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1 10:47:58hatsocks
「殺手沒有假期」與「敵人」的灰色地帶
第一次看「殺手沒有假期」,不討厭,但也沒有非常驚艷。
昨日,在HBO頻道重看一次電影,卻莫名地被吸引、感動。
殺手A首次執行任務時,意外槍殺了一名孩童。
亦父亦友的殺手B,帶著內心飽受煎熬的殺手A來到比利時美麗的小鎮布魯日準備執行第二項任務。
誰知道殺手老大派下的第二項任務,就是要求殺手B幹掉殺手A,原因是:即使我們是殺手,也絕對不能殺小孩,誰殺了幼童,誰就該死。
奉命行事的殺手B,雖然疼惜年紀尚輕的殺手A,卻也不敢違背對他有過恩情的老大。當他拿著槍站在殺手A背後,準備給對方致命一擊時,卻發現殺手A因為自責而準備自殺。
情急之下,殺手B不但沒有KO殺手A,反而救了對方一命。
既然如此,好人做到底吧,殺手B給了殺手A一筆跑路錢,告訴殺手A:你還年輕,好好活下去吧!!!
知情的殺手老大當然不爽快,他追到布魯日懲罰背叛者,卻未料事情的發展出乎大家的預料之外,跑路的殺手A、準備受死的殺手B、盛怒的殺手老大,同時間聚在一地,一場生死決鬥,不可避免地展開.....。
「殺手沒有假期」有場戲讓我印象份外深刻。
殺手A、B和一名來自美國的侏儒演員邊嗑藥、邊聊天,此時,侏儒演員說:「我有預感,世界上的黑人、白人將會有一場聖戰,雙方將殺個你死我活。」
殺手A問侏儒演員:「那中國人算是黑人、還是白人陣營??」
侏儒演員:「黑人陣營」
殺手A又問:「那越南人呢??」
侏儒演員說:「當然還是黑人陣營啊!!」
此時,殺手B突然問到:「我的太太是個黑人,我非常地愛她,有個白人混帳殺了她。但是,我的白人好友幫我報了仇,請問,在這場聖戰中,我該幫黑人的忙??還是白人的忙???」
殺手B的提問,暗指他內心的矛盾:我該殺了年紀尚輕但個性不壞的殺手A???還是該執行殺手老大的命令??(殺手老大就是那名曾經幫忙殺手B報仇的恩人啊!!!)
但更有趣的是侏儒演員對於黑、白聖戰的比喻,凡事只有黑或白兩種選擇嗎???難道沒有中間的灰色地帶嗎???殺了幼童的殺手A,是否該用生命來贖罪???又或者,殺人可以因為年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道德標準??殺了一個十歲的孩童、和殺了一個二十歲的人,有何不同???
灰色,就是「殺手沒有假期」的顏色。
每一條不變的定律,都有它的荒謬性。觀眾看電影的過程中,對殺手A生起的好感,是否廉價、偽善??因為他不小心殺了幼童,所以罪不該死??
而殺手B對殺手A展現的大器、長者風範,是否讓觀眾同情他的下場,而忘了他是名殺人無數的暗殺高手??
同樣地,當觀眾唾棄殺手老大的漸次進逼,卻也不得不佩服他始終如一的做人原則。
沒有絕對的是非善惡,殺手們各有小奸惡的一面、卻也有其至情至性的一面,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何嘗不是如此???
誰說人只能分成:好人與壞人???
更多時候,我們都是不好不壞的人,有時候貪圖小利、有時候,又正義凜然,猶如道德捍衛者,不是嗎??
一如劇中美麗的小鎮布魯日,在殺手老大的眼中,布魯日是如童話世界般絕美的存在;可是在殺手A的眼中,卻是無聊透頂的人間煉獄啊!!
一眼望不盡的人性矛盾,是「殺手沒有假期」迷人之處,有興趣的朋友,別忘了鎖定HBO囉!!!(這個禮拜應該會多次重播,時間就請大家自行注意吧!!)
最近重讀04年買的小說「敵人」,僅花兩天時間便把書快速啃完。
當年閱讀沒有帶給我太多感動的「敵人」,重讀卻讓我看到它深沈如無底洞的複雜觀感。
作者艾曼紐.卡黑爾以冷靜的筆調,書寫一個真實案件:中年男子尚克羅德冷血地殺了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接著,他返回父母家,接連槍殺兩位老人家。
返回自宅,他放火燒屋、服毒自盡,卻在鬼門關前獲救。
讓人意外的是,街坊鄰居對尚克羅德稱讚有加、也相信他絕不會做出如此駭人的舉動,然而警方越是深入調查,越發現這位平常孝順父母、愛妻、顧家、事業有成的好男人,有著鄰居們全然不知的一面。
他,尚克羅德,過了18年的謊言生活,架構出虛假的學歷、職業與人生,不但騙過所有好友,連親密的家人都渾然不覺他們親愛的兒子、先生、父親,非但不如大家想像中自醫學院研究所畢業、也未曾在任何公司上過班、而出自信賴交付于尚克羅德處理的大筆財富,全部被揮霍殆盡....。
「敵人」是一本會將讀者拉近人性慾望黑洞的小說,深不見底的恐怖啊。
尚克羅德的故事,讓我想起電影「天才雷普利」,長相、功課、家境普通的尚克羅德,始終對自己的外表沒有信心、始終打不進社交團體、始終無法吸引心儀女孩的注意。
然而,一個小小的謊言,讓他得到人們短暫的注意,他說他車子被人偷走、還被陌生人打成重傷。
接著,另一個小小的謊言,讓他獲得友誼。
再接著,又一個謊言讓他贏得女友的芳心。
再接著,又是一個謊言、又一個謊言、又一個謊言,終於,他停不下來,也不能停下來。
為了取得女友的信任,他假裝通過醫學院的艱難考試(事實上,他老早被學校退學)、畢業後,編造虛構的工作(謊稱在瑞士邊境擔任醫學研究工作),每天出門假意上班,實則開車到處閒晃、讀書、消磨時光。
這一個又一個的謊言,看起來破綻處處、脆弱地禁不起查探,卻也因為它的不甚完美,反而讓人們相信了一切。
18年來,尚克羅德利用人們的信賴,得到了他夢想的一切,但是,運氣總有用完的一天,當他發現銀行的存款即將用肇、當他發現東窗即將事發,他不得不痛下殺手。
尚克羅德是惡魔嗎???他對妻兒付出的愛,虛假嗎???他對父母的關懷,虛假嗎???
矛盾的是,我一方面認為他確實為家人付出了身為父親、丈夫的愛(甚至對情婦付出真情),一方面又不解他的選擇。
他的殘忍,是無法忍受活著的親人,了解到自己卑劣的一面,虛構的名聲、地位、美好,甚至比讓心愛的人活下去更重要,多麼扭曲、荒謬、又可笑的價值觀啊。
作者艾曼紐.卡黑爾雖然筆調冷靜,對事件始末不妄下批判。
但在文字中,我們仍可讀出作者的疑慮。
他質疑的不僅是尚克羅德當初意圖自殺,只是為了強化自己悲劇的色彩(服用過期毒品、失火時,刻意開窗,讓消防隊員方便救援....);他也質疑服刑中的尚克羅德,為了維持「正面」的形象,故技重施,編造全新的謊言,贏取他人的信賴??
說了一輩子謊言的尚克羅德,或許有著悔恨、也或許連他自己都無法察覺其行徑上的矛盾???
「他(尚克羅德)並不是對別人演戲,這一點我確定,但是他身上的騙子難道不會對他自己演出一個戲碼嗎??當耶穌進到他的內心,當他確定自己還是受到關愛,臉頰上因而滾滾流下喜悅的淚水時,難道不是他內心的那個『惡靈大敵』再一次欺騙了他嗎?」艾曼紐.卡黑爾在書末做了如此結語。
尚克羅德的故事並非前所未聞,事實上,我們為了維護自身的面子、尊嚴,或許都曾經跟朋友說過一個無傷大雅、或是自認為無害的小謊言。
所以,我不禁要想:如果尚克羅德的謊言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露了餡、在雪球還沒滾那麼大之前就爆開,那麼,結局是否會有所不同???他,尚克羅德,最後會變成怎麼樣的人????
這個週末,重看「殺手沒有假期」、重讀「敵人」,一部電影、一本書,原先皆未帶給我太深刻的印象,卻在再度欣賞時,得到許多想法與思考空間。
好電影、好書,果然禁得起重複閱讀啊,在此大力推薦囉!!!
後話:
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敵人」曾經被拍成電影呢。
IMDB上的評價並不高,不過,我還是很想瞧瞧電影到底被拍成什麼樣子??不知道導演會以怎樣的角度切入這麼一個沈重的題材??導演是傾向同情尚克羅德??或是將他惡魔化呢???
電視兒童
2009-04-21 19:22:05
寫的真好, 意圖自殺那段讓我想起《天水圍的夜與霧》裡任達華的角色,故事不同,卻都是人性的悲劇
版主回應
《天水圍的夜與霧》我很想看呢~~~可惜台灣不知有無機會上院線~~~:-)
2009-04-22 07:50:44
殺手沒有假期的劇本本來就寫的很好啊,香香終於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