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2 23:03:52古皮之紅龜粿

從「粿魔」到「尋龜人」:為黃鳳鳥新書為記



2012年12月2日天氣晴,這晴朗是我所樂見的好心情,前幾日人在台北參與活動,尤其昨日清早在台北故事館的「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開幕記者會中感受傳統與創新的點心時刻,「點心時刻」到底對一個人的休息時光有多麼重要?很重要的,像是幾分鐘的放空與填補,放空座位上的文件檔,填補消耗殆盡的靈魂重量。這重量,來自咀嚼的思考。


思考咀嚼,思考每一塊餅的捏塑,我們還要有一股傻勁為思考負責。而黃鳳鳥先生的盡本分與堅決讓傳奇繼續第二發,《粿模傳奇之風華再現》新書發表選在12月2日的101年高雄市社區營造成果展,來自四十多個重點補助的社區單位同聚一起,而灣愛社區發展協會的「騎馬舞」為介紹開端,黃鳳鳥的「牛排紅龜粿」介紹卻大大引起共鳴。

現場的壓印糕餅粿吊飾的人絡繹不絕,我在的幾個小時黃鳳鳥都在應對等待的人客,從不敷衍,這是讓他工作之外的最大休閒──在自己的興趣中得到掌聲──這掌聲,他奉獻給社區,給被祝福的有緣人,所以壓印的人開心離去而又再來排隊,於是交流的人與之交換名片,善用盛會的機緣──相信人與人之間有冥冥預言的結果。



《粿模傳奇之風華再現》為高雄市三民區灣愛社區發展協會執行,行政院文化部指導,高雄市文化局主辦,蔣麗華為發行人,黃鳳鳥為撰稿人,出版於2012年11月。本書共有247頁,與第一本《灣攏愛ㄟ粿模》相較更為具體,所謂的具體是「文章羅列清晰」、「圖文應用暢然」、「有簡約的分類主軸」,這只是我幾個小時內拜讀後的驚喜感,也是這本書重要典藏的依據。我們仍無法看透黃鳳鳥的典藏品之整體,但是我們能仔仔細細地了解部分的模具鑑賞、三年之間的邀約活動及展覽、個人收藏史的起始,是糕餅粿模藝術的一本擲地有聲的黃氏代表作。


忝為黃鳳鳥先生的抬愛,出版前的邀稿,讓我很不好意思寫這篇〈從「粿魔」到「尋龜人」〉為序,不如說這是一篇認識鳥哥的「交友文」吧!

當我拿到書後,更讓我顫抖的是將我這篇文章列於〈理事長序〉之後,眾人之前。依我如此「稚嫩」的輩份而言,真讓我面紅耳赤。

此次有理事長蔣麗華女士的序文,有金山富品家李東展的〈相距一整個台灣的「粿模傳奇」〉,臺北藏龜專家方志銘先生的〈「龜緣」串聯「粿模緣」〉,外加鳥哥自序一文。諸位來自社區協會、粿業與藏家的交誼,不可否認的是大家都將「緣份」看得如此深厚,因為這是黃鳳鳥先生重情重份的為人,呼應著一句話「手作的溫度才能傳遞我們的心意」,而這群人都藉著手與心連繫著彼此的龜夢與粿夢。

在新書發表的這一天,我將〈從「粿魔」到「尋龜人」〉短文謹列於此,以作為祝賀及讚揚黃鳳鳥的教學及典藏的民間力量。



〈從「粿魔」到「尋龜人」〉

二○○九年以來,我們從網路通信到參與展演活動,亦師亦友的交誼都因一種勇氣與執著讓彼此深信「民間力量」的美學。

這一年,我人在成功大學修讀陳益源教授的田野調查專題,四月多去了趟澎湖進行民俗與醫療調查,這是我第一次在澎湖的島群裡聽風垂釣,少了喧鬧人群的擁擠,卻多了認識土地的心境。這一年,我人在路竹的科技大學兼課,在高雄師範大學當個研究生,偶爾應些邀請教學紙漿糕餅文化創意活動,或者跑些感興趣的廟會進行觀察,也在這年得到博士候選人的資格,也在這一年認識了黃鳳鳥先生,鳥哥。

鳥哥個性隨和,與我往往帶著中文系的拘謹不同,與陌生客能交其心、識其志,能掌御呆冷場面,破其尷尬,化有意為無意,言語趣味,舉止有序,尤其談到糕餅與印模等關鍵,枯木生花的力量隨即湧現,帶著慈悲協助老弱,秉持取之有道、喜捨為懷,於是鳥哥的「助人」事蹟不絕。對我而言,二○一○年二月與鳥哥前進澎湖,邀我參加其姪子的婚宴,可同時赴上澎湖元宵的重點活動「萬龜祈福」,是多麼了不得的一次回憶。

以致,我與澎湖更為親暱,與鳥哥的傳奇更具關係。在該年寫了一篇小論文〈臺灣漢式「糕餅民藝」與「文創教學」:以高雄黃鳳鳥先生的收藏與教學為論〉希望從其收藏趣好、學習心得、教學經歷發現鳥哥的部份成果,呈現第一本專著《灣攏愛ㄟ粿模》與其實際生活的互觀,認為一種收藏癖好的極致將是一場無可救藥的無底洞病徵,藉著「說故事」的文化理解傳遞常民日誌的巧妙創意,親臨幾次鳥哥的教學場面,可以發現他展現收藏的意願大於說教的刻版,這在第一本著作中或許可以感受到收藏行徑對他生活的直接影響,「視同『粿模傳奇』是我這一生的精隨所在」這樣的壯語也只有他能道,可說十八般武藝盡收書中;當然,這不會是他的唯一秘笈,還看不到寶山藏物的真面貌,還瞧不見鳥哥教學現場的風采,在我文章中可說的也只是幾場活動的案例比較,執行的人是他,當然由他親自分享「藏」與「教」的真實感受更是為妙,我想這在二○一二年的新作中鐵定能撥雲見日,一窺百態。當然還得說清楚,「全貌」如要全見,就得多出版幾本、多些體力撰稿,對於創作等身的他來說,有說不完的粿模傳奇,有演不絕的傳奇粿模。

粿模,因此感覺到鳥哥的「粿魔」神奇力量。在後續的幾年,同鳥哥在嘉義與宜蘭展出,我多提供文字與教學,而鳥哥廣蒐異地之粿模總讓人愛不釋手,從當年六百餘至今日一千餘把,其量其質皆優,「粿魔」如魔人的收藏糕餅粿印模是種景仰的稱呼,而「尋龜人」是更了解鳥哥後對其的反思,「2010年元宵前,與背著台灣花布背包的他回到澎湖,回到他出生的廢棄軍醫院的草叢裡,回到他悲苦且自立的中學時期,追回不再擁有的青春,而僅存的懷舊是滿口的海島經,滿手的龜型糕餅,以及持之以恆的『效力在地文化』。元宵時,我們在大菜市裡、宮廟亭前、祭壇間逡巡注目的龜,與龜同在,歸向傳統的邊界,創造自己的『龜粿世界』。他,黃鳳鳥,又名鳥哥,收藏千餘把糕餅模具,創『粿模傳奇』,澎湖子弟,現居高雄,以尋找故鄉滋味為本,藉著收藏而不斷建構歸往故里的理念為要──『尋龜人』的故事」,故事不再是收藏樂趣與數字的更新,而是對故里的近鄉情怯,對舊時生活的懷思與苦痛,糕餅粿模子成為鳥哥的時光寶鑑,穿梭舊文化、老身世、故鄉情,在老老老老的舊物堆中找到珍惜二字,而這種珍惜是對物對誼的共構關係。

過去的我比較關注文字上的義理,然而文本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學理與實際的互相關照,創作與創作者之間有否連貫的生命史能夠達到一致的關係?從黃鳳鳥身上看見收藏與教學並致的熱情,對於民間傳統文化的無私奉獻,帶給有緣人的歡笑與收穫滿滿,滿滿的記憶不由得溢出,翻開電子信箱滿是鳥哥的關切與慰問,滿是他對於生活的生動活力。職是之故,許多學問或許我們都只是「知道」,但如果能「做到」而達到自己的階段性期許,那就是一種對生活有憧憬的達人,黃鳳鳥是如此,而我們亦當如是隨行才是。

古佳峻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

二○一二年中秋翌日

書於臺北大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