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1 19:05:49大陸台勞 / 玫瑰騎士

中國經濟發展與民生問題(六)

從這篇開始要談談中國的“民生問題”了。中國目前公認的三大民生問題是“買房貴”、“上學貴”、“看病貴”這三大項。另外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第五次全國群眾安全感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社會風氣問題”佔了被調查人數的18.5%為最高,其次是“社會治安問題”佔了17.5%,“教育問題”佔了16%,“就業失業問題”佔了15.4%,“腐敗問題”佔了12.6%;這是中國百姓最關注的前五大民生社會問題。

在開始談正題前,先說個“只管牛喘,不管人死”的小故事:

漢宣帝時,丙吉擔任宰相,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民眾群毆,死傷多人,他視而不見,過而不問。沒多久,遇到有人趕牛,牛隻吐舌急喘。丙吉見到,停下來,問趕牛的人,這頭牛到底走了幾里路?隨行官員認為出了人命不管,卻關心起一頭牛來,該問的不問,卻問不該問的,不太應該。丙吉解釋道:「人民械鬥,是長安令、京兆尹的責任。而今剛過初春,天氣還不很熱,牛隻才走幾步路竟然氣喘不停,可能是氣節失調的徵兆。三公的職責是調和陰陽,我因職權所在,引以為憂,所以要問清楚。」

大多數的人看眼前的問題,我卻喜歡看未來的問題,因為現在的問題最多只能做到治標而往往無法治本,治本通常必須在問題未發生之前就防治了,如果等到問題產生了才開始診治,就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了,很難徹底根治!再說一個小故事,中醫真正的醫道在於“治未病”,即著重未病先治的養生觀念: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於本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文王說:“你說得好極了。”  

這個故事就是在說: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主政者、當權者、管制者均未能體認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多半只能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中國真正最嚴重的隱性問題是“人口”!也就是說中國的“一胎化”政策所造成的種種後遺症,將由好幾代中國人共同來承擔!我並不是抨擊“一胎化”的政策不對,因為中國政府以前沒有控制人口的觀念,所以後來開始控制時就不得不下猛藥,祭出一胎化的政策。否則一但中國人口漫無限制的成長,糧食危機,水資源危機,能源危機等資源危機…加上社會問題如失業率,教育問題,資源分配等等問題都會讓中國政府束手無策!

但一胎化的後果也必須經過幾代中國人的痛苦承擔後,才能達到控制人口後的所產生的各種利益,未來中國就會變成人少資源多的國家,這樣比較容易均衡發展形成均富社會。中國現在畸形的發展,貧富差距過大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政策不公所致;二是中國幅員遼闊基礎建設不易;三是人口過多,如果資源公平分配,中國再過50年也好不到那裡去,只好犧牲八九億農民人口的利益,集中發展城市經濟。

也就是這樣的不公平的分配更加速了貧富的差距,導致社會隱性的嚴重矛盾衝突與對立(鄉下人進城發現城鄉差距太大,政府不照顧鄉下…你說會怎樣?當然是去做賊搶有錢的官商啦!社會治安問題是中國百姓第二關心的議題!),所以胡錦濤開始拋出“和諧社會”的口號後,已經開始關心這種畸形發展社會的對立、矛盾與衝突。說胡錦濤英明還真沒錯!胡錦濤目前在中國百姓的評價相當高!我覺得他很能抓住問題的核心,當領導就是該這樣…一針見血!

我一位中國朋友說,再過幾年,中國很多私立的大學就要關門倒閉了!是的,現在中國的大學和學店沒什麼二樣,超高學費讓大學好賺的很,但中國人口成長高峰一過,高校新生人口開始銳減時,從小學、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學的學生就會變少,那麼大學只要招不到足夠的學生,就無法維持學校的基本開銷;如果是公立大學還有政府可以補助,私立學校就只能關門大吉了!未來中國的大學將一如日本的一些學校,會因為招生不足而倒閉!

人口銳減的後遺症很多,從國家整體發展來看,簡單的說將會嚴重產生勞動力不足的情形!你說我開玩笑嗎?中國現在不是勞動力過剩,怎麼可能人口大國會有勞動力不夠的事兒?別著急,人口多寡不是重點,重點是“人口結構”、“人口年齡分布”的問題;未來中國人口當然還是保持在十三四億左右,但是有工作能力的年輕人會變少,而沒有工作能力的銀髮族會增多,所以未來勞動力會不足!以後勞動密集的行業必然跑去印度設廠!在中國設廠別說工資高,根本就會招不到工人!
同上,現在是六個大人養一個小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一共六人;以後呢,則是這個小孩養六個大人,國家財政負擔是大有問題!世界各國由政府開辦的“養老保險”其實都是拿現在當代年輕人交的錢養當代的老人,可是當“現在”年輕人退休了呢?

如果人口不變的話(那就是至少要有生二胎的生育率!)當然這個制度會沒問題,可是如果下一代的人口大量減少呢?中國是強制性一胎化政策,而歐洲和日本則是不願意生育或因為養小孩成本過高不願意多生,因而造成人口逆增長,導致養老保險出現虧損,需要國家透過其他稅收來彌補…問題是這些增加的稅收向誰收呢?當然還是找現在正在工作的年輕人啊!據說有日本年輕人因為這樣的問題,在街上打老人出氣!我已看到未來中國年輕一代的人龐大壓力與責任了!

當中國人口高齡化時代的來臨(事實上現在上海市人口高齡化比例已經高過日本了!),全部人口結構的問題就會排山倒海而來,其中最簡單的問題就是“看病”!這裡要先說明一下中國社會制度和醫療制度的問題,在一九七七年以前,中國還沒有改革開放之前,中國雖然全國皆貧,但貧富差距不大,總算還能看的起病的。

當時只要是國有企業的職工(當年只有國企,沒有鄉鎮企業也就更沒有個體戶或私企了!農村則為“生產大隊”制,集體勞動集體分享成果,沒有私產!)就享有各種社會福利保險如公家分房、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所以那年頭根本不必愁,只有住房、養老和醫療品質的問題,不必擔心“什麼都沒有”。

當時的農民還在生產大隊的編制裡,應該就沒有納入各種社會福利保險的制度裡了…因為不在國企單位上班啊!就像台灣過去只有“軍公教”外加“勞工”有保險,而“農漁牧礦”等都沒有納入保險。直到“全民健保”後才有健康保險,但仍沒有“養老保險”(勞保多少還能領到“退休金”)。

但當時農民在生產大隊的編制下,應該還是看的起病,那時的醫療資源分配應該還是比較公平…因為醫學院畢業生只能接受國家的安排和分配,不得不到窮鄉僻壤,沒有別的選擇…除非找關係調到大城市去。現在中國的大學本科生太多了,而且也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政府和學校已強制不安排醫學院畢業生的出路了,但唸大學花那麼多的錢,那個醫學院畢業生要去鄉下衛生所就職呢!

時至今日,整個架構沒什麼改變,農民依舊沒有任何保障(胡錦濤最新的政策已經要將八、九億農民逐步開始納入社會福利保險的範圍內,但能不能落實或者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完全與城市接軌?還有福利支出所需的稅收從何而來?問題還一大堆呢!所以暫時還是以沒有保障稱之!中國常常有這種空有口惠而無實惠的政策,但我們不預設立場,且看胡錦濤的本事囉,這是一件值得期待的德政!),但是農民生病不但沒有醫院(應該說是衛生所,鄉下是沒有醫院的!),而且根本就沒錢上城市醫院看病,因為城鄉的貧富差距太大了!所以農民是小病撐著,中病隨便買點成藥頂著,大病就在家挨著等死吧!

人口高齡化的問題中,一大部份是銀髮族的基本生活問題。銀髮族的生活除了看病就醫的問題,其次就是住房和吃飯。基本上中國現在20~30歲這一代人,父母都還能幫忙買房子,好歹會把父母一生的積蓄當頭期款;但是現在20~30歲這一代人已經沒有能力幫下一代人買房子了,因為房子太貴了根本買不起!如果到了退休的時候沒有自己的房子,那麼生活壓力就很大,在沒收入的情況下還要付房租,那生活就會很麻煩了…

我以天津月薪1,500元的人為例,粗略試算過,如果是現在退休的話,每月能領到多少的養老保險金?粗略試算的結果大約是每月600元,這個金額在天津市吃飯不成問題,但若還要付房租,肯定不夠,那就更別提看病了!所以中國的未來的養老保險就算不會破產,要靠養老保險安養天年的前提除了必須有套房子以外,還要身體健康不必看病吃藥!在中國上醫院看病,隨便就得掏個二、三百…而且只看一次還醫不好呢!拿600元的養老保險,你一月能看幾次病?

其實到時候的養老保險一定會不夠的,但政府開出的支票又是不能不兌現的,那該怎麼辦呢?很簡單啊!一是開始打擊各種逃漏稅企業和個人,二是加收各種名目的稅。我和中國的朋友聊起回台灣休假一個月以躲避中國稅法的個人所得稅相關規定,朋友告訴我在天津機場有一個德國老外要離境時被擋下來了,原因就是他在海外的所得沒有在中國申報和繳交,必須繳交後才能出境!這個德國佬都要打包回家了,身上那有人民幣可交稅?後來由他工作的公司代交了三、四萬人民幣後才回的了家的!

所以不要輕視中國的法律規定!特別是稅法,中國的法律只是“睡著了”而不是“死了”,你要是以為中國的法律“死了”,那天就會被你認為已經死掉的法律追殺!那天中國稅收不夠用,嘿嘿,我看很多在中國置產的台灣人如果沒有用可靠的人頭逃稅,或是故意保持房屋有貸款的話,到時候真的是“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你就等著中國稅務局來清算你的家產吧,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哪!不要不信邪,千萬不要想和中國政府或法律賭!我們都沒那個本事啦!

還記得一開始本人所說的經濟理論嗎?經濟成長和有消費能力的人口成正比!一但中國人口開始逆增長,中國的內需市場就會開始萎縮,就算中國的私立大學就算倒了一百所也不會影響到經濟層面,但是如果中國的建築業因不景氣而倒閉呢?相關的鋼筋、水泥、塗料、建材…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當然中國的企業還是可以外銷,但要外銷多少才能補上內需市場的萎縮呢?一但火車頭的工業如建築業萎縮,就會產生骨牌效應,其他上游工業都會跟著倒大楣!這在台灣已經發生過了,不足為奇!

這時又開始第二種連鎖效應,失業率增高…等等,我又在胡說八道了吧?中國人口減少,怎麼失業率又增高?明明前面也說過,中國勞動力會不足,勞動力都不足了,失業率怎麼又會增高?

人口結構改變的初期確實是勞動力會不足,但隨著廠商因勞動力不足而外移以及因為內需市場變小後工廠無以為繼而倒閉後,中國的工廠變少了,那麼就會有大量的“藍領階級”失業!“白領階級”可能還會好一些,隨著公司外移或公司產品有外銷競爭力而繼續存活!

於是越是失業率嚴重,國家的稅收就會越不足,但需要補助的人口卻會越來越多…這些都是矛盾的問題和痛苦的根源所在!看看台灣現況不就是這樣嗎?大家還會覺得很奇怪嗎?以後的社會只有二極化,中產階級會漸漸消失,這是全世界的趨勢,不只是會發生在台灣或中國的。

未來中國內需型的企業如果是針對醫藥和銀髮族的產品,將會一路長紅到底;但是如果是以年輕人或嬰幼兒為消費者的產品,恐怕只能往國際市場走,否則只能寄望在中國經歷一場嚴格的企業生死淘汰賽中,拼命掙扎存活下來!2005年我向生產CRT-Monitor(映像管顯示器)用的FBT(遲緩變壓器)原材料的客戶表示,LCD-Monitor(液晶顯示器)的時代來臨了,他們這個產品將會大幅衰退;客戶當然也知道,不過我們當時都認為好歹還有個五年或十年的緩衝時間,不會那麼快就全面改朝換代…

今年,2007年中國最大的連鎖家電大賣場“國美電器”將不再上架新的CRT-TV,只賣LCD-TV;電腦更別提了,桌上型電腦幾乎早就全面改用LCD-Monitor,天天近距離要用眼睛釘著看的螢幕,早就都改用LCD-Monitor了!2007年下半年,中國很多生產電視的家電企業,如廣東的TCL也將不再生產CRT-TV!其實改朝快速改朝換代的一個原因是CRT-TV利潤太薄了!LCD-TV不但利潤高,而且還容易故障壽命短,真是好產品哪!

我的客戶其CRT-Monitor的FBT原材料佔他們公司的營業額高達80~9-0%!但他們直到去年下半年,才開始轉型開發其他產品,而新產品到現在還沒開發出來,得到客戶的認證!我的客戶今年恐怕會很慘…這就是公司領導沒有遠見,或說有遠見但沒有足夠的行動力,總覺得天不會那麼早塌下來…存在一種僥倖的心理,如今就要面對惡果了!這就是我說的,必須看的夠遠即早因應,否則就來不及了!商場如戰場,一失先手,可能就是滿盤皆輸,輕則元氣大傷,重則關門大吉!

人口結構改變的問題也是如此,看似很遠,不知道那天會到;但問題一但爆發起來,卻是一瞬間就風雲變色,令人措手不及的!猶如“煮蛙理論”一樣。我不太相信有任何專家可以用什麼科學的方法,去預測中國人口結構改變的這顆定時炸彈會在何時爆炸,將影響多久,會影響幾代人;中國這個“人口病”早就無藥可救,只有早晚發作的問題而已!而且這是任何英明領導或高明的政策都無法改變和扭轉的問題,只能想辦法降低衝擊和影響,而不可能完全沒有任何影響或衝擊的!

不過只要熬過人口結構改變的陣痛期,降低人口後,再慢慢增加人口,這時全部有利的條件都會回到中國的手上!因為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具有消費力的人口正在增加中!中國的民生問題還有很多,“人口問題”只是一個知道,但沒有對策的頭號絕症!

有讀者引述朋友的意見說:“在中國什麼都有可能!”,對這句話我的解讀是,由於中國人口多,所以很多在人口少的國家不可能有的機會,在中國都變的很有可能性;反之,在人口少的國家不會發生的問題,在中國卻會變成一場嚴重的災難和考驗!

世事無絕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國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國家,但世界其他各國不也都是如此?台灣難道就沒有機遇只剩挑戰了嗎?人窮變,變則通罷了!路不是到了盡頭,而是…您該轉彎了!


大陸台勞 2007-01-15 10:21:41

阿賴

我想中國到時候還是能解決的 只是要有幾代人過苦日子 有點像這代不上不下的中年下崗工人一樣 沒有老到可以退休領退休金 也不年輕到來的及學新的技術 觀念也不容易轉變 但卻被迫失業了 國家的解釋就是必須犧牲一代人 來讓國有企業轉型 不然國有企業維持舊有體制 那麼國企會倒 一但國企都倒了 只會造成更的下崗工人

不過中國應該負起對國企中年下崗工人的失業救濟和轉業再就業的幫忙 這點中國政府做的太不道地了 以至於下崗工人像棄卒一樣 一生青春奉獻黨 到頭來就落的什麼都沒有的下場

對就業的建議 我覺得不要太功利 倒不是打高空言不及義或陳義過高 我回想自己年輕剛工作 也沒有人指點 碰到很多工作上的失敗與挫折 嚴重打擊了自信心 但只要不斷的學習 慢慢就會改變的

所以我覺得你自己的興趣很重要 朝自己的興趣發展 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我覺得找工作和找對象一樣 我們希望全部好事都落在我們頭上 但那是買彩票不是找工作找對象 因為工作和對象也會挑我們的

所以我認為興趣是第一重要 這樣才有學習的動力和傻傻投入的熱情 第二是新人最重要的 選擇大公司或小公司不如選擇好上司 因為你無法從公司學到東西 公司不是人 你只能從遇到一位高明的上司 而且願意教你的上司學到東西 這樣如果要換工作 你下一個工作會有很好的機會

你的能耐比上司低 如何找到高明的上司 我建議是先從面試中 觀察面試上司的為人與能力 覺得不錯 就可以考慮投其門下做事 如果進了公司才發現選錯人了 那麼半年一年就可以走人換工作了

新進職場的人 我建議找你有興趣的工作 行業不重要 重要的是崗位 然後找有德有能的人當上司當師傅 然後好好學 給自己三年時間 要在這個崗位上學到東西 並且能有所突破

如果三年的修練成功了 而原公司因為沒有擴大計畫而擔誤你的升遷 我就建議你轉業 這時的轉業你就必須考慮一下了 未來想創業或想當高級白領 想當高級白領必須進大公司 必須學英語 不然越晚學越難學

如果想創業 那就去小公司 看看小公司的老闆怎麼發跡的 然後學習如何找項目 組建公司 找股東 找資金 找員工訓練員工

你最好先花一段時間認識自己 然後給自己一個大方向 再努力勇往直前

大陸台勞 2007-01-15 10:01:26

Genki Tulip

你說的有理 按照中國人自己的說法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 但一除以人均後就不多了了 中國地雖大 但沙漠和黃土高原貧瘠與東北酷寒等不適合住人之地也不少 就像台灣雖有三萬六千多平方公里 但山脈也佔了不少地 適合住人的也不多

其實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 最重要的資源還是人 只有人的資源是具有無窮潛力的 一些天然資源只會消耗不會再生 用完也就沒了 看看最近崛起的杜拜就知道了 整個杜拜創造了沙漠傳奇 憑藉的就是人的力量

所以高素質和優秀的人才 是勝負成敗的關鍵 而培養好的人才需要開放的教育和開放的環境 而開放的教育和環境需要開明的政治

所以一國政府的政策和施政的良窳決定了全國優秀人才的數量及品質 就算短期間無法培養出好的人才 也要打造留住人才的環境 然後引進外國優秀人才 楚材晉用

我覺得美國政府這一點做的很成功 培養美國的天才 同時也吸引全球人材加入美國陣營 所以美國政府的開明 和吸引優秀人才的環境 以及對資優生的培育計畫 使得美國成為強國 這應該是美國維持強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阿賴 2007-01-14 16:10:06

臺長認爲零售業這個行業這麽樣阿,給我提個建議,跟業務員比呢,我個人覺得零售業好像比業務員有更多的上升空間,PS:現在也在準備考公務員,年后還計劃去深圳找工作,忙啊,哎呀,不幸生在當日之中國,投錯胎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