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4 00:25:05古皮之紅龜粿

說烏龜的故事



(2014年參訪龜痴先生的收藏)



(吉士博與龜痴先生合影)




(龜痴先生的收藏之一)

 

(韋慶陽先生金錢龜作品)


圖‧文◎吉士博

 

閱讀替代役的職責之一便是在晨間時間「說故事」,故事怎麼說?其實,核心是在「聽故事」的人,讓閱聽者在有限時間內獲得資訊,不見得是知識,可能還只會是一種引薦文本敘事的情緒,誘發興趣,發現笑聲,也看見他們主動思考「故事發展」。講故事的人必須關注自己以外的他者能不能專注,十分鐘與兩個十分鐘肯定有不同發揮的部分,一則故事在各學齡層必須有不同的回饋效益,低年級適合簡化奧理、帶入生活經驗、重視圖像思維,中年級適著引入生命教育、同感、文字鑑賞,高年級需要直接撞擊思緒、挑戰經驗、刺激主動學習,學弟曾問:「怎麼說故事?」這一切都必須從菜市場說起。

阿梅姐是我在博物館的上司,她幾十年導覽經驗告訴我,我們的目的除了讓客人掏錢買產品,還要讓他們開心滿足的踏出大門!顧客永遠抱持付錢是老大心態,收費便帶著「C/P值」的考驗,人家可以挑三揀四所有行程環節,但是我們第一線導覽員要的是讓「博」成「薄」,讓很多專業成為趣味,使不怎樣的展覽轉為深刻豐富的導覽。阿梅姐說:「市場內『話玲瓏』的,便是我們學習對象。」─他們為生計而有吸睛的套語,便是讓人進入話境相信而讚嘆「真是太神奇了!」

我是專說烏龜故事的替代役哥哥。

        一個學期,我講三則烏龜故事,一則烏龜嫌自己跑得慢,於是想建造仿擬各種飛快動物的跑車,最後反省「慢條斯理」也是美好的處世態度;二則烏龜嫌揹著殼的沉重,丟掉「家」後,殼經歷不同動物的使用而感受烏龜的幸福;三則一個家庭在老屋舍中豢養烏龜,小孩觀察烏龜的生活,並從中記憶自己生活的過往。

        烏龜給人厚重、緩慢、長壽、不夠積極的印象,我卻很耽戀「慢」在這時代的稀有,尤其智慧型手機隨身相伴的速度感,以為隨時可以完善事務,往往更多的時間是在關注這則訊息「讚」了多少?今日臉書動態為何?遊戲或戲劇的延伸能否在任何行進間完成?我仍信任「龜兔賽跑」的持之以恆,自傲的兔子永遠敗在人生勝利組的優越中,我可能與龜的非勝利組有同感而成為交心。我對龜,並無專藏,而是因為對於民俗「乞龜」的熱衷,調查乞龜與龜圖像祭物近七年,讓我相信摃龜與龜公的負面詞僅是頂大帽子,更多的祈福祝願吉祥紋飾在一個祭品的圖像中聚集財、子、壽全,吃了平安龜可以平安一整年,連年祈願,便是一種信仰、信任、信實的表徵。於是,烏龜與乞龜,回到說故事的人身上,在博物館必須帶入生活以具體藝術,在校園說一場故事便希望傳達當代不可遺忘的「慢」節奏,且又是自己對「龜」的一種生活隱喻。

蘇信豪,人稱「龜痴」,自1993年著迷一套WWF世界瀕臨絕種動植物郵票開始,海龜郵票讓他的視野一心寄往「烏龜家族」的收藏之路。「我只是烏龜收藏界的一份子,比我收藏多的大有人在,我們多利用網路訊息分享,有活動或新收藏都會討論」,很多人愛問他:為什麼想要收藏龜?第一件收藏品?或者,藏品未來去處為何?他便會靦腆的笑著「緣分,就是上輩子遺下的」他追憶編號一號的南美洲陶土龜購自1997年頑皮世界,「尤其模型更為難得,每次產件都幾十件,分配到亞洲更少,能收藏到真的是很高興」指著架上幾尊模型欣喜地說著。這間收藏館在台南市,2013年透過弟弟協助整理並架設網站,在自家閒置空間挪以展示,「通常要預約,因為目前還沒退休,時間有限。記得上次學校帶小朋友來參觀,他們最愛烏龜玩具,我也很怕易碎品壞掉,未來還有很多需要規畫,」在2014年12月底與龜痴先生第一次碰面在此,過去都以網路或書寫信件交流,尤其論文所需的龜文化刊物還向他複印過,「有個收藏家是位醫生,就建議我能依類展示,附上說明圖卡相得益彰」我們遊走在頗具規模的典藏文物,龜痴先生對每件來龍去脈都如近事,說著玻璃纖維巨龜的流浪故事、母親送他想買卻又遲遲未下手的黃金龜、澎湖外垵韋慶陽的金錢龜各式「出人頭地」的無二之作。

澎湖與六龜的藏品讓他印象最為深刻。

澎湖元宵的萬龜祈福活動自2007年開始,其中只有2011、2012兩年舉辦跳島蓋章,「我想我是唯一完整蒐集全縣廟宇活動章的人,因為乞龜蓋印有時間限制,島嶼之間船班也須排表行事,幾乎沒有人能在這一天走完所有。可惜在2013年後也不再舉辦文化節」;六龜得名於荖濃溪中凸起的巨石,然八八風災後振興地方以「2012龜王文化季」帶起產業意象,乞龜與扮裝遊街喜迎旅客,「用十二村里、區長及市長名字與龜字組合衍伸的對聯,或者龜王岩上黃蓮木與小偷的故事,讓每隻木雕龜深具故事性」藏家擁有的不只是一件物,而是一則故事,地方人情包覆的重量得聽收藏家說來,故事被寄託而讓人著迷,能收藏而被珍惜,就像具體的記憶被擁抱。

黃鳳鳥,號「粿模達人」,他是個擁抱記憶的收藏家,從澎湖老家頹圮磚瓦中尋得一把模糊圖像的粿印開始,一千多把的各色印模典藏在二十多坪的高雄三民區住宅內。社區營造以他的「粿模傳奇」創造他2001年以來的糕餅「魔力」,每每出征展場活動都以吉祥話引領大家的好奇心,「從龜頭摸到龜尾,給你賺錢自年頭賺到年尾,」捏丸塑土,密上中國結,選定好圖案後烙上吉祥篇,他還會補上一句「紅龜紅紅,賺錢寄銀行」。

我稱他鳥哥,與他結識在網路的龜粿世界,見過他書內錄有我製作的紙漿龜粿卡片,我們必然是要認識的。他最常說「還好我們走的路線不同,我有上千的粿模,用美術土,會說吉祥話,我們在客群上是有區隔的」直到去年底,才借用他塑土的材料在金門水頭民宿年會辦活動,這或許是我對專家的尊敬。我們有很多交集機會,台北故事館、嘉義文化局、至今年中友百貨「富粿佑平安」特展都能同台展演,看他「展藝」時的興奮,與藝師相見的歡樂,「真的一趟路,想很久要來看鄭師傅的收藏與工作室…」我們那天記者會後,同鄭永斌師傅至台中太平的粿印工作室,那日,喝著刺五加酒,我們被師傅的典藏及創作裹身,我也看見鳥哥對「物」的迷幻,因為他是「粿模魔人」,是肯定不可抹去的形容。

他用家鄉的記憶閱讀粿印,圓滿龜粿、平安糕糰、雙喜大餅,用近二十年的活動教學經驗奉獻社會,傳遞文化,心細呵護每把此生的孩子們。

我只是一個說故事的人,試著為產品說,故事都得近乎真實。

阿梅姐寫信到花蓮,「人生旅程,學習涵詠,一期一會」與她六年多不見囉!只能透過久久的一封短箋告訴彼此際遇,她讓我駐足菜市場,聽叫賣者的誇飾是敷貼買家的心思,聽聆聽者進入故事成為一個什麼都需要的買家,看叫賣者肢體牽動焦點的魔術力量,看人們歡笑與接納,看被讚詠,學一場交易,這便是最草莽的文化創意產業。

父親還在自家一樓開業西藥局時,冰箱旁木櫃上除了熱水瓶,還有養滿巴西龜的塑膠水箱,印象裡的龜又大又肥又兇,如果牠在房內亂爬會被母親斥喝,我們很少拿出水箱,頂多拿些葉菜餵養時才開啟。某日,誰提議這越劇兇猛的龜要放置廟中的池塘,我們一車人在池邊告別,家中消失龜的足跡。不像那次告別將送去顧檳榔園的土狗Lucky,國小的我哭到失聲,哭到今日都還想著生命中太多沒道理便消失的朋友們。可能從那時開始,我把自己當作一隻龜,沒有嗷鳴,不須外顯得情緒,世界越快而我仍心慢行緩,就像在踏實的文字中認識自己,也看見虛幻。

從龜痴與粿模達人身上學習「一條不歸路」無底洞的收藏念力,只要肯花心思在一件事物而有所成就,便是專長,無人能敵。而我貪玩,不想成為龜的收藏家,沒期待擁有一屋子什麼,我只是善於說故事,烏龜與龜粿的事,實踐與鑽研這檔事兒。

寫於屏東縣長治鄉‧紙山草房
(本文發表於《文創達人誌》第20期,2015年5月,頁15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