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2 13:25:34hatsocks

「哭泣與耳語」:讓我看傻了眼!!!

清晨,陽光從樹葉縫隙撒下,無數微細粒子在光譜中打轉。
時鐘滴答滴答走著,生命在秒針中倒數計時,逐漸消逝。
躺在床上的艾格妮忽然驚醒,她驚懼地睜大雙眼,極力捕捉從暗黑中慢慢顯現的輪廓。遠處,妹妹正躺在沙發上睡覺,與她有著一段距離。
突如其來的刺痛,扭曲了艾格妮蒼白臉龐,她咬牙撐過,過去這幾年,她一直如此生活著,面對著不可預知的痛苦,冷不防地將她從幸福帶往絕境。
艾格妮緩身撐起單薄的身軀,吃力地下了床,站在偌大的窗戶面前,唰地拉開厚重簾幕,外面陽光普照,草原透露著青綠、擁著她凋零的生命。
她定定看著這樣的美好,想著姊妹們的探望,身著潔白洋服的她們,走在花園步道,彼此說笑、嬉戲、打鬧。
花園中,老舊的鞦韆勾起她們幼年的回憶,三名姊妹搶坐在鞦韆上,扶侍姊妹多年的僕人安娜,則在背後推著鞦韆,搖啊搖著,將傷痛搖遠、將悲傷搖走,留下的,是艾格妮的笑容。
哭泣與耳語,在這一刻裡,終於消失殆盡。

光點台北(國民戲院)推出瑞典大師級導演Ernst Ingmar Bergman英格瑪·柏格曼影展(1918~2007)。
從未欣賞過英格瑪·柏格曼導演作品的我,自然要去戲院拜讀這位備受推崇名導的作品。
上週末看了柏格曼導演的經典之作「第七封印」,看完後,心中滿是疑惑,宗教與信仰的隱喻、辯論,我猶如霧裡看花,不得其精髓。
不禁有些擔慮,或許我還不懂得欣賞柏格曼導演的作品吧。
昨日,看完導演另一部經典名作「哭泣與耳語」後,我傻了。
「哭泣與耳語」是女人戲,病重的艾格妮和回家探望、照顧她的兩名姊妹(瑪利亞、凱琳)、外加女僕安娜,這四個女人,各有各的傷痛,面對生命脆弱危急之際,她們回憶起各自的過往與傷痛....。
「哭泣與耳語」用紅色,貫穿整部電影。
艾格妮住家的牆上,有著一整片的紅牆。
不同角色換場時,也以紅色當背景淡出畫面。
紅色,象徵著熱情(情慾)、象徵著血腥、象徵著憤怒的情緒。
還有呢????紅色,象徵著劇院的布幕,象徵著舞台上,演員的入場與退場,也象徵著人生舞台,上戲(生)與落幕(死),說著生死輪迴的交替。
「哭泣與耳語」的細節與畫面處理,都極具劇場效果。
它像是件藝術品,在導演細心呵護下,有了奇妙的生命力。
我非常喜歡導演對演員走位的安排,只要畫面中有三名角色同時出現,這些演員都會刻意排列成三角形的形狀,她們是對立、是衝突、更是融合。
我也佩服導演將畫面處理成一幅幅彷如宗教畫作作品,充滿著救贖的味道(讓我想起英國導演格林那威)。
有著逝女傷痛過往的安娜、從小渴望母愛的艾格妮,這兩個橫隔著階級差異的女子,在最黑暗的時候,有了最動人的接觸,安娜用身體保護著艾格妮,像是對逝去女兒的撫慰、也像是艾格妮對母愛渴望的釋放。
安娜慟艾格妮的畫面,帶有強烈宗教意象,讓我在戲院中倒抽口氣。(莊嚴又神聖、慈愛又光輝!!!)

身為柏格曼導演的演員,壓力應該很大吧,我這麼想著。
導演非常注重演員的臉部表情,所有美的、醜的、傷心的、快樂的、難過的,每一個情緒的轉折,都在觀眾眼前清楚呈現。
「哭泣與耳語」有大量的演員臉部表情,攝影機鉅細靡遺地記錄演員臉上神經的抽動。
有一幕畫面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妹妹瑪利亞和家庭醫生偷情,醫生拉著她看鏡子,他對她說:妳在鏡子裡看到了什麼???妳已經不是以前的瑪利亞了。妳的眼神游移不定,說著妳的世故,不像當年的妳,總是直直地盯著我看。妳上揚的嘴角,說著自己的渴望與不滿足。妳額頭、眼角,刻畫著年紀的皺紋....。
攝影機的鏡頭,一直關照著瑪利亞神情的變化,時而故作鎮定、時而倉皇自我被剝開檢視的心虛,然而最後,她卻是用嘴角上揚的微笑作收,她對著醫生說:你真的能在我的臉上,看出這麼多東西嗎??
婚姻生活不美滿的瑪利亞,需要的正是人們的注意,一如她一直擁有最多母愛、擁有最多人關懷的眼神(不同的男性);而她最害怕的,就是忽略、就是孤單、就是死亡。
短短一場戲,便能將情慾、世故、挑逗、失落、渴望、孤寂全部表達出來..........,強強強。
「哭泣與耳語」充滿魔幻的結尾,讓我想起了「2001太空漫遊」。
殘酷卻又現實,亡者面對陽世的不捨、生者極力擺脫死亡的陰影、還有,付出、不求回報的愛,讓死亡不再那麼可怕、不再那麼黑暗......。
電影尾聲,更深深擊中我的內心。
燦爛的午後、充滿生命力的青翠綠茵,四名女人愉悅地笑著、和煦陽光映照在飽受病痛之苦的艾格妮的臉上,她神采奕奕,看著深愛的姊妹圍繞身邊,這一刻,病痛離她好遠、這一刻,她離幸福好近。
「哭泣與耳語」絕對是屬於大銀幕的作品,哈哈哈哈哈哈,我最近老說同樣的話....。
因為它的節奏舒緩、因為它的細節超多、因為在黑暗的戲院裡,觀眾才能專心觀賞、才能體會導演鋪陳的情緒。
相信我,「哭泣與耳語」的精彩,絕非短短一篇文章可說盡;而柏格曼導演的厲害,值得大家去戲院見識!!!(影展持續到12月14日結束,千萬別錯過啊!!!)

「英格瑪·柏格曼影展」的相關消息,可以點下面的連結進去看看:
http://express.indymedia.tw/node/77
後話:
執導超過60部作品的柏格曼導演,不曉得有無拍過恐怖片???
因為「哭泣與耳語」裡,發病的艾格妮,那一聲聲的呻吟、還有躺在大床上,臉部表情扭曲的神情,在在讓我想到經典恐怖片「大法師」裡,被惡魔附身的小女孩哩,哈哈哈哈哈哈。
有趣的是:「哭泣與耳語」雖然是瑞典片,卻在1974年,獲得奧斯卡五項提名,包括最佳導演、影片、攝影...等。(最後奪下最佳攝影~~)
而「大法師」也恰巧在同年入圍最佳影片喔!
同樣是臉部特寫爆多的電影,一個恐怖、一個抒情,呵,不同的影像,到了不同的創作者手中,果然有不同的效果!!!
訪客 2018-08-01 17:32:46

柏格曼導演有導過恐怖片哦,叫《狼的時刻》,被認為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

版主回應
謝謝推薦!! 2018-08-03 09:16:27
rabbithole 2009-03-23 12:43:38

請問台灣有這部片的DVD?

版主回應
嗯,我不確定哩,我倒沒特別去找過柏格曼導演的DVD,因為我知道在家看柏格曼導演的片子,會很容易失了注意力~~呵呵~~:-) 2009-03-25 07:53:49
Luke 2008-12-02 18:52:47

我好久以前看過第七封印,雖然大多都忘了但某種死亡的黑暗感卻攫著到現在都還沒放開,夕陽下的影子,人跟死神的對奕都相當的迷人

版主回應
第七封印的攝影很迷人,光影的處理非常地漂亮。
只是,可能期待很高吧,對於迷人的死神,一直沒有太多感覺....。
多年後再看,或許感覺又不同了~~:-)
2008-12-03 07: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