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3 21:22:43hatsocks

《絕地救援》:可別書到用時方恨少。



植物學家馬克參與火星任務,因為一場意外而被遺留在火星上,孤立無援的他,得利用手邊可用資源及豐富學識,試著在火星上種植馬鈴薯,並且試著跟美國太空總署與太空船的夥伴們取得聯繫,希望他們可以在糧食或氧氣或任何無法預測的意外發生前,將他救離火星......。

「我得用他媽的科學方法活下去!」

厚,《絕地救援》好好看啊!
根本是《阿波羅13》碰上《亞果出任務》混搭《浩劫重生》融入《127小時》加上《地心引力》,典型的好萊塢優質傳統勵志娛樂片,我們大概都知道故事會怎麼發展,導演一定會在這邊煽情一下,那邊激勵一下,這邊出了問題,那邊馬上解決問題(集思廣益,團結力量大)、偶爾給點幽默,偶爾摻點淚水,上一場戲給予馬克與觀眾希望,下一場戲又無情摧毀希望,緊接著想出新的對策並再次燃起大夥希望等等,高潮迭起的劇情、優秀突出的說故事技巧與精準的節奏掌控、強大的幕後技術及水準整齊的演員群戲表現(飾演太空署署長的Jeff Daniels,扮相和表演方式都跟《新聞急先鋒》好像,感覺他演到一半會突然播報新聞之類,哈哈),都讓這部片長超過2小時的影片,絲毫不感冗長與乏味。




《絕地救援》有不少振奮人心、幽默逗趣的橋段,讓觀眾在緊張之餘尚能放鬆心情,但它同時有著催淚的劇情設計,片中,麥特戴蒙(Matt Damon)飾演的馬克在孤獨生活多日後,終於能夠用打字方式和太空總署溝通,看著一個個熟悉字母拼組而成的簡單問候語,讓馬克感動到眼眶含淚,明白/確定「浩瀚宇宙中,我不孤單!!」;麥特戴蒙在這場戲或說在《絕地救援》中的表現,不只是外觀上做到說服力(減瘦),情感的表達亦是詮釋的不慍不火恰到好處;明年奧斯卡男主角可以提名他嘛?拜託啦!(好啦,我知道很難.......)

觀賞《絕地救援》或說這類型影片(獨自流落在荒島、大海、宇宙中)時,我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假如我是他/她,我能存活下來嘛?」;看完《絕地救援》後,我想我應該會命喪火星吧,光看馬克「自行治療」一幕,一會拿箝子取出穿刺腹部的天線、一會用釘書針把傷口釘起來,看的我頭皮直發麻,但,為了生存,人或許會增生出別於平常的勇氣,克服對皮肉痛楚的恐懼(雷利史考特導演的《普羅米修斯》,也有女主角拿釘書針把腹部傷口釘起來的「驚悚」橋段);好吧,就算我能撐過自我治療這一關,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在火星上種植物、製造火源、或者利用16進元的方式跟地球上的工程師進行對話,看了《絕地救援》才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小朋友們,一定要好好讀書喔,把植物學、物理學、工程學和心理學(抗壓性一定要夠強大)全部學好,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找不到你/妳時,只有你/妳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啊




小提三個《絕地救援》的用心設計。(會提到結局喔!)

一是「愛隆會議」,哈,馬克一定要感謝宅男們,沒有他們的聰明才智,他可能無法順利返回地球。
二是音樂的使用,馬克討厭迪斯可音樂,可是居住艙內只有迪斯可音樂,好吧,聊勝於無,火星上時刻放送著迪斯可的歡樂旋律;對馬克來說,聽音樂的意義不只是放鬆心情,更是因為抽離掉音樂,火星上就沒有其他「人」的聲音,音樂,是馬克思鄉之情的表現。(片尾曲選用「I will Survive」,很芭樂,可是我喜歡!)
三是影片結尾,戰神五號升空,準備進行下一階段任務,導演穿插剪接戰神三號不同組員的近況,一方面交代不同角色的後續發展(有人退役,有人繼續勇闖太空),一方面也有退下人生輝煌舞台的感慨,當年全世界的民眾都將眼光放在他們身上,而如今換下一批(下一代)創造屬於他們的輝煌時代;時代傳承意義,就這樣被突顯出來了。




最後,老導演的豐沛創作能量不輸年輕人,暑假檔有70歲的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藉《瘋狂麥斯:份怒道》一新觀眾對動作電影的想像;秋季檔則有78歲的雷利史考特導演,藉科幻災難片《絕地救援》,示範如何拍出一部精采好看的「老派」商業片!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