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第四部曲
10月7日的園區現勘和10月8日的第二次都審報告案中,據確定台北市客委會大幅更改了自行車道的設計,故我們可以確認下列三件事:
一、自行道和跨堤的路徑更改了!入口從原先的螢橋國中和社區巷口間,改在師大路一側,讓河堤里和頂東里及林興里的里民皆能更方便的親水,使居民和學生出入及遊園人口,免於人車衝突的危境,其實這也是今年二月在地說明會中,居民所提出的想法。(肯定台北市客委會)
二、之前施工時所造成之受損的樹木,有做保護的措施。(肯定台北市客委會,但是由於10月7日現勘時,並未有相關的樹木專家,故保護成效如何,需待日後請到相關的專家才能確認!)
三、自行車道路徑異動了,但是仍舊要移植87棵樹。(強烈質疑: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穿越樹林的自行道改道了,卻仍舊要移植那麼多的樹?為什麼廣場不能有樹,為什麼樹木一定是阻礙?而不能讓人們在盛夏的廣場樹下乘涼?試問台灣高鐵為了一顆百年的老樹而讓路,讓客家人口中的「伯公樹」得已在原地生長,而台北市客委會竟為了辦義民祭等活動而大幅移樹,未尊重園區內伯公樹的規劃案,讓人遺憾和失望!)
我們未知的一件事:公民行動的凝聚力!我們才是主人!近一年來,是什麼讓台北市客委會改變的?使移樹的幅度從269棵→152棵→87棵?正是市民和媒體的力量!請大家繼續向「台北市政府」、「台北市議會」、「大眾媒體」及「行政院客委會」(據報載行政院客委會有編列經費給北市府客委會)反應,因為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是公共財,而台北市客委會應該和台北市其它主管公園綠地事務的機構(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等)相同,共同扮演公園綠地看守者的角色,故請大家監督這些人民的公僕,表明我們護樹和發展永續城市的決心!
台北市政府市長信箱:
https://contact.taipei.gov.tw/CCLM/CLM/ASPX/CLM00100Q.aspx: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地址:110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3號(中油大樓)8樓
電話:(02)8789-4567 傳真:(02)8788-4620
下一篇:護樹行動vs公民參與
綠覆率是個晃子吧!為何不保有原有的綠樹,客家人惜樹愛樹的精神去哪了?移大樹種小樹,其背後的原因為何,讓人質疑!如同郝市長的花博會是個大笑話,移走新生公園和美術館的綠樹,改建水泥館,北市客委會果然能貫徹好市長的郝(好)意志!
唉,客家人的臉都被北市客委會丟光了!
臺北市政府新聞稿
發稿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發稿日期:99年1月4日
新聞聯絡人:鄒源淦0910-933-923、古專員佳正0932-028-005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與自然生態共存再生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因民間環保團體的反彈,工程近乎停工半年,但公園也經由在地居民及民間團體的關心所引發的社會關懷下,從減少樹木移植、取消園內自行車道、跨堤輕量化等變更設計重新再出發。
首先跨堤活動平台改為景觀平台,由原本的大型樑柱水泥平台,改為輕量、斜張造型的「吊拱橋式景觀平台」,面積、高程皆有減縮,橋體更顯輕盈。原設於園區內近螢橋國中的自行車道取消,改由師大路人行道銜接跨堤平台,因自行車道不行經園區內,大幅降低對園區內原有生態之擾動,也因此增加園區綠覆率及透水性。
在跨堤平台改以輕量設計後,減少了聯結跨堤的覆土約1萬立方公尺,也同時取消梯田及茶園,改依地形地貌塑造「客家農村意象區」,園內步道改為15公分高的木棧道,讓原生物種得以穿梭其間,移植樹木大量減少為84株且均為基地內部移植調整位置,確保原有林相及自然生態;這些變更設計都是在聽取各環保團體、臺北市樹木保護委員會、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的專業建議後所做的調整,希望能符合各界的期待。(平面設計圖如後附)
大直國小內有數棵數齡超過50年的老樹即將被移植他地,理由是樹根會破壞建物。想請教是否有兩全的辦法,是否可由疏根的方式減少降低破壞,如果可以我將建議學校,或是有沒有專業人士願意協助救老樹。
您可以詢問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都市規劃性質的組織),或是七星綠化基金會(培育樹苗和樹木移植的組織),希望有所幫助,並請您將後續相關處理訊息放在網站上,讓大家知道老樹的未來,謝謝。 2010-04-02 0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