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是家喻戶曉、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每則故事的孝行不盡相同,於當今也不全然合時宜,但仍會被成當盡孝道的教材。現今社會,走一趟醫院會發現,兒童病房裡「孝順」的父母進進出出,老年病房裡孝子賢孫的探視卻不如兒童病房。一位母親可看顧多位子女,但社會版面裡卻常見多位兒女照顧不了一雙父母,甚至為爭奪父母財產而起爭執之事。
佛教提倡孝敬父母,父母恩重難報。蓮池大師對於孝分為上、中、下三等,對父母甘旨侍奉、生養死葬,是小孝;光宗耀祖、顯耀門庭,是中孝;引導父母脫離輪迴,才是大孝。
舍弟因故與家父起爭執,在同一屋簷下生活,卻視對方如空氣般已一年半載,家母為此煩惱,要我寫單請示,期盼以經文化解他倆彼此的結。精舍回覆要兩人同時至精舍,化解腦識中的干擾。當時,要家父與舍弟同時移動數百公里至精舍,無疑是水中撈月。
我不時對舍弟提醒:「別忘了自己為人子女應有的本分!」雖不需要不當的順從父母,但忤逆不孝,甚至逆倫成為社會版面裡的弒父弒母,是人神所共憤!畢竟,孝是倫理道德實踐的根本,人若不孝,何以為人?孝,促進了家庭和諧健全,維繫了社會倫理道德。精舍提倡誦唸的《六祖壇經》,六祖惠能大師認為「自性自悟」是修行唯一的路。縱使菩薩短暫化解家父與舍弟的干擾,但如果彼此的脾氣、習性不改,同樣的衝突仍會再上演。
人生短暫,不論對錯只求圓滿,不需處處針鋒相對,最好的修行,就是從自身做起,從而影響身旁的人。或許旁人的點醒奏效,進而提升了心性,家父與舍弟彼此破冰了,這應算是今年結束前最棒的事了。
(分享完畢)
人與人之間,無論是家人、朋友或是同事,都需要互相包容,對對方著想,彼此才能相處得更為和諧、融洽。遇到任何困難或意見相左,都需要好好溝通,而不是不停爭執、針鋒相對。
家是我們的避風港,有緣成為一家人,無論是因為報恩、報仇、討債或還債而相聚,無論父母怎麼對待自己,雙方有沒有業力相欠,身為子女,都要盡到自己孝順的本份。畢竟父母將孩子撫養長大真的不容易,不論是付出時間、金錢,還是教育、陪伴和照顧孩子,都需要犧牲很多自己的喜好和夢想,所以孩子能夠長大成人,真的要懂得感恩父母、孝順父母。
《論語》〈為政篇〉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為政篇〉「孟懿子問孝。」孔子答復:「無違。」孔子認為光是幫忙父母做事,有好吃的食物讓父母先吃,都還稱不上孝順,還要做到不忤逆、頂撞、冒犯父母。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抵不上家庭的失敗;家要先照顧圓滿,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家齊國治,天下就平。為人子女,就是要孝順父母,父母看重的是子女孝順的心和尊重,故要對父母晨昏定省、虛寒問暖。」真正的孝順是要從心上為父母著想,和顏悅色地對待父母,善體親心,絕不能像有緣人的弟弟一樣,將父親當作空氣般,無視他的存在,使父親傷心,母親擔心。
親子之間偶爾會有意見相左,父母不是聖人,也可能做錯事情。《弟子規》說:「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身為子女應該要用好的口氣、態度委婉且有耐心、反覆地向父母勸說, 以誠對待任何人事物,事情方有解決的餘地。
《弟子規》說:「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子女不應該因為父母對待自己的行為好壞而決定是否孝順。《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孝順父母是基本的修行,修行與孝順是兩回事,是不相違背的,孝順是為人子女的責任,孝順父母是應該的;若很孝順父母,但父母待你不好,這也是佛菩薩安排的磨鍊。」此外,當別人待自己不好,就要想起弘一大師曾說的話:「別人如何待我,是我的因果;我如何待人,是我的修行。」父母待自己不好,通常是我們欠父母,如果我們起了憎恨與報復心,這相欠的業力就無法消去。我們反而要因此加倍關心父母、問候與瞭解父母的需求,常常送父母他們需要的東西,才能改善彼此的關係。
印象中,每次小編回家鄉,父母都會準備大包、小包各種水果、食物讓小編帶回家,這就是父母愛護子女的天性,明明孩子都可以自己買,但他們就是會擔心,想把好東西都讓孩子帶回去,但我們為人子女,又有多少人能像父母待我們一樣反饋他們、為父母著想呢?
小編看到有緣人文中的一段話格外感慨:「一位母親可看顧多位子女,但社會版面裡卻常見多位兒女照顧不了一雙父母,甚至為爭奪父母財產而起爭執之事。」父母在孩子小時候付出了一切,把所有好的東西都留給子女,關心子女,希望他們過得好,但當他們年紀大時,嫌棄他們的存在,覺得要照顧、付醫藥費、陪伴他們是多麻煩、浪費的事,忘記自己從小是如何被父母把屎把尿地長大,忘記父母扶養自己長大的恩情。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沒有生過孩子,大多難以感念父母細心呵護我們長大的辛勞,或體會這般的恩情是如此的偉大,無論父母如何對待你,都要懷感恩心,感謝他們的付出,讓你有個人身可以好好修行。」
多虧有緣人學佛修行,提點弟弟為人子女應盡孝道的本分,加上精舍佛菩薩和阿伯的幫忙,父親與弟弟終於破冰,結束家中長達一年半的冰風暴,但兩人的心態還是需要磨合,要持續依照經文修正自己,繼續努力。有緣人的故事讓我們心生反省和警惕,不要步上有緣人弟弟的後塵。
一家人有什麼事說開就好,如果家人間有難以解開的爭執、誤會,建議可以透過網路問事,請示該情況是否為干擾或業力相欠,佛菩薩開示因果業由後,如果是需要唸經的就趕緊唸經,如果是干擾需要精舍專門處理的,也趕緊處理,很多時候誤會不解開,累積長時間就真的很難解開了。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天下就算有不是的父母,子女還是要孝順。父母造他的業,您必須修您的行,盡好為人子女的本分。如果陷入困境時,不妨唸唸《地藏經》,向地藏王菩薩學習孝順父母。
《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人生苦短,千萬不要等到父母亡故,才來感嘆生前未能盡孝,為時已晚。記得把握當下,孝順父母。
最後,您有多久沒跟父母問候了呢?打個電話回家,或直接回家探望父母吧!回家時順便跟父母分享因果故事,說唸佛、唸經的好處,渡父母學佛聞法,向蓮池大師說的大孝,邁開關鍵性的第一步吧!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