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9 13:00:15hatsocks
台北電影節《潘朵拉的盒子》:把手放開,擁有一切。
土耳其導演Yesim Ustaoglu的作品《潘朵拉的盒子》,講述老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無法自行打理生活,兒女們特地把母親從深山接往都市生活,然而兒女們各有問題要處理,還得費心照顧老母親,生活一片混亂;長年居住山林的老母親,始終不習慣都市的狹小空間,不習慣車水馬龍的大都會,她跟孫子穆拉說:「你綁架我吧,把我帶回山林裡去.....」。
《潘朵拉的盒子》是一部節奏緩慢到容易讓人恍神的作品,但只要靜心體會,便會發現導演埋藏的種種巧思與設計。
《潘朵拉的盒子》一片出現很多有形枷鎖,包括都市叢林的水泥公寓、窗戶上的鐵欄杆、療養院的侷限空間、大雨天裡拋錨的汽車、無法接收到訊號的手機等等,所有外在物件/環境的限制,都在暗喻主角們的內在與外在困境,逃不開或放不開。
逃不開的是社會不同階層的種種暴力,關於經濟、關於地位、關於他人對自我的觀感;逃不開的是自然疾病,記憶被時間和病菌侵蝕,慢慢消失;逃不開的是一紙婚姻承諾,即使對丈夫無感也無法離婚的無奈;逃不開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不斷逼迫孩子,期望將他/她塑造成自己心目中想要的形象。
放不開的是老母親對過往仇恨的怨念,一輩子被「遭丈夫拋棄」陰影所綁架;放不開的是二女兒對爛情人一再容忍,反而失去了她對自我的信心;放不開的是大女兒對兒子的控制,她反覆說著:「我只是希望他能過的更好」,母親不斷進逼,兒子就不斷後退,兩人之間始終維持著一定距離,沒有離的更遠,也沒能更接近彼此,相互折磨著。
觀賞《潘朵拉的盒子》,心裡增生不少感慨,那像是發生在你我生活周遭的故事,令人熟悉而不忍卒睹;影片最後,導演給了觀眾一個既是溫暖也是傷感的結局,如何看待這個結果,因人而異。
(底下有關鍵劇情)
小孫子穆拉自療養院將外婆帶走,返回外婆長年居住的山上小屋。
兩人同住的第一個夜晚,穆拉不懂如何生火,他問外婆怎麼辦?外婆只是站在他的身旁說:「我能怎麼幫你?」,記憶衰退嚴重的外婆根本無法幫上忙,穆拉知道自己得成長,才可能和外婆在山林中自立生活下去,這是外婆和大自然給予穆拉的考驗,也是他的生命課程。
某個晚上,外婆告訴孫子,她說我一定得去山林中,她說:「再不趕快去,我就要忘記這片山林了。」
隔天清晨,穆拉從睡夢中醒來,發現外婆不在床上,他急得四處找尋,最後看見遙遠樹林中的外婆身影,身形矮小的她獨自一人走入林間,消失在蜿蜒小徑;穆拉沒有拔腿直追外婆,他只是靜靜的看著外婆離去,臉上流下一行眼淚;我非常非常欣賞且喜歡這個結局,原來《潘朵拉的盒子》是一部講述「放手」的電影,緊緊抓著無法擁有的事物(愛情、未來、生死、回憶),只會讓自己被這些事物給反過來牽制住而至無路可逃;然而若是把手放開(包括死亡),你/妳將擁有一切。(結尾處理有著非常寬厚的胸襟!)
把手放開,你/妳將擁有一切,這是《臥虎藏龍》裡的李慕白台詞,放在這部土耳其電影同樣適用;無論是東方人、西方人、各式人種,外表看來不同,但內在的執念與困擾,卻是大同小異。
底下文字取自維基百科對希臘神話「潘朵拉盒子」的解釋,可以跟電影對照著看,同樣在講述慾望與佔有所能帶來的偌大災難:
「潘朵拉的盒子Pandora's box 源自於希臘神話,是宙斯給潘朵拉的神秘盒子。宙斯要求潘朵拉不可以打開,但是潘朵拉不敵好奇心的誘惑,還是偷偷的把盒子打開了,然而在盒子裡面裝的是許多不幸的事物,疾病、禍害等。潘朵拉把盒子打開後,原本寧靜沒有任何災害動亂的世界開始動盪不安起來;慌亂中,潘朵拉趕緊蓋住盒子,結果盒內只剩希望沒飛出去。因此,即使人類不斷地受苦受難,生活中遭遇種種挫折和折磨,希望都不會消失。但有另外一種說法是潘朵拉關住的應該是「預兆」。因為預兆這個災禍被困在盒底,所以人類才擁有希望,不致於活在絕望當中。因為,如果潘朵拉關住了希望,那麼人類世界應該是沒有希望、人是活在沒有前途、充滿了毀滅的世界中,所有的希望僅僅是海市蜃樓的幻想,希望依舊被囚禁在盒底,人類無法擁有它了。」
今年台北電影節連續看了幾部土耳其電影,這些作品都有幾個相似特點,節奏緩慢、敘事曖昧、攝影突出而演員表現精彩;《潘朵拉的盒子》一片最讓人印象深刻處,莫過於片中飾演外婆的Tsilla Chelton和小孫子穆拉(Onur Ünsal飾演)的多場對手戲,只要這對祖孫同時出現在銀幕上,內心都會升起一陣溫暖感受,他們的相處沒有任何算計與計較,只有單純而真誠的付出,如此不求回報的彼此疼惜,最是動人也最窩心!
我不認識Tsilla Chelton這名女演員,也不清楚她在土耳其影壇的地位,但是Tsilla Chelton率性自然又充滿能量的表演,大大厚實了《潘朵拉的盒子》的可看性!(上網查了一下老奶奶的資訊,才知道她在去年7月過世了,享年93歲,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