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150~疫情補助的慢跑鞋
在《聖經·新約》的“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這麼說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這個章節相當警醒世人,講著一種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現象。自小孩子起,人們都希冀公平,在家中希冀大人們對待孩子一視同仁;在學校期望老師的眼光是公平的;工作後,也希望老闆或政府能公平對待每一個職員。年紀越長,我對是否公平的要求漸次改為是否公義。
昨晚,我的慢跑鞋終於壽終正寢。說起這雙鞋,還得感謝政府在疫情期間的動滋券的補助,可以用少少的錢獲得一雙跑鞋,陪著我跑了兩年了吧!因為收入關係,我們家裡能得到補助一直不多,來自政府的補助通常都是以所得稅率多少以下為基準,軍公教人員通常就是補助不到。這不是在吹噓自己賺錢能力,一個公務員能有錢到哪裡去?當然有些公務員收賄賂發大財的,這些不在其內。日常生活裡也不是沒看到開著豪車住豪宅領補助的,這個不是政策問題,應該是行政執行的層面。所以當我抽中動滋券有點補助時,心理還是高興且感恩。當家人陸續抽中藝放券農遊券之類的,全家又更歡喜了。
但,人是健忘的!若非自己跑鞋報銷了,我都快忘了它是來自補助,孩子吃了五穀雜糧也忘了曾經的農遊券。這種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很容易被視為理所當然而被遺忘,於是對這般免費的午餐要更多。這跟馬太福音25章所揭示的有一致嗎?
我不認為有!
馬太福音的背景是主人依據三個僕人的財富增長幅度分別又給予獎勵,一點兒也不公平,他獎勵的是個人的勤勉、策略、方法......等等,而非一個等待的伸手牌。如果挖一洞把本金藏起來的那個僕人去跟主人咆哮說:「不公平,你應該給我跟他們一樣的金子。」,這樣是公平嗎? 一開始本金就是主人的,其實該如何處置財產本是個人自由,但人性貪婪總是在這種有比較時就出現,免費的,要更多。
並沒有列上公平,所以,或許到了是到了這個年歲,對於【公平】的追求與重視,已不復以往,反倒對【公義】更多想法。資本社會講究發展,強者越強,難免造成貧富差距過大,保障基本需求維持生存的尊嚴,這已非公平,更是公義。字典對公義的定義是“道德上合理或正確的行為",這種行為以公認的道德、正義、美德或正直的標準為特徵,並未列上公平。所以一旦有了補助,就要更多,最好通通免費,這已經不是馬太效應所獎勵的勤勉或才智,最後可能落入的是【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的】境地,要翻身就真的難了。
疫情期間,政府直接、間接補助不少,除了那些券之外,工作照常薪水依舊、免費疫苗,狡兔我都心懷感激。疫苗,被攻擊得亂七八糟,如果政府是個有機體的話,應該感到非常委屈,免費的還吵著非B疫苗不要,我不太知道如果當時台灣的疫情狀況如同義大利、美國如此慘烈時,還會挑東挑西嗎?
不要期待一個大有為政府,因為人民得上繳出許多權利 方能成就一個大政府(看看國際新聞就知),一個小而美政府,不會隨時把它那隻手伸進你我的私我領域,方是真。
新文舊文漸次轉去方格子https://vocus.cc/article/64f6d9edfd8978000160c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