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特與麥斯》:害怕愛上你的我們
「 Some say love is a burning thing
有人說愛是炙熱的
That it makes a fiery ring
會燒出一圈火焰之環
Oh but I know love as a fading thing
喔,但我知道愛情會逐漸淡化
Just as fickle as a feather in a stream
如漂浮在水中的羽毛般的善變
See, honey, I saw love. You see, it came to me
親愛的,我看見愛,你看,它向我走來
It put its face up to my face so I could see
它站在我的眼前好讓我能直視它
Yeah then I saw love disfigure me
然後我看見愛如何扭曲我
Into something I am not recognizing
變成連我自己都認不出來的東西」
《麥特與麥斯》開演沒多久,插曲一下,我立刻在筆記本寫下:「多藍(Xavier Dolan)的選曲實在很棒!」他的歌就跟他的電影一樣,非常地芭樂煽情好聽,完全投合我的口味。而《麥特與麥斯》之於我的魔幻時刻,在於影片選用了Phosphorescent 的「Song For Zula」作為片尾曲,那曾是我的年度愛歌(一整年播放次數最多的歌曲)。我愛死「Song For Zula」的節奏,有一種火車往前奔馳的感覺。我甚至有過這樣的想像:如果有一天我能夠拍電影(當然不會有那天的來臨),我一定要拿這首歌當作結尾,它會把觀眾的心鎖在剛看完的影片中,它會很美很動人。為了「Song For Zula」,我無法不愛《麥特與麥斯》,這樣是不是太過感性與盲目?(事實上,「Song For Zula」也被 2013 年的《戀夏進行式》拿來當片尾曲,而我當年因為這件事已經感動過一次惹,哈哈)
來說說《麥特與麥斯》除了選歌很合我的胃口外,還有哪些部分打動我。《麥特與麥斯》的故事並不複雜:從小一塊長大的好朋友麥特和麥斯,走上不同的人生路。麥特進入父親的企業工作,想要當一個「成功人士」,麥斯打算離開故鄉(以及憂鬱的母親),前往澳洲墨爾本「充電」兩年。距離麥斯啟程的日子越來越近,麥特表現得冷漠與蠻不在乎,然而,他們心中都對這次的分離,有著不捨與感傷...
《麥特與麥斯》談成長過程的無數選擇題,選擇成為商業人士或繼續當個長不大的孩子?選擇留在傷心的母親身旁或試圖拯救自我傷痕累累的破碎靈魂?選擇符合他人的期待或忠於自己的心好好活著?《麥特與麥斯》關於母子相互糾纏拉扯傷害的情節,與多藍導演過往的作品非常相近,越是愛著一個人,也越痛恨一個人,越是想要掙脫束縛,越是感到巨大的罪惡感排山倒海而來。
不同的是,《麥特與麥斯》把多藍導演過往的母子相愛相殺戲碼延伸到麥特與麥斯身上,壓抑的情感,幾乎要壓垮麥特與麥斯,一方面渴望雙方能把心事說個清楚,一方面又害怕明白表態會毀了一切,會讓自己掉入更深的悲傷之中。看著《麥特與麥斯》,我想起陳正道導演的《盛夏光年》。我個人對《盛夏光年》相當無感,覺得劇中角色的心境轉折過於生硬與粗糙。相反的,同樣是「好怕失去這個朋友,又不想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情,所以老是臭著一張臉」的表現方式,《麥特與麥斯》就做得非常好。
電影裡,麥特獨處時會偷偷望著麥斯,臉上不自覺流露出溫柔的笑容,觀眾立刻明白了麥特對麥斯的深情;或者,麥斯意外翻到麥特小時候創作的圖畫,感受到「人長大了,真的什麼都變了」(這是《盛夏光年》的台詞)的無奈,或是麥斯請求麥特的父親幫他寫封推薦信,麥特一直跟麥斯推說父親沒把推薦信寄給他。直到麥斯親自打電話給麥特的父親辦公室,才知道推薦信早在三週前就已經寄到。得知真相的麥斯,內心湧起既悲傷又有些欣慰的複雜心情,他(麥特)其實是這樣在乎我的離去......
愛一個人,也可能會傷一個人。傷一個人,或許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去愛一個人。《麥特與麥斯》把這樣兩難的心情處理的細膩動人。喔,還有一點,當麥斯發現麥特小時候的塗鴉作品時,如果是由戲感較差的導演來拍,我覺得這些導演通常會畫蛇添足地多補一段麥特和麥斯兒時相親相愛的場景(用以比對長大後的狀態),但多藍導演沒有這麼做,他讓觀眾看到「時空膠囊」,其他的就交由觀眾自行去補上情感。
《麥特與麥斯》最後一個打動我的點,是本片的演員們。當每個演員(我是說:每.一.個)都在狀況中:該嘴賤的嘴賤,該傻氣的傻氣,該深情的深情,該憤怒的憤怒,這部戲就能夠讓觀眾沉浸在影片的氛圍中,「放心」地享受電影。《麥特與麥斯》的演員群戲整齊,眾人一來一往的吵嘴都很精彩好看!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下一篇:《聖慾》:人心中的神與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