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大網筆記~16 … (卷一)
宋.永明延壽大師 原作
清.雍 正 摘錄
民國.陳立中 筆記
【問答章】
問。教明一切萬法。至理虛玄。非有無之證。絶自他之性。若無一法自體。云何立宗。答。若不立宗。學何歸趣。若論自他有無。皆是眾生識心分別。是對治門。從相待有。法身自體。中實理心。豈同幻有。不隨幻無。楞伽經云。佛言大慧。譬如非牛馬性。牛馬性其實非有非無。彼非無自相。古釋云。馬體上。不得說牛性是有是無。然非無馬自體。以譬法身上。不得說陰界入性是有是無。然非無法身自相。此法空之理。超過有無。即法身之性。然有趣有向。智背天真。無得無歸。性生斷滅。但有之不用求。真規宛爾。無之自然足。妙旨煥然。則寂爾有歸。恬然無間。頓超所能。不在有無。可謂真歸。能通至道矣。
記:問,言教以文字言說說明一切法(教明一功法)。一心之宗,至虛至玄,非是有無,非是自他。若是如此,如何可以成立一理論系統(何以立宗)。
答,若不能成立一理論系統,則無從學習,無從說法。可是,說有說無,論自論他,則皆是心意識分別之說,都是方便之說,是對治法門,是相待有。
故說,法身之體,豈同幻有,亦不隨幻無。有是緣有(幻有),無是緣無(幻無)。法身,則是不生不滅。
又說,超過有之界定,超過無之界定(法空之理超過有無)。
如果說它是有具體之形相,具體之範圍,則非是法身,非是法性,非是真心(有趣有向,非是法身)。
如果說它是什麼都沒有,則是斷滅相(無得無歸,性生斷滅)。
故說,以譬法身上,不得說陰界入性是有是無,然非無法身自相(不能在法身上說,五陰六入十八界是有是無,同時亦不能說,無有法身自相)。
那麼真心理體(法身),到底是什麼。
不在有無,頓超能所,可謂真歸。
(能夠了解真心不是有無,超過能所,非不存在,寂而有歸,方是真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