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3 03:48:07星仔

漢晉春秋之涼王傳.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曹操與袁紹的決戰震驚天下,連帶的亦牽動著周圍各方軍閥、士族們間彼此的合縱連橫!
  在關中方面,官渡戰後馬騰為曹操拜為征南將軍,後馬騰又於建安十年(205)接受曹操的徵召,出兵與張既會合擊敗高幹與張晟,斬殺了反叛的衛固等人。
  但也於建安十年(205)涼州牧.韋端為朝廷徵召遷太僕一職,不日便將離開涼州前去許都上任,涼州牧與雍州刺史一職則由其子韋康接任!
  而也隨著韋端的離去河西、隴右、關中等地割據已久的勢力本已在韋端多年來週旋下漸漸歸於平衡,如今隨著韋端的離開又逐漸有了蠢蠢欲動的跡象。
  約於建安十年中韋康正式接任涼州刺史一職。
  
  而如今涼州牧.韋端已於建安十年(205)為朝廷徵召遷太僕一職,其子韋康接任至今已有三年,韋康在位期間勤於政事、愛民如子也確因此而吸引不少有志之士步入仕途為其效命,更傳為一時佳話令眾多關、隴地子民感到與有榮焉,但是韋康卻無法如其父韋端一般以其圓滑手腕與各方勢力週旋,亦因此朝廷自韋端離去後便對關、隴兩地的控制力已是相對的減弱不少!
  自建安十年至建安十三年這短短的三年之間馬騰與韓遂因部曲間的矛盾衝突致使二人再度成為仇敵!韓遂更因此殺掉了馬騰的妻子,因而使的二人結怨更深連年交戰。
  曹操得知關、隴情勢不穩遂再指派鍾繇、韋端兩人前去勸和,並晉升馬騰為前將軍,改屯槐里、假節、封槐里侯。
  並於建安十三年派張既勸說馬騰不如放棄部隊,接受徵召入朝為官,馬騰曾一度猶豫,但馬騰見自己日漸年老,最後終是答應,並親自來到鄴城面見曹操。事後曹操上表封馬騰為衛尉,封其子馬超為偏將軍,代替馬騰統領部隊,屯於原地,又封其子馬休為奉車都尉,馬鐵為騎都尉,同其餘家屬徙往鄴城。
  建安十三年(208)
  張掖屬國.侯官城.屬國都督府
  自當年呂鴻成接任張掖屬國都督一職至今已歷八年,八年來張掖屬國內部各項人事糾紛雖已漸入佳境,但卻在這八年內邊境鮮卑人卻在昔日首領檀石槐身亡後陷入次子和連排擠其兄奪位導致部將半數叛離陷入部落間各自為政開始,如今已歷二十七年,現今位於漢朝西方邊疆的鮮卑部落卻在這數年間再度出現於弱水流域範圍之內,在這八年內已多次滋擾張掖居延屬國與張掖屬國間的連絡道路與營寨、驛站、牧場等多項人力與物資集中之地。
  但由於鮮卑人每次襲取營區來者人數少則二~三十最多不過百人之眾,依照漢律地方若有叛亂或是邊疆有外族犯境若是規模不大便由地方州郡自行平定,而這八年來鮮卑人履履滋事欲掠奪牲畜物資,雖然都因人數不足而以失敗告終......但也迫使呂鴻成為能更迅速的因應鮮卑人不曾間斷的滋擾而將張掖屬國都督府遷至屬國最北境連接居延屬國的侯官城,更耗費錢糧修護位於河西走廊北山境內數個通往居延縣的道路卻遭棄置已久的小型關隘。
  而目前河西最受囑目的大事莫過於馬騰接受朝廷徵召即將前去擔任位居九卿之一的衛尉一職,其中自韋端前去許都上任後馬騰與韓遂的衝突日益激烈,而這三年內馬騰在一連串的攻城掠地下漸漸落入了下風且也以年長才會答應接受朝廷徵召,馬騰此舉對各方勢力彼此間合縱連橫影響甚大,若是繼承馬騰勢力的馬超無法如其父馬騰一般樹立威信令河西、隴右、關中諸多軍閥士族們信服,那關、隴兩地情勢必定又會如十數年前般陷入混戰或就此由韓遂一人獨大。
  如今在馬騰即將離開河西的此一時刻,韋康明白此時只要有一環節處理不慎必會為地方勢力為藉口趁機生事,故為慎重起見韋康親自來至張掖屬國一會呂鴻成!
  「韋大人,久違了~本侯有失遠迎實在是失禮。」見韋康突然親自前來,就連呂鴻成也未收到通報,可見得韋康急著一會呂鴻成之意。
  「君侯就別與本府客套了,此趟前來是有要事與君侯商討。」
  聽聞韋康之言,呂鴻成已明白韋康連日趕來此地與他一會的目地為何,此時他亦不諱言的說道:「韋大人可是為馬騰將軍不日將啟程前去赴任擔心河西情勢將會有所動蕩而憂心?」
  「君侯亦是明白人,當明白馬騰與韓遂二人稱雄關、隴多年,如今馬騰離去對整個關、隴而言影響非同一般......多年來宋建早已坐擁雄兵,若他趁機起兵......」
  「本侯卻是認為河西局勢不會有太大的變動,關、隴、河西大勢依舊是馬、韓兩家為首,宋建應仍是不敢輕舉妄動!」呂鴻成明白的指出韋康最憂慮的關鍵點並更進一步的續說道:「一來韓遂於關、隴兩地根基穩固一時間想動搖亦非易事,二來馬超武名於關、隴、河西早已是眾所周知就連韓遂也顧忌三分未必會與馬超為敵,三來宋建雖號稱擁十萬雄兵且以王師自居但......現今馬、韓兩家實力仍強,他若敢妄動定必是引來兩家聯手攻打此舉無疑自取滅亡......」
  「可馬騰自家父入京後這幾年來與韓遂早已交惡此次雖經朝廷調停而願入朝,然而韓遂此人反覆無常他若真有稱王之心又豈會放棄這天賜良機?」韋康雖明白呂鴻成之意但仍是憂心的說道:「再論宋建此人早於二十多年前已趁亂自立為河首平漢王,多年來偽王韜光養晦至今又怎會放棄此一良機?若韓遂、宋建真起兵生事,以涼州府目前的實力就算有君侯舉兩郡之兵全力相助也非是號稱擁十萬雄兵的宋建對手更惶論宋建與韓遂聯手,而長安的援軍卻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這教本府如何不憂心?」
  呂鴻成明白韋康不欲雍、涼兩地再陷入全面混戰的心思,但馬騰接受徵召入朝一事觀來,他卻是認為韋康多慮了,只見他飲下手中之茶水後開口說道:
  「韋大人所慮亦非是無理,但本侯仍是認為當日韋太樸與鐘大人既已親自出面調解兩家紛爭理當無後顧之憂,然韓遂此人乃是名重利之輩,而為讓韓遂同意和解想必韋太僕在利益方面必有相當的誘惑,既然現成之重利已將入手,韓遂應無理由再生事!而本侯亦認為曹操上表馬超為偏將軍統領馬騰原有部曲屯兵原地應也是有意藉馬超之力牽制韓遂以防韓遂首鼠兩端片面背約,至於宋建此人大人也無須憂心,此人雖手擁雄兵手下卻無良將可用,宋建本人若不知自身之困境又豈只會潛越稱王至今已二十多年仍只敢割據抱罕一帶。」
  「君侯所言確是有理,但本府也實不能全無防範......」韋端話中雖是同意呂鴻成所言但......韋端卻是若有所思的看了呂鴻成一眼後突然話鋒一轉的說道:「若是局勢真有個萬一......君侯與其弟鴻晏都督立場應會一如往昔一般支持朝廷吧?」
  「大人莫慮,鴻成兄弟倆素來守法,若地方真有亂事亦會尊從漢律所載”地方有亂、州郡平之”一法出兵平亂!」聽出韋端話中試探之意,呂鴻成立時改口不再有任何對時勢的評價與看法。
  「好、好~本府向來相信君侯對朝廷的忠心,若君侯未盡忠職守又豈會為鮮卑人履擾邊境而勞心?想這雍州刺史部刺史一職空懸已久,多年來一直由家父與本府兼任也許本府也該為國舉薦賢達才是!」聽聞呂鴻成所言,韋康立時話鋒再轉似已開始拉攏呂鴻成一派!
  「承蒙大人看重,下官不敢托大,下官所為乃為本份!」聽聞韋端有意保薦,呂鴻成立時謙虛以對並婉言推辭。
  「呵呵~呂大人乃人才,只要繼續為朝廷盡忠本府決不會虧待,叨擾甚久本府也該告辭了。」
  一番客套後呂鴻成送走了韋康,回到議事大廳的他已見到蘇平川等人已在廳內等候,蘇平川也不待呂鴻成開口便直言說道:「看來韋家之人對君侯仍是相當提防,韋康此舉別有用心。」
  「若韋康真有意以升任刺史名義將姊夫調離弱水一帶也是無彷。」
  蘇平川話剛說完,此時一名女子立時接話,眾人聞聲朝門口定睛一瞧來者竟是六年前在河西富商李宏作主下與雷靛獨子雷駱成婚的李家長女.李敬萍,原來她與夫君雷駱聽聞韋康特意來至侯官一會呂鴻成,便與雷駱二人一同來至大廳內欲了解韋康來此所為何事,來此正好聽聞韋康所言之事便開口贊成。
  「娘子何以如此說?姊夫在居延與張掖屬國已經營十年有餘,如今根基日漸穩固若真應韋康所說接受刺史一職那便得前去姑藏城上任,若有個萬一......」雷駱見李敬萍開口贊同呂鴻成應該接受韋康安排,不解的說著。
  「敬萍此話可是另有用意?」一旁的雷銘似是已聽出端倪,開口詢問著。
  「銘叔莫急,姊夫可還記得當年先帝廢史立牧前州刺史所擁職權為何?」李敬萍笑說著。
  「先帝在位之時約中平五年(188年)前,州刺史一職仍然只是沒有固定治所的高級監察官吏,僅負責監督地方官員而且最初品秩只有六百石,待遇甚至不如縣級官員......但自黃巾之亂後,先帝為了鎮壓各地黃巾軍餘部及其它叛亂力量,將部分州刺史升為州牧,且刺史與州牧被授權統一掌管一州實際軍政大權,但卻促成了如今天下分裂的局面出現。州牧與刺史因此成為現今大漢地方行政最高級官員,權位凌駕太守之上,因此至今刺史有功往往可以晉升州牧。」呂鴻成解釋著昔日廢史立牧一說的由來。
  「敬萍之意可是指韋康已對君侯有所顧慮所以欲借此拔除君侯手上兵權?但老夫卻不認為這是韋康本意!」蘇平川已明嘹李敬萍所指為何,但對此事他卻有不同的看法,只見他續說道:「韋康自接任涼州刺史以來與其父韋端不同者是此人對君侯看的出頗為信任倚重,並不如韋端一般既用之又制之,自他上任至今君侯許多政令有賴他之支持方可排除財源等各方面力不從心的困窘,六年前雷、李二家連婚是他一手促成,就連這三年來馬騰與韓遂衝突日益嚴重,官員士族各自選邊押寶之情形下他仍是選擇信任君侯並將掃蕩河西境內逃兵盜匪之責託付予君侯,由此可見他對君侯之信任,今日突然如此必是韋端之授意!」
  「平川所言有理,韋端已無法嚇阻河西、隴右諸將擁兵自重但又不欲君侯藉韋康之手履建功績,他之用意必是認定君侯會與關中諸將連成一氣割地稱雄,所以想在君侯羽翼豐厚前將君侯調往武威郡擔任實際上僅餘監督權的州刺史一職。」雷銘亦是深表認同的說著。
  「姊夫,韋端從來就沒有信任過你,還記得八年前他作主興漢與雲真的親事嗎?他的目的本來就是藉機拉攏馬騰,鴻晏與韓玥的婚事也是他做主促成的,這兩件事還被韋端藉機做了個人情給馬騰與韓遂,在韋端眼裡我們只是個任他擺佈的祺子,他要韋康這麼作就是為不讓你脫出他的掌握!姊夫你想想,韋康雖是刺史名份但冀城在韋端的經營下兵權實際掌握在韋家人手上,你去姑藏城接任刺史一職但城內兵權都握在武威太守手裡,你這刺史根本沒有實權,韋端設這一局不過是要讓你這十年來的經營從頭來過,到時你還是得依附在韋家之下!」一想到這十多年來一直遭到韋端的擺弄,雷駱已非昔日年輕氣盛的少年,自也是看得出其中所排設的每一步用意為何。
  「相公所言雖有理,但姊夫若不去......只怕他日朝廷要發兵征討關西之時,姐夫也將會是朝廷欲鏟除的亂臣賊子,那姊夫多年來奉公守法便無意義。」李敬萍亦是直接點出呂鴻成面臨的訣擇。
  「你們的顧忌本侯明白,但不論如何拖延若朝廷真尋吏道下一紙詔令要本侯出任雍州刺史一職本侯還是得去......」
  「這正是君侯面臨的難題,吏道乃是官員每年的考課,每年年終各級主官都要考察掾屬的表現,按其能力高低、功勞大小作為遷降賞罰的依據,考課的結果上報,縣上報給郡,郡上報給州,就是”上計”所負責的職務之一,若韋康依君侯這八年來的考課上報朝廷力保君侯,只怕君侯也不能抗旨!」蘇平川冷靜的分析著。
  「所以姊夫更該愛惜名聲,姊夫於河西耕耘多年聲名甚佳,這名聲對姊夫而言便是轉機!」李敬萍再度說出了一大重點!
  「弟妹的意思本侯明白,本侯這就修書一封送往涼州府。」名聲啊~只要他行事依舊奉公守法尊從六條問事的約束,那河西諸將也無藉口可反對他之行事,只是這麼逼來他的言行得更加謹慎小心了,否則一個閃失就是予政敵彈核他的良機。
  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208)
  曹操經200年官渡之戰、207年北征烏桓,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戰爭。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
  於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
  派遣張遼、于禁、樂進等駐兵許都以南,準備南征。
  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
  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
  以罪名殺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七月秋,曹操親自南下,以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的話來說他是以「乘破袁紹之勢以下荊、吳」。
  八月,荊州劉表病逝,而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見,先抄捷徑輕裝前進,疾趨至宛、葉,另以趙儼為章陵太守,徒都監護軍,護張遼、于禁、張郃、朱靈、李典、馮楷、路招七軍。
  劉表之子、繼位荊州的劉琮知道這消息後,接受了蒯越、韓嵩及傅巽等遊說,投降曹操;當時已為九月,曹操大軍已到達新野。但曹操率軍南下的消息在當時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一直不知情,直至曹軍到達宛的附近時才發現:而劉琮此時已向曹操投降,卻不敢告訴劉備,劉備發現狀況不對,於是派親信詢問劉琮,這時劉琮才派宋忠告知劉備實情,劉備既驚駭又頗氣憤,只好立即棄樊城南逃。
  建安十二年(207年)之時,曹操便派曹仁南下襲擊新野,但被劉備軍擊退,此為歷史著名的長阪坡之戰。
  次年,在平定北方之後,曹操親自率軍南下荊州。當年八月,劉表病逝,次子劉琮即位後即不戰而降,駐紮在樊城的劉表客卿劉備聞訊向江陵撤退,同時通知關羽率水軍到江陵會合,民眾十餘萬隨行。
  九月,曹操聞訊派出曹純領虎豹騎五千急襲江陵,在當陽附近追上劉軍。
  劉備軍一觸即潰,劉備領導民眾逃走,令張飛率二十騎斷後。張飛以大喝嚇阻曹軍,使得趙雲有時間護送劉備妻甘夫人和劉禪逃回,劉備兩女被俘。劉備放棄轉往江陵的計劃,轉為前往江夏和劉表長子劉琦會合。
  劉備南走其間在渡河至襄陽時,劉備麾下諸葛亮曾勸他奪取襄陽,但劉備不忍心,繼續南走,另派關羽率船隊從水路前進。然而,劉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投歸劉備,隨劉備逃走,結果使劉備軍隊的速度大大減慢,只能日行十多里,有人勸劉備留下民眾,先走江陵,但劉備不願意。
  劉備既南走,劉琮麾下王威本勸劉琮反口,以奇兵擄獲曹操,乘勢奪得中原,可是劉琮不接納。當時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來到近江的曹操聽到了劉備南走的消息,深怕他得到江陵軍實,於是派樂進守襄陽、徐晃另屯樊,而自己則放棄輜重,親與曹純、曹休等率虎豹精騎五千追討劉備。
  起初,在江東的孫權接受魯肅的建議,借為劉表弔喪,而實際上探聽劉備等人的意向及消息。魯肅到達夏口,知道了曹操南下,於是日夜上路;待至南郡時,劉琮投降、劉備南逃的消息傳出。魯肅北走,在當陽長阪與劉備會面,勸說劉備與孫權連合,劉備聽從,轉向東行。然而追了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餘里的曹軍在長阪追上劉備,當時雖有十多萬眾,輜重數千,但士兵少。現在曹操到來,劉備便棄妻子,與張飛、趙雲、諸葛亮等數十騎逃走,曹軍於是奪得劉備軍馬、輜重、糧草不計其數,甚至擄獲劉備的兩個女兒。由於甘夫人與還是嬰孩的劉禪未能跟著一起逃走,於是趙雲走回北保護他們撤退,有人看到趙雲向北走,暗示趙雲投曹,劉備卻斷言不會,對趙雲十分信用,最後趙雲亦成功將甘夫人與劉禪救出。另一方面,張飛率領廿騎負責斷後,先拆下橋,在水邊橫矛立馬說:「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曹軍無人敢近,劉備得以逃生,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退至夏口。
  而曹操亦沒有繼續追擊劉備,而是趕往江陵。他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大力宣傳荊州「服從之功」,荊人因此侯者就有十五位,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而劉璋見曹操已得荊州,於是遣兵送交曹操,表示願意接受徵役。曹操便以接收回來的荊州水軍作資本,準備東征,有說目標仍是劉備,亦有指為順勢侵吞江東的孫權。賈詡勸說曹操宜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新佔地,可是曹操並沒有接納他的建議,裴松之亦認為賈詡之說「未合當時之宜」,曹操便留曹仁駐守江陵,自己親率大軍東征。
  在夏口,諸葛亮自薦與魯肅同回柴桑,向孫權求救。諸葛亮到達柴桑,先用二分法和激將法遊說孫權,孫權不願受制於曹操,但又擔心曹操勢強,不能匹敵,於是諸葛亮先說明劉備的軍力:「豫州(劉備)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然後分析出曹操的敗處:
  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北人不習水戰;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
  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合,肯定可以取勝,並明示日後將是三分天下,孫劉聯手抗曹的形勢,孫權於是立即答應,派周瑜、程普前往幫助劉備。
  不過,當時曹操形勢甚盛,以張昭為代表的東吳群臣主張投降,認為曹操託名漢相,挾天子以征四方,抵抗的話於理不合;曹操已佔長江,江東沒有天險可守;曹軍水陸俱下,勢力強大,江東沒有能力抵抗,所以勸孫權迎接曹操;曹操送來勸降書,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恐嚇意味極重。所以在軍事會議上,張昭為首的群臣建議投降曹操,孫權不置可否;魯肅趁孫權如廁機會,偷偷跟到孫權身邊,先指出張昭等不足以採用;又說他自己迎曹操,還可官至州郡,再暗示曹操沒有地方容下曾為一方之主的孫權。孫權大嘆張昭等人「甚失孤望」又表示認同魯肅的話,魯肅於是再建議追回往鄱陽的周瑜共商對策。
  周瑜回來後,亦認為應當抗曹,先後分析曹軍的弱點與諸葛亮的分析亦大致相同:
  曹軍疲憊不堪,必生疾病;天氣盛寒,馬無藁草;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捨棄鞍馬,不習水戰,不是中原人之利。
  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於是孫權心意堅決,並當眾拔劍切下桌角說:「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以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籌劃,率領黃蓋、韓當、呂蒙、凌統、甘寧、周泰、呂範等及三萬兵沿江而上,與劉備共同抗曹。
  在曹營,許多人都認為孫權不敢抵抗曹操,會殺掉劉備,而從曹操的勸降書中亦透露出這種想法,但程昱卻認為正因孫權之名未足而令人憚忌,而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又是萬人敵,孫權必會資助劉備,用劉備之名來對抗曹操。
  後來孫劉聯盟,程昱估計無誤。
  
  周瑜率領的軍隊在夏口不久與劉備會合。然後兩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鬥力較弱,又在沿江東弄時,已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不利。曹操不得不把軍隊「引次江北」,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雙相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火攻:「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並即決定讓黃蓋用詐降接近曹操戰船。
  至戰日,黃蓋準備了十艘輕利之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旌旗龍幡。當時東南風急,十艘船在中江順風而前,黃蓋手鋸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在對岸的孫劉聯軍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救,當即自焚餘船,引軍退走。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曹操沿華容小道,向江陵方向退卻,地方史與傳說中曹操戰敗逃亡時被關羽在華容釋放,劉備想追已來不及了。曹操至江陵城下,恐後方不穩,自還北方,曹仁等繼續留守,而以滿寵屯於當陽。
  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赤壁戰後,曹操帶兵退回北方,從此致力經營北方,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南下荊州。曹操集團也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亦開始為自己的勢力而進攻曹操之地。
  孫權親率大軍北攻合肥,卻中計退兵;周瑜等亦進攻曹仁留守的江陵,隔江對峙,周瑜另遣甘寧襲取夷陵,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呂蒙之計,留淩統守後,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之圍解決後,即引到北岸。吳軍先鋒先包圍前來迎戰的曹仁部將牛金,後來反被曹仁兩次突入救出自軍。後雙方剋期大戰。周瑜親自跨馬擽陣,卻被流矢射中右脅,頗為重傷,於是退還。後曹仁知道周瑜臥未起,勒兵到吳陣。周瑜便起來,案行軍營,激揚吏士,曹仁於是退回。以後雙方處於對峙,呂蒙後來曾說:「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可見亦因內部矛盾,令江陵久攻不下。
  另一方面,劉備於是上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南下荊州南部,包括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投降,拔擢諸葛亮負責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劉備於是再到江陵幫助周瑜,向其以張飛及一千人借得二千兵,派關羽、蘇飛二千人等到夏水等阻絕曹仁逃路。
  但江陵久攻不下,曹操遣派六軍攻擊江陵周遭活動的劉備軍,關羽數度越過夏水深入曹軍的防線數百里進攻漢津等地。徐晃與滿寵與其交戰未果,在樂進、江夏的文聘增援反攻漢津,關羽於是撤退。劉備另遣他絕北道,切斷襄陽與江陵間的通道。汝南太守李通率眾來援,親自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曹仁軍,勇冠諸將。終於一年的時間後,無力再戰的曹仁被迫撤退,周瑜進駐江陵。
  孫權仼命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冮夏太守,全柔為桂陽太守。而周瑜則分公安給劉備屯駐。
  待續
第二十五章
  曹操與袁紹的決戰震驚天下,連帶的亦牽動著周圍各方軍閥、士族們間彼此的合縱連橫!

  在關中方面,官渡戰後馬騰為曹操拜為征南將軍,後馬騰又於建安十年(205)接受曹操的徵召,出兵與張既會合擊敗高幹與張晟,斬殺了反叛的衛固等人。

  但也於建安十年(205)涼州牧.韋端為朝廷徵召遷太僕一職,不日便將離開涼州前去許都上任,涼州牧與雍州刺史一職則由其子韋康接任!

  而也隨著韋端的離去河西、隴右、關中等地割據已久的勢力本已在韋端多年來週旋下漸漸歸於平衡,如今隨著韋端的離開又逐漸有了蠢蠢欲動的跡象。

  約於建安十年中韋康正式接任涼州刺史一職。

  而如今涼州牧.韋端已於建安十年(205)為朝廷徵召遷太僕一職,其子韋康接任至今已有三年,韋康在位期間勤於政事、愛民如子也確因此而吸引不少有志之士步入仕途為其效命,更傳為一時佳話令眾多關、隴地子民感到與有榮焉,但是韋康卻無法如其父韋端一般以其圓滑手腕與各方勢力週旋,亦因此朝廷自韋端離去後便對關、隴兩地的控制力已是相對的減弱不少!

  自建安十年至建安十三年這短短的三年之間馬騰與韓遂因部曲間的矛盾衝突致使二人再度成為仇敵!韓遂更因此殺掉了馬騰的妻子,因而使的二人結怨更深連年交戰。

  曹操得知關、隴情勢不穩遂再指派鍾繇、韋端兩人前去勸和,並晉升馬騰為前將軍,改屯槐里、假節、封槐里侯。

  並於建安十三年派張既勸說馬騰不如放棄部隊,接受徵召入朝為官,馬騰曾一度猶豫,但馬騰見自己日漸年老,最後終是答應,並親自來到鄴城面見曹操。事後曹操上表封馬騰為衛尉,封其子馬超為偏將軍,代替馬騰統領部隊,屯於原地,又封其子馬休為奉車都尉,馬鐵為騎都尉,同其餘家屬徙往鄴城。

  建安十三年(208)

  張掖屬國.侯官城.屬國都督府

  自當年呂鴻成接任張掖屬國都督一職至今已歷八年,八年來張掖屬國內部各項人事糾紛雖已漸入佳境,但卻在這八年內邊境鮮卑人卻在昔日首領檀石槐身亡後陷入次子和連排擠其兄奪位導致部將半數叛離陷入部落間各自為政開始,如今已歷二十七年,現今位於漢朝西方邊疆的鮮卑部落卻在這數年間再度出現於弱水流域範圍之內,在這八年內已多次滋擾張掖居延屬國與張掖屬國間的連絡道路與營寨、驛站、牧場等多項人力與物資集中之地。

  但由於鮮卑人每次襲取營區來者人數少則二~三十最多不過百人之眾,依照漢律地方若有叛亂或是邊疆有外族犯境若是規模不大便由地方州郡自行平定,而這八年來鮮卑人履履滋事欲掠奪牲畜物資,雖然都因人數不足而以失敗告終......但也迫使呂鴻成為能更迅速的因應鮮卑人不曾間斷的滋擾而將張掖屬國都督府遷至屬國最北境連接居延屬國的侯官城,更耗費錢糧修護位於河西走廊北山境內數個通往居延縣的道路卻遭棄置已久的小型關隘。

  而目前河西最受囑目的大事莫過於馬騰接受朝廷徵召即將前去擔任位居九卿之一的衛尉一職,其中自韋端前去許都上任後馬騰與韓遂的衝突日益激烈,而這三年內馬騰在一連串的攻城掠地下漸漸落入了下風且也以年長才會答應接受朝廷徵召,馬騰此舉對各方勢力彼此間合縱連橫影響甚大,若是繼承馬騰勢力的馬超無法如其父馬騰一般樹立威信令河西、隴右、關中諸多軍閥士族們信服,那關、隴兩地情勢必定又會如十數年前般陷入混戰或就此由韓遂一人獨大。

  如今在馬騰即將離開河西的此一時刻,韋康明白此時只要有一環節處理不慎必會為地方勢力為藉口趁機生事,故為慎重起見韋康親自來至張掖屬國一會呂鴻成!

  「韋大人,久違了~本侯有失遠迎實在是失禮。」見韋康突然親自前來,就連呂鴻成也未收到通報,可見得韋康急著一會呂鴻成之意。

  「君侯就別與本府客套了,此趟前來是有要事與君侯商討。」

  聽聞韋康之言,呂鴻成已明白韋康連日趕來此地與他一會的目地為何,此時他亦不諱言的說道:「韋大人可是為馬騰將軍不日將啟程前去赴任擔心河西情勢將會有所動蕩而憂心?」

  「君侯亦是明白人,當明白馬騰與韓遂二人稱雄關、隴多年,如今馬騰離去對整個關、隴而言影響非同一般......多年來宋建早已坐擁雄兵,若他趁機起兵......」

  「本侯卻是認為河西局勢不會有太大的變動,關、隴、河西大勢依舊是馬、韓兩家為首,宋建應仍是不敢輕舉妄動!」呂鴻成明白的指出韋康最憂慮的關鍵點並更進一步的續說道:「一來韓遂於關、隴兩地根基穩固一時間想動搖亦非易事,二來馬超武名於關、隴、河西早已是眾所周知就連韓遂也顧忌三分未必會與馬超為敵,三來宋建雖號稱擁十萬雄兵且以王師自居但......現今馬、韓兩家實力仍強,他若敢妄動定必是引來兩家聯手攻打此舉無疑自取滅亡......」

  「可馬騰自家父入京後這幾年來與韓遂早已交惡此次雖經朝廷調停而願入朝,然而韓遂此人反覆無常他若真有稱王之心又豈會放棄這天賜良機?」韋康雖明白呂鴻成之意但仍是憂心的說道:「再論宋建此人早於二十多年前已趁亂自立為河首平漢王,多年來偽王韜光養晦至今又怎會放棄此一良機?若韓遂、宋建真起兵生事,以涼州府目前的實力就算有君侯舉兩郡之兵全力相助也非是號稱擁十萬雄兵的宋建對手更惶論宋建與韓遂聯手,而長安的援軍卻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這教本府如何不憂心?」

  呂鴻成明白韋康不欲雍、涼兩地再陷入全面混戰的心思,但馬騰接受徵召入朝一事觀來,他卻是認為韋康多慮了,只見他飲下手中之茶水後開口說道:

  「韋大人所慮亦非是無理,但本侯仍是認為當日韋太樸與鐘大人既已親自出面調解兩家紛爭理當無後顧之憂,然韓遂此人乃是名重利之輩,而為讓韓遂同意和解想必韋太僕在利益方面必有相當的誘惑,既然現成之重利已將入手,韓遂應無理由再生事!而本侯亦認為曹操上表馬超為偏將軍統領馬騰原有部曲屯兵原地應也是有意藉馬超之力牽制韓遂以防韓遂首鼠兩端片面背約,至於宋建此人大人也無須憂心,此人雖手擁雄兵手下卻無良將可用,宋建本人若不知自身之困境又豈只會潛越稱王至今已二十多年仍只敢割據抱罕一帶。」

  「君侯所言確是有理,但本府也實不能全無防範......」韋端話中雖是同意呂鴻成所言但......韋端卻是若有所思的看了呂鴻成一眼後突然話鋒一轉的說道:「若是局勢真有個萬一......君侯與其弟鴻晏都督立場應會一如往昔一般支持朝廷吧?」

  「大人莫慮,鴻成兄弟倆素來守法,若地方真有亂事亦會尊從漢律所載”地方有亂、州郡平之”一法出兵平亂!」聽出韋端話中試探之意,呂鴻成立時改口不再有任何對時勢的評價與看法。

  「好、好~本府向來相信君侯對朝廷的忠心,若君侯未盡忠職守又豈會為鮮卑人履擾邊境而勞心?想這雍州刺史部刺史一職空懸已久,多年來一直由家父與本府兼任也許本府也該為國舉薦賢達才是!」聽聞呂鴻成所言,韋康立時話鋒再轉似已開始拉攏呂鴻成一派!

  「承蒙大人看重,下官不敢托大,下官所為乃為本份!」聽聞韋端有意保薦,呂鴻成立時謙虛以對並婉言推辭。

  「呵呵~呂大人乃人才,只要繼續為朝廷盡忠本府決不會虧待,叨擾甚久本府也該告辭了。」

  一番客套後呂鴻成送走了韋康,回到議事大廳的他已見到蘇平川等人已在廳內等候,蘇平川也不待呂鴻成開口便直言說道:「看來韋家之人對君侯仍是相當提防,韋康此舉別有用心。」

  「若韋康真有意以升任刺史名義將姊夫調離弱水一帶也是無彷。」

  蘇平川話剛說完,此時一名女子立時接話,眾人聞聲朝門口定睛一瞧來者竟是六年前在河西富商李宏作主下與雷靛獨子雷駱成婚的李家長女.李敬萍,原來她與夫君雷駱聽聞韋康特意來至侯官一會呂鴻成,便與雷駱二人一同來至大廳內欲了解韋康來此所為何事,來此正好聽聞韋康所言之事便開口贊成。

  「娘子何以如此說?姊夫在居延與張掖屬國已經營十年有餘,如今根基日漸穩固若真應韋康所說接受刺史一職那便得前去姑藏城上任,若有個萬一......」雷駱見李敬萍開口贊同呂鴻成應該接受韋康安排,不解的說著。

  「敬萍此話可是另有用意?」一旁的雷銘似是已聽出端倪,開口詢問著。

  「銘叔莫急,姊夫可還記得當年先帝廢史立牧前州刺史所擁職權為何?」李敬萍笑說著。

  「先帝在位之時約中平五年(188年)前,州刺史一職仍然只是沒有固定治所的高級監察官吏,僅負責監督地方官員而且最初品秩只有六百石,待遇甚至不如縣級官員......但自黃巾之亂後,先帝為了鎮壓各地黃巾軍餘部及其它叛亂力量,將部分州刺史升為州牧,且刺史與州牧被授權統一掌管一州實際軍政大權,但卻促成了如今天下分裂的局面出現。州牧與刺史因此成為現今大漢地方行政最高級官員,權位凌駕太守之上,因此至今刺史有功往往可以晉升州牧。」呂鴻成解釋著昔日廢史立牧一說的由來。

  「敬萍之意可是指韋康已對君侯有所顧慮所以欲借此拔除君侯手上兵權?但老夫卻不認為這是韋康本意!」蘇平川已明嘹李敬萍所指為何,但對此事他卻有不同的看法,只見他續說道:「韋康自接任涼州刺史以來與其父韋端不同者是此人對君侯看的出頗為信任倚重,並不如韋端一般既用之又制之,自他上任至今君侯許多政令有賴他之支持方可排除財源等各方面力不從心的困窘,六年前雷、李二家連婚是他一手促成,就連這三年來馬騰與韓遂衝突日益嚴重,官員士族各自選邊押寶之情形下他仍是選擇信任君侯並將掃蕩河西境內逃兵盜匪之責託付予君侯,由此可見他對君侯之信任,今日突然如此必是韋端之授意!」

  「平川所言有理,韋端已無法嚇阻河西、隴右諸將擁兵自重但又不欲君侯藉韋康之手履建功績,他之用意必是認定君侯會與關中諸將連成一氣割地稱雄,所以想在君侯羽翼豐厚前將君侯調往武威郡擔任實際上僅餘監督權的州刺史一職。」雷銘亦是深表認同的說著。

  「姊夫,韋端從來就沒有信任過你,還記得八年前他作主興漢與雲真的親事嗎?他的目的本來就是藉機拉攏馬騰,鴻晏與韓玥的婚事也是他做主促成的,這兩件事還被韋端藉機做了個人情給馬騰與韓遂,在韋端眼裡我們只是個任他擺佈的祺子,他要韋康這麼作就是為不讓你脫出他的掌握!姊夫你想想,韋康雖是刺史名份但冀城在韋端的經營下兵權實際掌握在韋家人手上,你去姑藏城接任刺史一職但城內兵權都握在武威太守手裡,你這刺史根本沒有實權,韋端設這一局不過是要讓你這十年來的經營從頭來過,到時你還是得依附在韋家之下!」一想到這十多年來一直遭到韋端的擺弄,雷駱已非昔日年輕氣盛的少年,自也是看得出其中所排設的每一步用意為何。

  「相公所言雖有理,但姊夫若不去......只怕他日朝廷要發兵征討關西之時,姐夫也將會是朝廷欲鏟除的亂臣賊子,那姊夫多年來奉公守法便無意義。」李敬萍亦是直接點出呂鴻成面臨的訣擇。

  「你們的顧忌本侯明白,但不論如何拖延若朝廷真尋吏道下一紙詔令要本侯出任雍州刺史一職本侯還是得去......」

  「這正是君侯面臨的難題,吏道乃是官員每年的考課,每年年終各級主官都要考察掾屬的表現,按其能力高低、功勞大小作為遷降賞罰的依據,考課的結果上報,縣上報給郡,郡上報給州,就是”上計”所負責的職務之一,若韋康依君侯這八年來的考課上報朝廷力保君侯,只怕君侯也不能抗旨!」蘇平川冷靜的分析著。

  「所以姊夫更該愛惜名聲,姊夫於河西耕耘多年聲名甚佳,這名聲對姊夫而言便是轉機!」李敬萍再度說出了一大重點!

  「弟妹的意思本侯明白,本侯這就修書一封送往涼州府。」名聲啊~只要他行事依舊奉公守法尊從六條問事的約束,那河西諸將也無藉口可反對他之行事,只是這麼逼來他的言行得更加謹慎小心了,否則一個閃失就是予政敵彈核他的良機。

  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208)

  曹操經200年官渡之戰、207年北征烏桓,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戰爭。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

  於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

  派遣張遼、于禁、樂進等駐兵許都以南,準備南征。

  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

  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

  以罪名殺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七月秋,曹操親自南下,以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的話來說他是以「乘破袁紹之勢以下荊、吳」。

  八月,荊州劉表病逝,而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見,先抄捷徑輕裝前進,疾趨至宛、葉,另以趙儼為章陵太守,徒都監護軍,護張遼、于禁、張郃、朱靈、李典、馮楷、路招七軍。

  劉表之子、繼位荊州的劉琮知道這消息後,接受了蒯越、韓嵩及傅巽等遊說,投降曹操;當時已為九月,曹操大軍已到達新野。但曹操率軍南下的消息在當時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一直不知情,直至曹軍到達宛的附近時才發現:而劉琮此時已向曹操投降,卻不敢告訴劉備,劉備發現狀況不對,於是派親信詢問劉琮,這時劉琮才派宋忠告知劉備實情,劉備既驚駭又頗氣憤,只好立即棄樊城南逃。

  建安十二年(207年)之時,曹操便派曹仁南下襲擊新野,但被劉備軍擊退,此為歷史著名的長阪坡之戰。

  次年,在平定北方之後,曹操親自率軍南下荊州。當年八月,劉表病逝,次子劉琮即位後即不戰而降,駐紮在樊城的劉表客卿劉備聞訊向江陵撤退,同時通知關羽率水軍到江陵會合,民眾十餘萬隨行。

  九月,曹操聞訊派出曹純領虎豹騎五千急襲江陵,在當陽附近追上劉軍。

  劉備軍一觸即潰,劉備領導民眾逃走,令張飛率二十騎斷後。張飛以大喝嚇阻曹軍,使得趙雲有時間護送劉備妻甘夫人和劉禪逃回,劉備兩女被俘。劉備放棄轉往江陵的計劃,轉為前往江夏和劉表長子劉琦會合。

  劉備南走其間在渡河至襄陽時,劉備麾下諸葛亮曾勸他奪取襄陽,但劉備不忍心,繼續南走,另派關羽率船隊從水路前進。然而,劉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投歸劉備,隨劉備逃走,結果使劉備軍隊的速度大大減慢,只能日行十多里,有人勸劉備留下民眾,先走江陵,但劉備不願意。

  劉備既南走,劉琮麾下王威本勸劉琮反口,以奇兵擄獲曹操,乘勢奪得中原,可是劉琮不接納。當時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來到近江的曹操聽到了劉備南走的消息,深怕他得到江陵軍實,於是派樂進守襄陽、徐晃另屯樊,而自己則放棄輜重,親與曹純、曹休等率虎豹精騎五千追討劉備。

  起初,在江東的孫權接受魯肅的建議,借為劉表弔喪,而實際上探聽劉備等人的意向及消息。魯肅到達夏口,知道了曹操南下,於是日夜上路;待至南郡時,劉琮投降、劉備南逃的消息傳出。魯肅北走,在當陽長阪與劉備會面,勸說劉備與孫權連合,劉備聽從,轉向東行。然而追了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餘里的曹軍在長阪追上劉備,當時雖有十多萬眾,輜重數千,但士兵少。現在曹操到來,劉備便棄妻子,與張飛、趙雲、諸葛亮等數十騎逃走,曹軍於是奪得劉備軍馬、輜重、糧草不計其數,甚至擄獲劉備的兩個女兒。由於甘夫人與還是嬰孩的劉禪未能跟著一起逃走,於是趙雲走回北保護他們撤退,有人看到趙雲向北走,暗示趙雲投曹,劉備卻斷言不會,對趙雲十分信用,最後趙雲亦成功將甘夫人與劉禪救出。另一方面,張飛率領廿騎負責斷後,先拆下橋,在水邊橫矛立馬說:「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曹軍無人敢近,劉備得以逃生,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退至夏口。

  而曹操亦沒有繼續追擊劉備,而是趕往江陵。他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大力宣傳荊州「服從之功」,荊人因此侯者就有十五位,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而劉璋見曹操已得荊州,於是遣兵送交曹操,表示願意接受徵役。曹操便以接收回來的荊州水軍作資本,準備東征,有說目標仍是劉備,亦有指為順勢侵吞江東的孫權。賈詡勸說曹操宜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新佔地,可是曹操並沒有接納他的建議,裴松之亦認為賈詡之說「未合當時之宜」,曹操便留曹仁駐守江陵,自己親率大軍東征。

  在夏口,諸葛亮自薦與魯肅同回柴桑,向孫權求救。諸葛亮到達柴桑,先用二分法和激將法遊說孫權,孫權不願受制於曹操,但又擔心曹操勢強,不能匹敵,於是諸葛亮先說明劉備的軍力:「豫州(劉備)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然後分析出曹操的敗處:

  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北人不習水戰;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

  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合,肯定可以取勝,並明示日後將是三分天下,孫劉聯手抗曹的形勢,孫權於是立即答應,派周瑜、程普前往幫助劉備。

  不過,當時曹操形勢甚盛,以張昭為代表的東吳群臣主張投降,認為曹操託名漢相,挾天子以征四方,抵抗的話於理不合;曹操已佔長江,江東沒有天險可守;曹軍水陸俱下,勢力強大,江東沒有能力抵抗,所以勸孫權迎接曹操;曹操送來勸降書,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恐嚇意味極重。所以在軍事會議上,張昭為首的群臣建議投降曹操,孫權不置可否;魯肅趁孫權如廁機會,偷偷跟到孫權身邊,先指出張昭等不足以採用;又說他自己迎曹操,還可官至州郡,再暗示曹操沒有地方容下曾為一方之主的孫權。孫權大嘆張昭等人「甚失孤望」又表示認同魯肅的話,魯肅於是再建議追回往鄱陽的周瑜共商對策。

  周瑜回來後,亦認為應當抗曹,先後分析曹軍的弱點與諸葛亮的分析亦大致相同:

  曹軍疲憊不堪,必生疾病;天氣盛寒,馬無藁草;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捨棄鞍馬,不習水戰,不是中原人之利。

  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於是孫權心意堅決,並當眾拔劍切下桌角說:「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以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籌劃,率領黃蓋、韓當、呂蒙、凌統、甘寧、周泰、呂範等及三萬兵沿江而上,與劉備共同抗曹。

  在曹營,許多人都認為孫權不敢抵抗曹操,會殺掉劉備,而從曹操的勸降書中亦透露出這種想法,但程昱卻認為正因孫權之名未足而令人憚忌,而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又是萬人敵,孫權必會資助劉備,用劉備之名來對抗曹操。

  後來孫劉聯盟,程昱估計無誤。

  周瑜率領的軍隊在夏口不久與劉備會合。然後兩軍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鬥力較弱,又在沿江東弄時,已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不利。曹操不得不把軍隊「引次江北」,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雙相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火攻:「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並即決定讓黃蓋用詐降接近曹操戰船。

  至戰日,黃蓋準備了十艘輕利之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旌旗龍幡。當時東南風急,十艘船在中江順風而前,黃蓋手鋸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

  「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在對岸的孫劉聯軍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救,當即自焚餘船,引軍退走。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曹操沿華容小道,向江陵方向退卻,地方史與傳說中曹操戰敗逃亡時被關羽在華容釋放,劉備想追已來不及了。曹操至江陵城下,恐後方不穩,自還北方,曹仁等繼續留守,而以滿寵屯於當陽。

  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赤壁戰後,曹操帶兵退回北方,從此致力經營北方,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南下荊州。曹操集團也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亦開始為自己的勢力而進攻曹操之地。

  孫權親率大軍北攻合肥,卻中計退兵;周瑜等亦進攻曹仁留守的江陵,隔江對峙,周瑜另遣甘寧襲取夷陵,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呂蒙之計,留淩統守後,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之圍解決後,即引到北岸。吳軍先鋒先包圍前來迎戰的曹仁部將牛金,後來反被曹仁兩次突入救出自軍。後雙方剋期大戰。周瑜親自跨馬擽陣,卻被流矢射中右脅,頗為重傷,於是退還。後曹仁知道周瑜臥未起,勒兵到吳陣。周瑜便起來,案行軍營,激揚吏士,曹仁於是退回。以後雙方處於對峙,呂蒙後來曾說:「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可見亦因內部矛盾,令江陵久攻不下。

  另一方面,劉備於是上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南下荊州南部,包括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投降,拔擢諸葛亮負責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劉備於是再到江陵幫助周瑜,向其以張飛及一千人借得二千兵,派關羽、蘇飛二千人等到夏水等阻絕曹仁逃路。

  但江陵久攻不下,曹操遣派六軍攻擊江陵周遭活動的劉備軍,關羽數度越過夏水深入曹軍的防線數百里進攻漢津等地。徐晃與滿寵與其交戰未果,在樂進、江夏的文聘增援反攻漢津,關羽於是撤退。劉備另遣他絕北道,切斷襄陽與江陵間的通道。汝南太守李通率眾來援,親自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曹仁軍,勇冠諸將。終於一年的時間後,無力再戰的曹仁被迫撤退,周瑜進駐江陵。

  孫權仼命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冮夏太守,全柔為桂陽太守。而周瑜則分公安給劉備屯駐。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