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1 01:58:04gohole

《我的藍莓夜》無法留白的空間計量

  如果我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看了這部電影,我一定會說這傢伙抄了《重慶森林》(或是致敬),某些雷同的橋段,應該不是純屬虛構了。

  不知情是一件很可貴的事情,可是我明明知道這部電影是王家衛所導的電影,於是我想問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有沒有想過王菲與梁朝偉各自離開彼此、分別生活的那段時間,王菲可能忙碌地當著空姐在世界各地遊走,梁朝偉在某一天頂下了那間曾經讓他傷心的快餐店,這兩人在想什麼,這兩人的生活究竟是怎麼樣?

  當我看完《我的藍莓夜》時,我突然想起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也跟著浮現,那就是為什麼作品要留白?

  如果可以把整張畫布填滿的話,為什麼還要留下這些空間,彷彿從來沒有經過,像是沒有出現的存在。如果無法留下這些空間的斡旋或是時間的缺陷,那麼詩意就無法滲透至作品的內裡,這份餐點就是炸薯條而不是藍莓派,因為你無法感受餡料所帶來的滋味。

  倘若《重慶森林》是時間的蒙太奇,而《我的藍莓夜》則是距離的故事,所以接下來的敘述就純然去表達一些簡單的觀感。很顯然地,《我的藍莓夜》雖然被稱為是西洋版的《重慶森林》,可是王家衛在語言體系裡的掌握程度在此部電影完全是被動的狀態。

  縱使《我的藍莓夜》一樣拉出了許多的私空間,一樣去除掉建立環境的鏡頭,卻無法建立起如過往般的詩意體系,或許是語言的直敘形式讓留白喪失了超越文本線性連結的可能。

  但是這部電影提起了另外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離開的必要性。這一點才是《重慶森林》和《我的藍莓夜》被串連起來的主因(不是那些看似巧合的橋段與選角),同地異時的加州或是以紐約為原點不斷被拉開的天數和哩程數(偏向空間的距離)都藉由離去強調思念的敘事主軸。

  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不直接生活在一起呢?

  因為另外一種可能是,明明生活在一起卻更遙遠,與其這樣還不如離去。
 
  至於真的要拿《阿飛正傳》或是《花樣年華》跟《我的藍莓夜》硬是扯在一起就有點令人心煩了。
(文末推一下黃耀明的〈暗湧〉,寫這篇的煩躁情緒竟然都因為這首粵語歌曲而平靜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