瞞他目者。交鱗瞽目龍是。爾時父者。白淨王是。爾時母者。摩耶夫人是。
諸比丘白佛言。此女有何因緣。生鹿腹中。足下生蓮華。復有何因緣。為王夫人。佛言。此女過去世時。生貧賤家。母子二人。田中鋤穀。見一辟支佛。持缽乞食。母語女言。我欲家中取我食分,與是快士。女言:亦取我分。并與母即歸家。取母子二人食分。來與辟支佛。女取草採華。為之敷草坐。散華著上。請辟支佛坐。女怪母遲。上一高處。遙望其母。已見其母。而語母言。何不急疾。鹿驟而來。母既至已。嫌母遲故。尋作恨言。我生在母邊。不如鹿邊生也。母即以二分食。與辟支佛。餘殘母子共食。辟支佛食訖。擲缽著虛空中。尋逐飛去。到虛空中。作十八變。時母歡喜。即發誓願。使我將來恒生聖子。如今聖人。以是業緣。後生五百子。皆得辟支佛。一作養母。一作所生母。以語母「鹿驟」對言因緣。生鹿腹中。腳似鹿甲。以採華散辟支佛故。跡中一百華生。以敷草故。常得為王夫人。其母後身。作梵豫王。其女後身。作蓮華夫人。由是業緣。後生賢劫千聖。以誓願力。常生賢聖。諸比丘。聞是語已。歡喜奉行
宋史,列傳第一,后妃上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history/songshiytt/sshi242.html
李宸妃,杭州人也。祖延嗣,仕錢氏,為金華縣主簿;父仁德,終左班殿直。初入宮,為章獻太后侍兒,莊重寡言,真宗以為司寢。既有娠,從帝臨砌台,玉釵墜,妃惡之。帝心卜:釵完,當為男子。左右取以進,釵果不毀,帝甚喜。已而生仁宗,封崇陽縣君;復生一女,不育。進才人,後為婉儀。仁宗即位,為順容,從守永定陵。章獻太后使劉美、張懷德為訪其親屬,得其弟用和,補三班奉職。初,仁宗在繈褓,章獻以為己子,使楊淑妃保視之。仁宗即位,妃嘿處先朝嬪御中,未嘗自異。人畏太后,亦無敢言者。終太后世,仁宗不自知為妃所出也。明道元年,疾革,進位宸妃,薨,年四十六。
初,章獻太后欲以宮人禮治喪于外,丞相呂夷簡奏禮宜從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頃,獨坐簾下,召夷簡問曰:「一宮人死,相公云云,何歟?」夷簡曰:「臣待罪宰相,事無內外,無不當預。」太后怒曰:「相公欲離間吾母子耶!」夷簡從容對曰:「陛下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是喪禮宜從厚。」太后悟,遽曰:「宮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簡乃請治用一品禮,殯洪福院。夷簡又謂入內都知羅崇勳曰:「宸妃當以后服殮,用水銀實棺,異時勿謂夷簡未嘗道及。」崇勳如其言。後章獻太后崩,燕王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號慟頓毀,不視朝累日,下哀痛之詔自責。尊宸妃為皇太后,諡壯懿。幸洪福院祭告,易梓宮,親哭視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銀養之,故不壞。仁宗歎曰:「人言其可信哉!」遇劉氏加厚。陪葬永定陵,廟曰奉慈。又即景靈宮建神御殿,曰廣孝。慶曆中,改諡章懿,升祔太廟。拜用和為彰信軍節度使、檢校侍中,寵賚甚渥。既而追念不已,顧無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用和之子瑋。
元•無名氏《抱妝盒》
《陳琳抱妝盒》:事本《宋史•李宸妃傳》,四折二楔子。宋真宗未能生育太子,偶幸李美人,生一子。劉皇后嫉恨,令宮女寇承禦將皇子丟入金水橋下。寇央及太監陳琳,將太子放入盒內,救出宮去,送楚王趙德芳處撫養。十年後,楚王欲將皇子交還,劉皇后又從中阻撓,拷問寇與陳,寇撞階而死。真宗死,遺命楚王之子繼位,即仁宗,陳琳始出實情。仁宗於是追封寇,獎勵陳,立李美人為皇太后。《太和正音譜》著有此目。現今流傳的版本《元曲選》壬集本。
明-無名氏《金丸記》、《明史.孝穆紀太后傳》、《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包龍圖判百家公案》、《包公案》;清-石子斐《正昭陽》、李雨堂《萬花樓演義》、《龍圖耳錄》、石玉崑《三俠五義》,俞樾《七俠五義》等。
《金丸記》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故事相似,明傳奇僅增添了「選妃」與「征契丹」二節,且未及包拯;晚明諸多戲曲也將重點在「救主」、「盤盒」與「拷御」三事,與「仁宗認母」無關。《正昭陽》,改以「包拯為李妃雪冤」為主,此種轉變,受詞話及小說的影響。http://etd.lib.nsysu.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etd-0904103-025815
佛在舍衛國。告諸比丘:若於父母、若復於佛及弟子,所起瞋恚心,此人為墮黑繩地獄,受苦無量,無有邊際。諸比丘問佛言:世尊!敬重父母。若於父母。不生敬重。作少不善。其事云何。佛言。過去久遠無量世時。雪山邊有一仙人。名提婆延。是婆羅門種。婆羅門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羅門。常石上行小便。有精氣。流墮石宕。有一雌鹿。來舐小便處。即便有娠。日月滿足。來詣仙人窟下。生一女子。華裹其身。從母胎出。端正殊妙。仙人知是己女。便取畜養。漸漸長大。既能行來。腳蹈地處。皆蓮華出。婆羅門法。夜恒宿火。偶值一夜火滅無有。走至他家。欲從乞火。他人見其跡跡有蓮華。而便語言。遶我舍七匝。我與汝火。即遶七匝。得火還歸。值烏提延王遊獵。見彼人舍。有七重蓮華。怪而問之。爾舍所以有此蓮華。即答王言。山中梵志女來乞火。彼女足下生此蓮華。尋其腳跡到仙人所。王見是女端正殊妙。語仙人言。與我此女。便即與之。而語王言。當生五百王子。遂立為夫人。五百婇女中。最為上首。王大夫人。甚妒鹿女。而作是言。王今愛重。若生五百子。倍當敬之。其後不久。生五百卵。盛著篋中。時大夫人。捉五百麵段。以代卵處。即以此篋。封蓋記識。擲恒河中。王問夫人言。為生何物。答言。純生麵段。王言。仙人妄語。即下夫人職。更不見王。時薩耽菩王。在於下流。與諸婇女。遊戲河邊。見此篋來。而作是言。此篋屬我。諸婇女言。王今取篋。我等當取篋中所有。遣人取篋。五百夫人。各與一卵。卵自開敷。中有童子。面目端正。養育長大。各皆有大力士之力。豎五百力士幢。烏提延王。從薩耽菩王常索貢獻。薩耽菩王。聞索貢獻。愁憂不樂。諸子白言。何以愁惱。王言。今我處世。為他所陵。諸子問言。為誰所陵。王言。烏提延王。而常隨我。責索貢獻。諸子白言。一切閻浮提王。欲索貢獻。我等能使貢獻於王。王以何故。與他貢獻。五百力士。遂將軍眾。伐烏提延王。烏提延王。恐怖而言。一力士。尚不可當。何況五百力士。便募國中能卻此敵。又復思憶。彼仙人者。或能解知。作諸方便。往到仙人所。語仙人言。國有大難。何由攘卻。答言。有怨敵也。王言。薩[身*冘]菩王。有五百力士。皆將軍眾。欲來伐我。我今乃至。無是力士。與彼作對。知何方計。得卻彼敵。仙人答言。汝可還求蓮華夫人。彼能卻敵。王言。彼云何能卻。仙人答言。此五百力士。皆是汝子。蓮華夫人之所生也。汝大夫人。心懷憎嫉。擲彼蓮華所生之子。著河水中。薩耽菩王於河水下頭接得養育。使令長大。王今以蓮華夫人。乘大象上。著軍陣前。彼自然當服。即如仙人言。還來懺謝蓮華夫人。共懺謝已莊嚴夫人。著好衣服。乘大白象。著軍陣前。五百力士舉弓欲射。手自然直不得屈申。生大驚愕。仙人飛來。於虛空中。語諸力士。慎勿舉手。莫生惡心。若生惡心。皆墮地獄。此王及夫人汝之父母。母即按乳。一乳作二百五十岐。皆入諸子口中。即向父母懺悔。自生慚愧。皆得辟支佛。二王亦自然開悟。亦得辟支佛。爾時仙人即我身是。我於爾時。遮彼諸子。使於父母不生惡心。得辟支佛。我今亦復讚歎供養老父母之德也。
雜寶藏經卷1,T04, p0452b(九)鹿女夫人緣http://www.buddhist-canon.com/SUTRA/DCX/BenYuan/T040452b.htm#0452b17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告諸比丘。有二種法。能使於人疾得人天。至涅盤樂。有二種法。能使於人速墮三惡。受大苦惱。何等二法。能使於人疾得人天至涅盤樂。佛言。一者供養父母。二者供養賢聖。云何二法。速墮三惡受大苦惱。佛言。一者於父母所。作諸不善。二者於賢聖所。亦作不善。諸比丘白佛言。世尊。速成善惡。其事云何。佛告諸比丘。過去久遠無量世時。有國名波羅奈。國中有山。名曰仙山。時有梵志。在彼山住。大小便利。恒於石上。後有精氣。墮小行處。雌鹿來舐。即便有娠。日月滿足。來至仙人所。生一女子。端正殊妙。唯腳似鹿。梵志取之。養育長成。梵志之法。恒奉事火。使火不絕。此女宿火。小不用意。使令火滅。此女恐怖。畏梵志瞋。有餘梵志。離此住處。一拘屢者(秦言五里)。此女速疾。往彼梵志。而求乞火。梵志見其跡。跡有蓮華。要此女言。遶我舍七匝。當與汝火。若出去時。亦遶七匝。莫行本跡。異道而還。即如其言。取火而去。時梵豫國王。出行遊獵。見彼梵志。遶舍周匝。十四重蓮華。復見二道有兩行蓮華怪其所以。問梵志言。都無水池。云何有此妙好蓮華。答言。彼仙住處有一女。來從我乞火。此女足跡。皆生蓮華。我便要之。若欲得火。遶舍七匝。將去之時。亦復七匝。是以有此周匝蓮華。王尋華跡。至梵志所從索女看。見其端正。甚適悅意。即從梵志。求索此女。梵志即與王。王即立為第二夫人。此女少小。仙人養育。受性端直。不解婦女妖[薩/女]之事。後時有娠。相師占言。當生千子。王大夫人。聞此語已。心生妒忌。漸作計校。恩厚招喻鹿女夫人左右侍從。饒與錢財珍寶。爾時鹿女。日月滿足。便生千葉蓮華。欲生之時。大夫人以物瞞眼。不聽自看。捉臭爛馬肺。承著其下。取千葉蓮華。盛著檻裏。擲於河中。還為解眼而語之言。看汝所生。唯見一段臭爛馬肺。王遣人問。為生何物。而答王言。唯生臭爛馬肺之物。時大夫人而語王言。王喜到惑。此畜生所生。仙人所養。生此不祥臭穢之物。王大夫人。即便退其夫人之職。不復聽見。時烏耆延王。將諸徒從夫人婇女。下流遊戲。見黃雲蓋。從河上流。隨水而來。王作是念。此雲蓋下。必有神物。遣人往看。於黃雲下。見有一檻。即便接取。開而看之。見千葉蓮華。一葉有一小兒。取之養育。以漸長大。各皆有大力士之力。烏耆延王。歲常貢獻梵豫王。集諸獻物。遣使欲去。諸子問言。欲作何等。時王答言。欲貢獻彼梵豫國王。諸子各言。若有一子。猶望能伏天下,使來貢獻。況有我等千子。而當獻他。千子即時將諸軍眾。降伏諸國。次第來到梵豫王國。王聞軍至。募其國中。誰能攘卻如此之敵。都無有人能攘卻者。第二夫人。來受募言。我能卻之。問言。云何得攘卻之。夫人答言。但為我作百丈之臺。我坐其上。必能攘卻。作臺已竟。第二夫人。在上而坐。爾時千子。欲舉弓射。自然手不能舉。夫人語言。汝慎莫舉手向於父母。我是汝母。千子問言。何以為驗得知我母。答言。我若按乳。一乳有五百岐。各入汝口。是汝之母。若當不爾非是汝母。即時兩手按乳。一乳之中。有五百岐。入千子口中。其餘軍眾。無有得者。千子降伏。向父母懺悔。諸子於是和合。二國無復怨讎。自相勸率。以五百子。與親父母以五百子。與養父母。時二國王。分閻浮提。各畜五百子。佛言。欲知彼時千子者。賢劫千佛是也。爾時嫉妒夫人瞞他目者。交鱗瞽目龍是。爾時父者。白淨王是。爾時母者。摩耶夫人是。
諸比丘白佛言。此女有何因緣。生鹿腹中。足下生蓮華。復有何因緣。為王夫人。佛言。此女過去世時。生貧賤家。母子二人。田中鋤穀。見一辟支佛。持缽乞食。母語女言。我欲家中取我食分,與是快士。女言:亦取我分。并與母即歸家。取母子二人食分。來與辟支佛。女取草採華。為之敷草坐。散華著上。請辟支佛坐。女怪母遲。上一高處。遙望其母。已見其母。而語母言。何不急疾。鹿驟而來。母既至已。嫌母遲故。尋作恨言。我生在母邊。不如鹿邊生也。母即以二分食。與辟支佛。餘殘母子共食。辟支佛食訖。擲缽著虛空中。尋逐飛去。到虛空中。作十八變。時母歡喜。即發誓願。使我將來恒生聖子。如今聖人。以是業緣。後生五百子。皆得辟支佛。一作養母。一作所生母。以語母「鹿驟」對言因緣。生鹿腹中。腳似鹿甲。以採華散辟支佛故。跡中一百華生。以敷草故。常得為王夫人。其母後身。作梵豫王。其女後身。作蓮華夫人。由是業緣。後生賢劫千聖。以誓願力。常生賢聖。諸比丘。聞是語已。歡喜奉行
宋史,列傳第一,后妃上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history/songshiytt/sshi242.html
李宸妃,杭州人也。祖延嗣,仕錢氏,為金華縣主簿;父仁德,終左班殿直。初入宮,為章獻太后侍兒,莊重寡言,真宗以為司寢。既有娠,從帝臨砌台,玉釵墜,妃惡之。帝心卜:釵完,當為男子。左右取以進,釵果不毀,帝甚喜。已而生仁宗,封崇陽縣君;復生一女,不育。進才人,後為婉儀。仁宗即位,為順容,從守永定陵。章獻太后使劉美、張懷德為訪其親屬,得其弟用和,補三班奉職。初,仁宗在繈褓,章獻以為己子,使楊淑妃保視之。仁宗即位,妃嘿處先朝嬪御中,未嘗自異。人畏太后,亦無敢言者。終太后世,仁宗不自知為妃所出也。明道元年,疾革,進位宸妃,薨,年四十六。
初,章獻太后欲以宮人禮治喪于外,丞相呂夷簡奏禮宜從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頃,獨坐簾下,召夷簡問曰:「一宮人死,相公云云,何歟?」夷簡曰:「臣待罪宰相,事無內外,無不當預。」太后怒曰:「相公欲離間吾母子耶!」夷簡從容對曰:「陛下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是喪禮宜從厚。」太后悟,遽曰:「宮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簡乃請治用一品禮,殯洪福院。夷簡又謂入內都知羅崇勳曰:「宸妃當以后服殮,用水銀實棺,異時勿謂夷簡未嘗道及。」崇勳如其言。後章獻太后崩,燕王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號慟頓毀,不視朝累日,下哀痛之詔自責。尊宸妃為皇太后,諡壯懿。幸洪福院祭告,易梓宮,親哭視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銀養之,故不壞。仁宗歎曰:「人言其可信哉!」遇劉氏加厚。陪葬永定陵,廟曰奉慈。又即景靈宮建神御殿,曰廣孝。慶曆中,改諡章懿,升祔太廟。拜用和為彰信軍節度使、檢校侍中,寵賚甚渥。既而追念不已,顧無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用和之子瑋。
元•無名氏《抱妝盒》
《陳琳抱妝盒》:事本《宋史•李宸妃傳》,四折二楔子。宋真宗未能生育太子,偶幸李美人,生一子。劉皇后嫉恨,令宮女寇承禦將皇子丟入金水橋下。寇央及太監陳琳,將太子放入盒內,救出宮去,送楚王趙德芳處撫養。十年後,楚王欲將皇子交還,劉皇后又從中阻撓,拷問寇與陳,寇撞階而死。真宗死,遺命楚王之子繼位,即仁宗,陳琳始出實情。仁宗於是追封寇,獎勵陳,立李美人為皇太后。《太和正音譜》著有此目。現今流傳的版本《元曲選》壬集本。
明-無名氏《金丸記》、《明史.孝穆紀太后傳》、《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包龍圖判百家公案》、《包公案》;清-石子斐《正昭陽》、李雨堂《萬花樓演義》、《龍圖耳錄》、石玉崑《三俠五義》,俞樾《七俠五義》等。
《金丸記》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故事相似,明傳奇僅增添了「選妃」與「征契丹」二節,且未及包拯;晚明諸多戲曲也將重點在「救主」、「盤盒」與「拷御」三事,與「仁宗認母」無關。《正昭陽》,改以「包拯為李妃雪冤」為主,此種轉變,受詞話及小說的影響。http://etd.lib.nsysu.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etd-0904103-02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