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9 07:49:55人間遊子

宗鏡錄大網筆記~30...(卷二)

宋.永明延壽大師 原作

清.雍  正 摘錄

民國.陳立中 筆記

 

卷二

【問答章】

問。不覺妄心。元無自體。若覺悟妄心起時。無有初相。則全成真覺。此真覺相。為復隨妄俱遣。為當始終建立。答。因妄說真。真無自相。從真起妄。妄體本虛。妄既歸空。真亦不立。起信論云。不覺義者。謂從無始來。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有妄念。自無實相。不離本覺。猶如迷人。依方故迷。迷無自相。不離於方。眾生亦爾。依於覺故。而有不覺妄念迷生。然彼不覺。自無實相。不離本覺。復待不覺。以說真覺。不覺既無。真覺亦遣。此則明真覺之名。待於妄想。若離不覺。即無真覺自相可說。是明所說真覺。必待不覺。若不相待。即無自他。待他而有。亦無自相。自相既無。何有他相。是顯諸法無所得義。論云。當知一切染法淨法。皆悉相待。無有自相可說。大智度論云。若世諦如釐許有實者。第一義諦亦應有實。此之謂也。又凡立真妄。皆是隨他意語。化門中收。若頓見性人。誰論斯事。如今不直悟一心者。皆為邪曲。設外求佛果者。皆不為正。如寒山子詩云。邪道不用行。行之轉辛苦。不用求佛果。識取心王主。是知若見有法可求。有道可行。皆失心王自宗之義。若直入宗鏡。萬事休息。凡聖情盡。安樂妙常。離此起心。皆成疲苦。

問。真諦不謬。本覺非虛。云何同妄。一時俱遣。答。因迷立覺。說妄標真。皆徇機宜。各無自體。約世俗有。依實諦無。但除相待之名。非滅一靈之性。性唯絶待。事有對治。遣蕩為破執情。建立為斷見。苦行伏諸外道。神通化彼愚癡。三昧降眾天魔。空觀袪其相縛。見苦斷集。為對增上慢人。證滅修真。皆成戲論之者盡是權智。引入斯宗。則無一法可興。無一法可遣。四魔不能滅。大覺不能增。旋心而義理全消。會旨而名言自絶。

記:問,妄心本無,妄心剛起,當下覺悟,則無妄心,而成真覺,此真覺是否隨妄心而消失,或有一真覺之相,始終存在。

答,有妄而說真。(相待之真,妄既歸空,相待之真亦不存)病去藥不存。故說,不覺既無,真覺(相待之真)亦遣。

故說,當知一切染淨法,皆悉相待(而有),無有自相可說(當體是空)。故說,凡立真妄,皆是隨他意語,化門中收(方便權宜之說)。若頓見性人,誰論斯事(真心無有真與妄,凡與聖)。

故又說,若見有法有求(一切法,相待而有,本無所有,故無所求),有道可行,皆失心王,自宗之義。故說,若直入宗鏡,萬事休息,凡聖情盡,安樂妙常。

寒山子詩云。不用求佛果,識取心王主(不用向外求佛果,重要的是明心見性)。

問,真諦與本覺並非虛妄,見性時,為何與妄同時俱遣。

答,因迷說覺,因妄說真,都是權宜方便之說,都相待而有。真心之中,並無迷覺,與真妄。又,真心絶對,但除相待之名,不除一靈之性。而所以說但除相待之名,是為破除執情(執著有真有妄)。所以說不除(只有)一靈之性,是為破除斷滅之見。(誤認真心是什麼都無)。

修學中,之所以有行,有神通,有三昧,有空觀等事……皆是權宜之智。各有對治之病,皆是方便之門。其目的則是為了明心,為了見性。故說,引入斯宗,則無一法可興,無一法可遣。

故說會旨,而名言自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