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30 06:00:00妞妞
蒙特婁的悲與喜
今年獲得坎城影展大獎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Les Invasions Barbares” (「野蠻人入侵」,台灣譯為「老爸的自行車」),是加拿大魁北克導演Denys Arcand的作品,1986年他拍攝”Decline”起用的原班人馬現在再度共聚一堂,把這二十年來的人事變化繼續演完。蒙特婁大學的歷史教授Rémy Girard罹患癌症不久於人世,他的前妻Louise把離鄉已久、在倫敦任職證券交易員的兒子Sébastien召回病榻。為了取悅他,兒子為他一一找回久未見面的好友。這一群老友最後來到風景優美的Lake Memphremagog鄉間別墅,大家同享佳餚美酒以後,為Rémy注射了高劑量的海洛因,讓這個老人離開世間。閉上眼之前,Rémy緊握著兒子的手,眼神滿是感謝和不捨。Sébastien一直自以為對住在蒙特婁的父親早已沒有依戀,這一段時間他面對父親、面對故鄉,此刻也不禁哽咽。
這部電影全以蒙特婁為背景,去年甫上映就成為本地的話題。坐在電影院裡,每一個鏡頭下的街道、咖啡館、Duplex住家都是熟悉的景緻。當我們看見螢幕上擁擠的病房和大聲口的醫護人員,笑聲和嘆息聲再也無法遏抑。在社會福利制度發達的魁北克,醫療免費,因此服務品質低劣,每個觀眾都是深受其苦的納稅人。Sébastien為求耳根清靜把鄰床病人的電視線剪斷,那個倒楣的病人找來的工人修了電線就硬要走:「其餘的你要去找Videotron!」觀眾再度暴笑。在地廣人稀、市場規模有限的魁北克,獨占事業稱霸所有生活細節,看不到電視節目只能苦求有線業者Videotron垂憐,所有的觀眾都是被當作俎上肉的消費者。
不滿的Sébastien試圖送父親到美國就醫,父親卻大發雷霆:「我在蒙特婁活,也要在蒙特婁死!」為了什麼原因不肯走呢?久居倫敦的兒子一點也不明白,只能賄賂醫院長官,安置父親到空無一人的安靜樓層去。又花錢請父親的學生來表演一番孺慕之情,讓Rémy又驚喜又感動。這就是魁北克,醫院院長和大學生都不過是凡人,人與人的交往看的不是階級,可能是錢,也可能是別的什麼。Rémy看見有訪客就開心,伴隨著身體的枯萎,他越來越恐懼、越來越寂寞。他一直想忘記自己是個病人的事實,所以仍然堅持風流本性,調戲護士不說,老有舊情人跑來病房、鑽進他的被窩難分難捨。這就是在魁北克生存的方式,當政府虧欠你、身體也跟你過不去的時候,切莫絕望,你還有自己呢!
Nathalie是Rémy老友的叛逆女兒,染上毒癮已久,Sébastien為了減輕父親身體的痛苦找上她。她驚艷於Sébastien的優雅、富裕,自慚形穢,可是仍舊天天前往醫院陪伴Rémy,一針海洛因讓Rémy飄飄欲仙、樂不可支。Nathalie的手上滿是針孔、表情總是陰鬱,面對Sébastien時她常覺得哀怨,自知內心的傾慕不會有出口,倫敦和蒙特婁之間的距離何只是一趟長途飛行而已?可是她不了解,她才是Sébastien心目中安慰苦痛的天使。Sébastien在Nathalie身上發現了懾人的魅力,分明是那麼不堪的一個小女子,神態卻如此坦然,眉眼之間如此沉靜。他有一回到Nathalie的公寓找她,兩人挨在狹窄的走廊面對著面,Nathalie低著頭不知該說什麼,Sébastien直直凝望著她,欲言又止,凝滯的空氣其實波濤洶湧,這就是兩個人之間的極限了。
在鄉間別墅的最後幾天,Rémy 和老朋友們的談話總在回憶過去。他們細數這二十個年頭,不僅是個人的、還是魁北克的、甚至全世界的各色悲歡離合。到底他們怎麼看待這些劇烈的變化呢?我還沒猜出來,「九一一」恐怖攻擊的畫面就赫然出現,怵目驚心。我因此明白了,如今這個世界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景況,年輕的Rémy和好友們曾享受過的美好時光已經過去。什麼是「野蠻人入侵」?本地很多媒體評論說是在藉九一一影射大批有色人種移民來到魁北克,可是我相信,還有一些看不見的東西也讓城市的面貌變了,比如青春、比如親情、比如友誼,它們一一離去,讓病危的Rémy只能強顏歡笑,再也不能說什麼了。
導演在這部電影裡完全沒有使用花俏的運鏡技巧,他不過就是紀錄了他所看見的東西而已,一雙誠實的眼睛是冷酷無情的,卻也是忠誠溫暖的。我可以想見,他就像Rémy、像所有的蒙特婁人一樣,在這兒老老實實生活、全盤接受這個城市的好與壞,就算遭遇挫折也不想離開。為什麼我們選擇留在蒙特婁呢?因為有一種無法明確言說的力量拉住了我們,可能是在靜巷交會的一個陌生眼神、可能是在地鐵站道別的一次熱吻、可能是陪著我們度過一支菸和一杯酒的時光的那個人。電影裡的Nathalie就是這個城市的化身,她去找了毒品販子買海洛因以後就在路邊閒晃,黃昏的稀薄陽光潑灑一地,走在楓紅處處的人行道上,她的步伐時而輕盈時而緩慢,窈窕的身影看去丰姿綽約,叫人雙眼釘住久久不忍移開。
這部電影全以蒙特婁為背景,去年甫上映就成為本地的話題。坐在電影院裡,每一個鏡頭下的街道、咖啡館、Duplex住家都是熟悉的景緻。當我們看見螢幕上擁擠的病房和大聲口的醫護人員,笑聲和嘆息聲再也無法遏抑。在社會福利制度發達的魁北克,醫療免費,因此服務品質低劣,每個觀眾都是深受其苦的納稅人。Sébastien為求耳根清靜把鄰床病人的電視線剪斷,那個倒楣的病人找來的工人修了電線就硬要走:「其餘的你要去找Videotron!」觀眾再度暴笑。在地廣人稀、市場規模有限的魁北克,獨占事業稱霸所有生活細節,看不到電視節目只能苦求有線業者Videotron垂憐,所有的觀眾都是被當作俎上肉的消費者。
不滿的Sébastien試圖送父親到美國就醫,父親卻大發雷霆:「我在蒙特婁活,也要在蒙特婁死!」為了什麼原因不肯走呢?久居倫敦的兒子一點也不明白,只能賄賂醫院長官,安置父親到空無一人的安靜樓層去。又花錢請父親的學生來表演一番孺慕之情,讓Rémy又驚喜又感動。這就是魁北克,醫院院長和大學生都不過是凡人,人與人的交往看的不是階級,可能是錢,也可能是別的什麼。Rémy看見有訪客就開心,伴隨著身體的枯萎,他越來越恐懼、越來越寂寞。他一直想忘記自己是個病人的事實,所以仍然堅持風流本性,調戲護士不說,老有舊情人跑來病房、鑽進他的被窩難分難捨。這就是在魁北克生存的方式,當政府虧欠你、身體也跟你過不去的時候,切莫絕望,你還有自己呢!
Nathalie是Rémy老友的叛逆女兒,染上毒癮已久,Sébastien為了減輕父親身體的痛苦找上她。她驚艷於Sébastien的優雅、富裕,自慚形穢,可是仍舊天天前往醫院陪伴Rémy,一針海洛因讓Rémy飄飄欲仙、樂不可支。Nathalie的手上滿是針孔、表情總是陰鬱,面對Sébastien時她常覺得哀怨,自知內心的傾慕不會有出口,倫敦和蒙特婁之間的距離何只是一趟長途飛行而已?可是她不了解,她才是Sébastien心目中安慰苦痛的天使。Sébastien在Nathalie身上發現了懾人的魅力,分明是那麼不堪的一個小女子,神態卻如此坦然,眉眼之間如此沉靜。他有一回到Nathalie的公寓找她,兩人挨在狹窄的走廊面對著面,Nathalie低著頭不知該說什麼,Sébastien直直凝望著她,欲言又止,凝滯的空氣其實波濤洶湧,這就是兩個人之間的極限了。
在鄉間別墅的最後幾天,Rémy 和老朋友們的談話總在回憶過去。他們細數這二十個年頭,不僅是個人的、還是魁北克的、甚至全世界的各色悲歡離合。到底他們怎麼看待這些劇烈的變化呢?我還沒猜出來,「九一一」恐怖攻擊的畫面就赫然出現,怵目驚心。我因此明白了,如今這個世界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景況,年輕的Rémy和好友們曾享受過的美好時光已經過去。什麼是「野蠻人入侵」?本地很多媒體評論說是在藉九一一影射大批有色人種移民來到魁北克,可是我相信,還有一些看不見的東西也讓城市的面貌變了,比如青春、比如親情、比如友誼,它們一一離去,讓病危的Rémy只能強顏歡笑,再也不能說什麼了。
導演在這部電影裡完全沒有使用花俏的運鏡技巧,他不過就是紀錄了他所看見的東西而已,一雙誠實的眼睛是冷酷無情的,卻也是忠誠溫暖的。我可以想見,他就像Rémy、像所有的蒙特婁人一樣,在這兒老老實實生活、全盤接受這個城市的好與壞,就算遭遇挫折也不想離開。為什麼我們選擇留在蒙特婁呢?因為有一種無法明確言說的力量拉住了我們,可能是在靜巷交會的一個陌生眼神、可能是在地鐵站道別的一次熱吻、可能是陪著我們度過一支菸和一杯酒的時光的那個人。電影裡的Nathalie就是這個城市的化身,她去找了毒品販子買海洛因以後就在路邊閒晃,黃昏的稀薄陽光潑灑一地,走在楓紅處處的人行道上,她的步伐時而輕盈時而緩慢,窈窕的身影看去丰姿綽約,叫人雙眼釘住久久不忍移開。
上一篇:購屋記(三):交屋
下一篇:購屋記(四):大採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