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1 19:50:21hatsocks

《誰偷了垃圾桶》:敘事帶來的驚喜感

《誰偷了垃圾桶》(Maharaja)光聽片名會讓人一頭霧水,但只要把影片點開來看,就會想要一口氣看完(片長將近三小時)。

概念
有個人去報案,遺失的不是金銀珠寶,而是一個不值錢(也不起眼)的鐵製垃圾桶,究竟這個垃圾桶有何重要?故事有懸念(垃圾桶之謎),觀眾的好奇心自然被勾了起來。

人物
報案者是一位名叫瑪哈拉賈的大叔,他在片中首度出場,就透過旁人的眼光,建立起瑪哈拉賈木訥的形象。多年後,女兒喬蒂在校內被誣陷偷東西,事後證明喬蒂的清白,瑪哈拉賈要求校長向女兒道歉,但驕傲的校長不願認錯,要求警衛把父女倆攆出校長室。瑪哈拉賈緊抓住校長室內的柱子,眾人不管怎麼拉怎麼扯都動不了他,牆柱甚至開始出現裂縫,此時,喬蒂跑去跟校長說:「請您一定要跟我道歉,不然我父親是不會離開的。」這場戲呈現了瑪哈拉賈「爭到底」的性格特質:一旦固執起來,耐力(毅力)會是極度驚人。而這樣的人格特徵,會不斷在電影中發揮它的效用。

浮誇
好看的印度商業片都有一個特點:擷取世界各國電影的優點,然後用十倍,不對,百倍誇張的方式呈現。這樣的執行方式,未必片片都能奏效(很容易讓人感到膩),但執行到位時,會帶給觀眾強大的爽快感。《誰偷了垃圾桶》即是如此,片中各種光怪陸離的狀況,都在揭發印度社會的種種困境:罪犯為能翻身,殺人縱火在所不惜、警方雖是人民保姆,卻常常黑吃黑,欺壓百姓。瑪哈拉賈向警方報案,就像是掉入陷阱的小白兔或是待宰羔羊,被扒了皮也不自覺。

但,真的是如此嗎?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線索
當我們自以為看透劇中人物的強弱關係,導演才揭開他敘事的詭計。瑪哈拉賈報案掉了垃圾桶,還準備花大錢(賄賂警方)找回垃圾桶,他為的不是垃圾桶,而是(一)待在警局中獲取資訊,(二)激起警方的好奇心,警方越是摸不透瑪哈拉賈的想法,就越想知道垃圾桶藏有怎樣的秘密,而在追查的過程中,也讓瑪哈拉賈得以慢慢接近他的目標。

敘事
《誰偷了垃圾桶》就像《記憶拼圖》,透過巧妙的敘事手法,讓一宗時空橫跨多年的故事,變得複雜又離奇。事實上,如果不用時間跳接的方式敘事,《誰偷了垃圾桶》非常的八點檔,而且劇情和我們之前看過的電影,例如《烈火焚身》或《原罪犯》或《謎樣的雙眼》有些相似:都在講對他人的強烈惡意,最終如何反撲回到自己身上的報應(片末那顆「血腳印」鏡頭,非常直白的說教,但不討人厭)。劇情並非前所未見,但優秀的敘事技巧,是能夠帶給觀眾新鮮的感受。

勇氣
很多印度電影會在片中提到女性在社會上遭受到的暴力問題,呼籲社會對女性有更多的尊重。《誰偷了垃圾桶》一片,看似鼓勵(贊同)「私刑」,事實上,連高階警官都同意用私刑來對付性犯罪者,恰恰說明了印度社會或許無法提供女性需要的保護(也無法給予加害者適當的懲罰)。此外,喬蒂在片中對侵犯(施暴者)她的人說,她不會活在恐懼中,經過這次事件,她會更堅強。很喜歡這個設定,喬蒂的話語,不光是說給自己聽,也是說給螢幕外有過類似經歷的受害者聽,暴力會帶來創傷,但我們不會被擊倒,會努力站起來繼續前行。

商業
雖然商業片不太會在影展上拿獎,但要拍出好看的商業片,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要不斷地學習與拆解類型電影公式,才能逐漸反芻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像印度電影,即便狗血灑到滿,但就是好看。《誰偷了垃圾桶》的劇本寫得仔細,導演非常懂得怎麼用影像操控觀眾的情緒,演員、美術、配樂、剪輯、特效,各方面都是超水準,而且這部片沒有把觀眾當笨蛋,時空線的哏埋得夠深,看到後段才搞清楚前因後果,進而獲得看電影時最期待的「驚喜感」。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