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22 18:50:10葛蘭特
〈時評〉不要只選「一支」中華隊
今年的瓊斯盃男子組,因代表著「國家隊」身份的中華隊平均年齡二十歲左右,換血太快,使得戰績鴉鴉烏,尤其七月十九日與新浪隊一仗,更被滿場球迷開汽水,從去年的冠軍隊到今年的敗軍隊,際遇不可同日而語,在球迷的喝采聲與噓聲間,負責主導換血「工程」的籃協,即使硬著頭皮、陪著笑臉說:「這表示球迷還是『關心』中華隊。」之外,甜酸苦辣的滋味,恐怕也是點滴在心頭。
但,問題依然未能解決,面對即將到來的釜山亞運,籃協準備如何調整中華隊的戰力,勢必是目前最大的課題。
昨天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有位讀者為文舉出去年世棒賽中華隊的例子,認為「老將帶新秀」的方式可以讓年輕球員穩定心態,並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進而提昇中華隊的戰力或成績。基本上,這觀點是對的,但中間有個環節很難解決,台灣的職棒環境雖然爭議多多,但職棒一直站在那裡也是事實,要徵召職棒球員或甚至在海外打球的優秀球員(老將)進中華隊,只是技術上的問題。
但國內沒有了職籃,優秀的球員不是隨著新浪隊轉戰中國大陸,就是隻身赴大陸的球隊打球,而兩岸基於某種很難講得清楚的「關係」,要召回那些球員,恐怕就不祇是技術的問題,還有「奇摩子」的問題,(例如,張智峰與李豐永為什麼去北京打甲B奧神隊,而不好好在國家隊練球,就引起不少討論。其次,尚韋凡、楊哲宜與陳暉被新浪借將,而無法參與中華隊。再例如,儘管國內球迷認為新浪隊也是『地主隊』,但從新浪教練邱大宗表示,球隊正處季外休兵期間,參加瓊斯杯旨在以戰養戰,並未設定名次的說法看來,新浪也是以『坐客』的心態在面對瓊斯盃。)你看,新浪都主動表示願意出借「三老」了,而籃協依然無法放下身段,只回以「謝謝,再連結」,便可感受到「兩岸」問題在這裡面的作用。
如果中國大陸有職棒,也徵召了台灣的棒球好手,這位或這些好手能不能獲中華隊的青睞,我看也是大有疑問。
問題千頭萬緒,但個人認為,先讓身為中華隊的球員能深刻感受到這份榮譽,並願意為之全力以赴,再來探討如何換血的技術,才有解決問題的機會。
我會建議,不要讓這「一」支中華隊參與「全部」的國際賽事,可以選出兩三支「正選」球隊,分別參加不同的比賽,瓊斯盃、東亞運,乃至有些國家不定時辦的邀請賽,籃協派出類似「球探」每場必與,每場必錄,也必記下所有球員的個人紀錄,在面對關係奧運與世界盃門票的亞洲盃與亞運之前,經由審慎的考核(可讓記者、籃球作家與籃協成員共同參與),再精選出最後的代表隊。
如果只選一支球隊,再怎麼樣,都會有遺珠,且容易有爭議,你怎麼知道今天沒選進的球員,不是在「人為操作」下被擠掉的(相信我,以台灣的行事風格,這很有可能發生),或者說,日後仍有機會飛上枝頭(你很難想像,NBA名將,拓荒者隊的皮朋,大學時還曾是校隊的『撿球員』、大名鼎鼎的飛人喬登在高中時也曾被校隊刷下來過)?如果一被選上「一支」國家隊,就知道會穩坐這個位置,有時他不見得高興,即使願意,也很容易失去了激勵自己的動力。而你如果是沒有被選上球員的家長或親人,在今天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作祟下,你會不會建議他繼續努力打球,直到選上國手為止?
不會吧!
但是這國手的「名額」一旦放出,情形就會不太一樣。
是的,台灣沒有那麼多的好手可以組成「好幾支」國家隊,但重點是,戰力,是要在互相比較、互相競爭(指的是作為這支國家隊的一份子,與另一支國家隊相同位置的另一位球員在不同戰場上的競爭)的態勢下,才容易顯現,如果你對入選「最後」(參加亞運與亞洲盃)那支國家隊相當在意的話。
因此,若國內籃協打算全面換血,甚至不考慮找任何「老鳥」來帶「菜鳥」的話,倒不如從釜山亞運之後開始,針對未來不同的國際賽事,重新選訓幾支不同成員的國家隊,重新好好來做,未必不是好辦法。
當然,這肯定很花錢(畢竟,每訓練一支國家隊的成本也不是小數目),不過,你想回來,如果怕花錢,乾脆什麼國際比賽都不要參加了,保證最省錢,半毛錢也不用花!如何?
但,問題依然未能解決,面對即將到來的釜山亞運,籃協準備如何調整中華隊的戰力,勢必是目前最大的課題。
昨天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有位讀者為文舉出去年世棒賽中華隊的例子,認為「老將帶新秀」的方式可以讓年輕球員穩定心態,並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進而提昇中華隊的戰力或成績。基本上,這觀點是對的,但中間有個環節很難解決,台灣的職棒環境雖然爭議多多,但職棒一直站在那裡也是事實,要徵召職棒球員或甚至在海外打球的優秀球員(老將)進中華隊,只是技術上的問題。
但國內沒有了職籃,優秀的球員不是隨著新浪隊轉戰中國大陸,就是隻身赴大陸的球隊打球,而兩岸基於某種很難講得清楚的「關係」,要召回那些球員,恐怕就不祇是技術的問題,還有「奇摩子」的問題,(例如,張智峰與李豐永為什麼去北京打甲B奧神隊,而不好好在國家隊練球,就引起不少討論。其次,尚韋凡、楊哲宜與陳暉被新浪借將,而無法參與中華隊。再例如,儘管國內球迷認為新浪隊也是『地主隊』,但從新浪教練邱大宗表示,球隊正處季外休兵期間,參加瓊斯杯旨在以戰養戰,並未設定名次的說法看來,新浪也是以『坐客』的心態在面對瓊斯盃。)你看,新浪都主動表示願意出借「三老」了,而籃協依然無法放下身段,只回以「謝謝,再連結」,便可感受到「兩岸」問題在這裡面的作用。
如果中國大陸有職棒,也徵召了台灣的棒球好手,這位或這些好手能不能獲中華隊的青睞,我看也是大有疑問。
問題千頭萬緒,但個人認為,先讓身為中華隊的球員能深刻感受到這份榮譽,並願意為之全力以赴,再來探討如何換血的技術,才有解決問題的機會。
我會建議,不要讓這「一」支中華隊參與「全部」的國際賽事,可以選出兩三支「正選」球隊,分別參加不同的比賽,瓊斯盃、東亞運,乃至有些國家不定時辦的邀請賽,籃協派出類似「球探」每場必與,每場必錄,也必記下所有球員的個人紀錄,在面對關係奧運與世界盃門票的亞洲盃與亞運之前,經由審慎的考核(可讓記者、籃球作家與籃協成員共同參與),再精選出最後的代表隊。
如果只選一支球隊,再怎麼樣,都會有遺珠,且容易有爭議,你怎麼知道今天沒選進的球員,不是在「人為操作」下被擠掉的(相信我,以台灣的行事風格,這很有可能發生),或者說,日後仍有機會飛上枝頭(你很難想像,NBA名將,拓荒者隊的皮朋,大學時還曾是校隊的『撿球員』、大名鼎鼎的飛人喬登在高中時也曾被校隊刷下來過)?如果一被選上「一支」國家隊,就知道會穩坐這個位置,有時他不見得高興,即使願意,也很容易失去了激勵自己的動力。而你如果是沒有被選上球員的家長或親人,在今天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作祟下,你會不會建議他繼續努力打球,直到選上國手為止?
不會吧!
但是這國手的「名額」一旦放出,情形就會不太一樣。
是的,台灣沒有那麼多的好手可以組成「好幾支」國家隊,但重點是,戰力,是要在互相比較、互相競爭(指的是作為這支國家隊的一份子,與另一支國家隊相同位置的另一位球員在不同戰場上的競爭)的態勢下,才容易顯現,如果你對入選「最後」(參加亞運與亞洲盃)那支國家隊相當在意的話。
因此,若國內籃協打算全面換血,甚至不考慮找任何「老鳥」來帶「菜鳥」的話,倒不如從釜山亞運之後開始,針對未來不同的國際賽事,重新選訓幾支不同成員的國家隊,重新好好來做,未必不是好辦法。
當然,這肯定很花錢(畢竟,每訓練一支國家隊的成本也不是小數目),不過,你想回來,如果怕花錢,乾脆什麼國際比賽都不要參加了,保證最省錢,半毛錢也不用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