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7 14:45:01gml1998

邁向雙語國 打造未來人才的國際力

隨著政府大力推動雙語國家政策,加上高中生赴海外升學逐年增加的趨勢,從小學到高中,國際教育正展開新貌。讓孩子養成「與國際接軌」的能力轉奶粉肚痾

 

1月11日,台灣總統大選,有百位來自四十個不同國家的密涅瓦大學(Minerva School)學生,各自進到台灣人家中一起看開票。總部在舊金山的密涅瓦大學是所創新大學,設計讓學生到七個不同國家學習,看重學生的全球經驗。

 

密涅瓦大學大二生黃岳涵剛結束在首爾的學習。學校移地學習規劃,他感受到的是要培養大家的異國適應力,以及能在不同城市建立人脈;另外是刺激思考:為什麼首爾如此保有宮殿文化?為什麼韓國重視位階?「在新環境看一個城市,很多事會從頭開始想,」他說BB無便便

 

探究世界、學習理解不同觀點、與多元背景的人溝通等能力,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中被稱作「全球素養」(Global competence),而這些素養以及適應變動的能力,也被世界經濟論壇視為二十一世紀人才必備能力。

 

培養出具有全球素養與視野的人才,對少子化的台灣來說,很重要。「台灣不是島,台灣應該是海洋,海洋最重要的價值是『出去』,」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曾在去年《親子天下》教育創新國際年會如此說。(簡立峰演說全文)

 

他認為,台灣孩子需要養成「移動」的能力,不一定是腳要走動,而是「眼睛、腦袋跟著動」,看得更多、想得更遠。另一場演講中他也提醒:「以後沒有『台灣的』人才,只有世界的人才,和不能被世界找到的人才去暗瘡印方法。」

 

往世界闖,台灣的年輕世代也已為之嚮往。近幾年,高中職生赴海外求學的人數不斷成長。教育部資料顯示,高中職生畢業後赴境外升學人數五年來成長一倍,2013年赴境外升學人數為1067人,2018年則達到2163人。往海外升學,成為愈來愈多學生的選擇。

 

《Cheers》雜誌去年針對18至24歲族群做「Z世代全方位萬人調查」。這群1995年、網路誕生元年後出生的世代,有意願到海外工作的人超過七成,賺取更高的薪水、嚮往異國生活、培養國際競爭力是三大原因。《Cheers》總編輯盧智芳表示,Z世代的移動力、跨國意願,都比上個世代來得強。

 

談到要培養孩子的國際移動力、開展國際視野,許多家長可能會覺得要「口袋夠深」、把孩子送到私校,才可能養成這些「與國際接軌」的能力。不過,最近台灣公校已有許多課程、管道與資源,讓學生有機會與世界連結,展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