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7 19:30:56小鴻

一個關於技術與管理的思考

最近看到一則真實新聞,解除了我大學數學系畢業後,十幾年來
對『管理』的疑問,故事是說,在一場新人的婚宴上,一對30年不見
的同學見了面,一個已經從工研院退休,一個則是從國內某大家電公司的副總退休,兩人一見如故,決定共組公司,再創個人事業的第二春。

從工研院退休的主管,是國內光電技術的權威,大學一畢業就在工研院專注研發光電技術,應當算是『技術』人員。

而從國內某大家電公司擔任副總退休的主管,則是30年來,一路從基層人員->副理->經理->處長->協理->副總,不管是業務、技術、財務、人事,統籌都要對老闆負責,應當算是『管理』人員。

這真是職場的真實面,比學校MBA,EMBA更真實的企業實驗室,
大部份人的一生,也都不外乎這兩種生涯職程。

不過,點醒我的是『技術』人員的說法,他說道 :
『很高興有機會,能在退休之後,貢獻自己所專長的技術,『賺錢』
這件事我並不擅長,一切都要靠老同學了』。

嗯….. 如果說組成一家公司,要有技術與管理人員,那麼這位技術人員口中的『賺錢』高手,應該就是『管理』人員了吧!

回頭想想企業管理的本質為何呢? 真的是一本又一本的經濟學,國際貿易實務,會計學,財務管理,公司法…的教科書與研究論文嗎? 如果真是如此,為何大學應屆畢業生中,文法商的失業達 70% 以上呢?

記得企業管理的開宗明義就說道:『企業以賺錢為目的』,所以站在企業分工與社會正義的立場,想要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就要負責『賺錢』,不負責『賺錢』的人,就算是『技術』人員,兩者都不想負責的人,嘿嘿….,就是『失業一族』了。

在中國的社會中,儒家思想教育中國人與台灣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也都強調以『王道』為主的禮運大同思想,讀書人如陶淵明般的兩袖清風,彼彼皆是。

但是這個觀念,在西方的『.COM』速食文化中被破壞怠盡,
老闆們天天想要用股票換鈔票,企業中的業務與技術主管,每天都
想要爭奪『管理』的主管職缺,沒有人關心公司到底賺不賺錢,直到
最後公司這艘大船沉了,華象科技,鉅晶科技…..等地雷公司,就開始一一浮上檯面了。

同時,我們要問,讀MBA與EMBA的目的何在,真的是
為了讀『管理』而讀的書呆子嗎? 還是為了搶『管理』工作而讀的
外來空降部隊? 真正讓我們佩服的是為了充實『管理』能力,能夠
創造公司股東與員工雙贏的『賺錢』高手。

讀『管理』容易,『賺錢』談何容易,台灣話說:
『生意仔難生』,這個社會與企業需要的是能『賺錢』的『管理』
人才,而不是『虛晃一招,到處招搖撞騙』財務槓桿假道學。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到處與人為善,教人『管理』的
從業人員。

要教『管理』容易,要教『賺錢』談何容易,不管是洋人
顧問公司的先進『管理』思想,或是本土軟體業者『土法鍊鋼』
的產品,有幫客戶『賺錢』嗎? 客戶如果因為用了這一些『管理』
新產品,卻反而『賠錢關門』,那客戶要找誰要呢? 古人不也說:
『要先獨善其身,然後才能兼善天下』,國內外的從業人員,
有自己先『賺到良心錢』嗎?

『業務』其實也算是一種『技術』,而不是一種『管理』,
許多企業誤以為『管理』人員,必須要由負責『業務技術』的
人員升任,相對的,許多埋頭『研發技術』的人員,就無法
更上層樓,企業中的派系內鬥就此展開,搞到最後就是玉石俱焚,
公司關門,類似像聯發科蔡明介董事長與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
又懂技術、又懂業務、又懂財務、又懂用人、又懂賺錢、又懂管理,
其實是少數,要解決這個企業內部『政治鬥爭』問題,唯有從
『賺錢』一途破解,也就是說,誰負責賺錢,誰才配擔任『管理』
主管。



日本著名的創投VC公司,曾經再三呼籲科技界不要再用
『三字經』行銷了,因為過去三年來,這一些名詞喊得漫天價響,
換來的卻是『.COM』成為『.BOMB』的結果。

『管理』這個兩字經,也的確在過去三年內被誤用,甚至
被濫用,到處可見乳臭未乾的年輕小夥子,對著一群白髮斑斑的企業
沙場老將,傳授企業管理的『九陰真經』,但是,真的有人聽下去嗎?
現在整個社會失業率這麼高,人與人之間的信賴感喪失怠盡,這一些
所謂的『專家顧問』,不用負一點責任嗎?

不管是『三字經』也好,『兩字經』也罷,台灣企業正
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失業率突破 5.35%,正說明企業主已經不再
信任台灣勞動人口,彼得杜拉克在『管理學』中所強調企業是社會
安定碁石的說法已經動搖,這並不是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
的社會問題,而是你我周遭親朋好友的切身之痛。

因此,將『賺錢』取代『管理』,可以重新檢視企業中
人與人間的『工作倫常』關係,負責『賺錢』的人,就可以擔任
『管理』職位,不負責賺錢的人,就擔任『技術』工作,並且要向
『管理』人員回報,這是很簡單的企業倫理ㄚ,可是沒有這層倫理,
企業沉倫的下場,唉……就像現在一樣。

最後,我想用幾個簡單的文字替換,做為結尾,雖然
我說的很簡單,但各位看倌可不要『一成不變』,千萬記得
『舉一反三』才是這個全球競爭環境下的生存之道ㄚ。

『管理學』 -> 『賺錢學』。
『企業管理』 -> 『讓企業賺錢的方法』
『工廠管理』 -> 『用工業工程的手段讓企業賺錢的方法』
『財務管理』 -> 『用財務操作的手段讓企業賺錢的方法』
『人資管理』 -> 『運用人力資源讓企業賺錢的方法』
『供應鍊管理』-> 『建立供應鍊體系讓企業賺錢的方法』
『PLM管理』 -> 『運用PLM工具讓企業開發賺錢的產品』
『ERP管理』 -> 『運用ERP工具讓企業賺錢』


歡迎諸位先進和後進至中原大學 ERP 研究中心網站(財務管理討論區) www.erp.org.twwww.amteam.org 共同討論為荷!
(p.s. 也可以發 e-mail: Andrew_1970_0622@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