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有次在沅陵街要搭車返家,心情攸哉遊哉,腦筋呈放空狀態,公車到站,後門一開,我是慣性動作上車。那知前面一位老太太, 突然脫力鬆軟, 整個人跪跌在階梯上, 我從後面要推, 推不動, 只見車上一位小姐, 雙手一拉, 將老太太整個拉上去, 扶好就座。( 幸好老 太太雙手沒脫臼)。
那幕實在有點驚險。老太太一個人, 到站怎麼辦?
有多少這樣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在路上ㄌㄨㄚ ㄌㄨㄚ ㄙㄡ。 有些老人家光上公車那幾個階梯, 好像要用上全身的力氣。要叫他們整天待家裏, 悶。也需要出來呼吸個新鮮空氣, 享受自由的氛圍。
漸漸高齡化的社會, 周圍有很多老人, 也環繞著各種慢性病。當然慢性病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最常見不外乎是糖尿病, 高血壓, 關節退化, …等等。
我不是醫生或專家, 對慢性病卻深有所感, 我個人的解釋是: 不會有立即的生命危險, 但需要【持續用藥】好讓健康維持在及格邊緣。 其中, 只要一個變數進來, 身體那個在健康邊緣的天平, 又得努力重新做微調。
比方, 這幾年夏天非常酷熱, 台北市是盆地, 熱島效應更加顯著; 對於健康的人, 或許只是一個熱, 但對於原本有慢性病的人, 氣溫看來好像會影響到原有的危險平衡。 如果病人拙於敘述, 或懶得敘述, 醫生可能很容易忽略, 又或許覺得病人在假好?!~~
因為定期回診, 醫院看待慢性病人, 已淪為例行作業。
一方面, 病人或許無感於自身的病情變化(微妙), 或者不知該如何形容; 另一方面, 醫生往往後面還一堆病人等著要看診, 服務每位病患的質與量都不優; 有時甚至連頭也不抬一下, 照常開上一次的處方, 反正沒有立即的生命危險。
長久下來病人一直處在健康及格邊緣, 離【治癒】有很長一段距離, 這段時間, 病人會持續老化(慢性病加速老化), 再繼續衍生其他小毛病。
慢性病人多, 拿藥多, 醫師時間被切割, 病又看不好, 兩方都沒有成就感。倒是藥商也樂得研發吃不好也不會掛, 好了這裏, 那裏卻出現問題的藥?!~ 現在拖累世界各國的健保問題, 恐怕就是卡在這裏。
很期待另類醫藥能夠更迅速地發展並獲得認同, 將人的身心靈一體看待, 獲得徹底診治, 畢竟生病是為了治癒。
西醫固然對人類生命有諸多貢獻, 但把人的身體看成機械式的拆解, 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外加藥物濫用, 抗生素濫用…等等, 看來有點黔驢技窮。 世人的慢性病醫都醫不好, 代表西醫走到一個dead end, 需有些新的衝擊進來, 激發更多躍進的創意與想法。
我喜歡disease這個字的拆解, 也相信; 人的生命本來應該是ease, 很舒適自在的, 當失去平衡時, 就會變的dis-ease, 也就是生病。生病不見得是必然。西醫看來也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很期待新的醫學概念會成熟發展, 為人類帶來更徹底的貢獻。讓周圍的老人. 還有大家, 每個人, 能活得長壽, 健康, 又有尊嚴。
上一篇:再看H1N1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