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5 15:01:47hana

灰臉鵐回歸的季節

 

天氣温暖舒適,離開關渡自然公園後,沿著基隆河自行車道往台北方向行去~途經自然保護區,琵嘴鴨三三兩兩游到水塘邊,匙形大嘴時不時潛入水中撈捕食物。時值初春,繁殖期的公鴨頭部會呈綠色,周身有白胸和赤栗色的側面及腹部。

母鴨則為黃褐色。

日暖風和,飽餐一頓後在太陽底下酣睡。

另一個現場,水鳥保護區內的沙洲也是眾鳥皆睡、遺世獨立,怎麼看這鳥況都比自然公園內好太多。

沿著貴子坑大排橫斷關渡平原,湛藍的天空不時有飛機掠過。

黑鳶也順著氣流在天頂制霸。

休耕的農田整地再出發,麻雀大軍則在一旁大合唱。

日正當中,翠鳥出來覓食了。

農園裡梅花盛開,拍照時看門狗蹲在籬笆內瞪人,快閃。

回程抄田間小路,灰鶺鴒在市區總是集體行動,但在平原中都是看到牠落單。

荒蕪的田野,鴿群放飛。

群鴿在曠野中翱翔起降,畫面頗為壯觀。 

棕背伯勞

   

這一天,平原來了陌生的訪客。草場上站著這隻有著尖嘴大眼的鳥兒,不知是否為寬嘴鶲(又名灰鶲,Asian Brown Flycatcher)?

寬嘴鶲來自東亞、東南亞及南亞地區,以飛蟲為主食,喜好開闊的林地。有白色眼紋,腹面灰白,背部為灰褐色。

 

去年隆冬,曾在平原巧遇灰頭黑臉鵐(Black-face Bunting),該是與鵐科候鳥相會的時候了。果不其然,田埂邊的灌木有好幾隻藏身其間。

 

牠們常與麻雀混群,這一天都落在有點距離的樹枝間,帶著朦朧美。身為觀察者,尊重自然生態,且戰且走了。

午後陽光熾熱,爛泥灘中只見磯鷸獨行。

通往捷運站的田間小路,走起來可長可短,全在於當天的鳥況。離開農田,行經一處菜園,就地堆放著斷木樹枝,大抵是農人整理完後放置的,形成了一座天然鳥園,飛來許多鳥雀棲息。二次會灰頭黑臉鵐,這是母鳥,有著清晰的眉線,周身為褐色。

   

灰頭黑臉鵐公鳥

麻雀也來混群。

大眼睛的黃尾鴝母鳥也在附近現身,牠特別害羞,飛進濃密的樹林中,落點不是很好,臉上有暗影。

黑臉鵐

此處鳥點遇到不少同好,隔週經過時,這堆菜園主人不僅清除廢柴,更圍起路障禁止通行。還好鳥兒有飛行的翅膀,只要有心不愁看不到鳥。

秋冬之際,這條賞鳥之路總是走得緩慢,然後帶著滿滿的收穫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