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沒牙伯花生湯」的甜點之正典
關於福州旅遊,許多人會問:「那裡有什麼好玩的?」這問題很難回答,算是大哉問,像問為什麼要談戀愛、為什麼人會飢餓、為什麼爸媽要生下我......,如果你擅長旅遊,應該能夠進入一個區域的人文結構與自然形態,進而用某一種敏銳度與專業,認識她──於是,旅遊是一種挑戰自己偏見的方式之一,解構自己既定的想法,比如:那不就跟我家後院的場景一樣、那吃起來不就是紅豆餅一樣、那個表演不就是這樣那樣......,因而這又是大哉問,像是一種「世界文明都從你家發生」的樣子──繞著自己轉圈圈。
年紀與經歷不可等同而語,但是我們要相信旅行能帶給你許多不同情境的衝擊,像福州,福州乾麵、拌麵、魚丸、三把刀,可以在台灣的「文化教材」裡逐步建構「視覺觀感」,尤其影視媒體放大的「特質」,讓我們隱隱約約相信台灣文化與福州的相近。
但是我得說,福州與馬祖的口音同,生活習性同,反倒是台灣本島與廈門的泉漳混合的文化體系較近,又怎能誤認台灣與福州的幾乎相同?
我們帶著福州旅遊的「三坊七巷」導覽書籍參訪福州市,三天兩夜的時間以鼓樓區及台江區為主,2012年10月12-14日的天氣晴朗,早晚溫差大,需要長袖禦寒,白天的時光悠閒,只是這段時間遇到第87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在福州而人潮頓時多了十多萬(也讓我們住宿的費用暴增,原本一晚75人民幣的,這時都漫天喊價到300多人民幣),我們在烏塔、白塔、寺院、文廟、林則徐紀念館、三坊七巷、冰心及林覺民故居逛完後,正尋找一間書內的周邊店家「沒牙伯花生湯」,巷弄內亦有花生湯,但是,這間被說為在地人生活早午餐必吃的小點心,怎能不讓人著迷?
於是三坊七巷旅遊中心的服務員這麼說:「南後街裡有一間花生湯也可吃吃看,但是如果不嫌遠,還是沒牙伯得最對味!」
這番話,讓兩個腳都痠痛的年輕人願意花14元人民幣打車前往,為的是她們眼中閃爍的「對味」,一種「正典」的正點感受。
位置在「老藥洲街」,簡體字寫為「老葯洲街」,打車,只需要說到老藥洲街即可(主要是福州此地的路名分段命名,一條路可能好幾段不同名稱),司機師傅都會要你下車問當地人,其實我們走沒幾步路,就看到瀛洲河與老藥洲街交會點的一角,即是「台江沒牙伯花生湯」。
店內販售這三碗是糯米飯(2元人民幣)、芋泥(3.5元人民幣)、花生湯(2.5元人民幣)。
這兩份是藕糕(2元人民幣)、花生糕(1元人民幣)。
整整五樣商品各點一份,只需11元人民幣!對於我們而言,已經飽足一整個下午,每一道都是驚為凡人之能食,苦為天人之不可得,花生湯甘甜不膩,溫度適切,絕非廈門黃氏商品可比(如果曾去過廈門排隊搶花生湯的人客,別忘來此較量),當然在福州老街裡也有黃氏花生湯,根本沾不上可口順嘴可言,花生當然是綿密,湯頭必然滑順;芋泥是福州一絕的料理點心,我們在聚春園吃閩菜也吃了太極芋泥,在廈門或泉漳吃了芋泥或芋泥製品,而沒牙伯的芋泥帶有粉、芝麻、糖香,湯匙幾小瓢分著入口,沒有即化,而是與唾液逐步交融,帶著芋泥純粹的香氣,這讓回到台灣後吃麵包店芋泥丸子的時候格外眷戀,絕非芋泥之外的添加物可取代的自然滋味。
糯米飯,就是我們認知的白糖糯米飯(有人要稱糯米糕就稱吧)行天宮或龍山寺廟前的龍眼乾糯米糕就似此物,但是我要說一句良心話,有人說「那東西不是拜完就留在廟內,能吃嗎?」也有人說「那麼甜膩,那麼硬的東西,好噁心!」我不是詆毀自家物,要說的是一碗常民午後點心不需要花言巧語,白糖與糯米與水的均衡比例,米的彈性猶在,咀嚼口感更是魂縈夢繫。
離開前,還追加兩樣,藕糕與花生糕,原本要外帶,可能在表達上的誤會,還是讓我們坐在原位吃掉了。藕糕為藕粉,膠稠透明,像是呼吸藕香般,花生糕細密鬆軟,害我掉了一大塊在地上而不可得,不沾牙,不油耗,絕對不是想像中的花生糖之類。
店內人手四人,內場兩位負責承裝,外場兩位負責點餐、帶位、送餐、收款。
店內空間不到10坪,在瀛洲河畔悄悄地壅擠,悄悄地排隊入座,悄悄地舔湯匙,然後換下一位繼續花生湯。
福州最新地圖上找不到老藥洲街,但是轉一個彎就是榕城古街,就是台江徒步區,就是閩江。如果有幸來到福州,也許每個人都會按圖索驥在三坊七巷拍照留念,都會在鼓樓區shopping,都會在台江路上買潮流貨品,但是別忘了轉一個彎就有在地人的生活情景,就有常民的飲食經典,就會有屬於地方口感的文化物可一飽口福。
延伸閱讀
中國點評網(沒牙花生湯)
中國吃遍美食網(台江沒芽花生湯)
維基百科(福州市)
大陸旅遊網(福州旅遊)
福州公交車路線查詢(網頁)
關於台北的福州菜(餐廳推薦文)
上一篇:上引水產‧立吞小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