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6 17:23:32象山慶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

念佛意根淨化(象山慶24.3.16)

    意根是意識的根,也是生萬法根。如來藏(第八藏)依止意根 (第七末那)而生意(第六分別)、一切法;若無意根,則一切種子不能發芽。意根無色,無形無相,是「心」法,祂有心功能,隨時隨處做主宰(有覆無記、恆審思量)。意根在,身體就有「如來藏」執持而不爛壞。衆生死亡,意根不滅,有中陰身,帶著如來藏去投胎。

    一般人無慚無愧造惡,卻不自知。「意識」正確「思惟、分析」善惡,並自覺得熏習「意根」,讓意根依「意」而改變、淨化。「諸惡莫作,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以佛法修除妄心(無明),先熏意識,再薰意根,二者皆了知真性的體性,之後可隨時觀察真心運作,依此修正其心行,修除其染污;「意識」深入思惟佛理,而明了諸法實相,就能熏習「意根」,斷除其根本無明。 

   如何融會「意根」的知識與淨土宗的行法?或不須和會?前者只有自力,或許淨土行人只須知其「諸、久、墮」,即可放捨,?

   答:對淨土宗本願念佛人:1.不須和會,但可參考(大略了解即可)2.「只管」念佛,以「行」立信,就是藉由「信、願、稱名」而讓彌陀「本願力」直接薰習「意識」與「意根」,表面上似乎愚痴無知,其實是阿彌陀佛的名號、光明在護念、攝受,因此,臨命終時,佛力接引「意根與第八識」往生極樂。

    所謂「自我」的需求是什麼?其實不離世俗五蘊的欲求與夢想,是意根的執取、意識的幻現,是因緣的聚散離合,「剎那」變化(無常),「虛假」不實(無我),若攀附其上而費心索求,則有求皆苦(求不得,患得;求得,患失),到後來,一場空。

    有云:「行住坐臥皆念佛,春夏秋冬恆吉祥」;化念佛為「老生常談」,字字出口,聲聲入耳,在日常生活一切情境(見聞覺知、憂喜苦樂,生老病死)中,檢視、提煉「念佛」的心行,雖然「聲色」往來、「妄念」起滅,而不排斥、不攀緣,不受其干擾、侵奪,只管信心「念佛」,讓「意根」逐漸熟習於相續念佛,類似修止的「動中定」,或禪家的「騎聲蓋色」。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04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