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21 22:50:41燕月鶯

產業龍頭20年成長大驚奇

產業龍頭20年成長大驚奇

二十年來,台灣企業不斷創造傳奇,
它們從中小企業變身產業龍頭,
一舉一動都牽動台灣未來競爭力的方向。

文/陳宏印

過去二十年來,國營龍頭變化不大,但仔細一看,民營龍頭卻是風起雲湧。

具政策使命的國營事業,通常先進入市場形成寡佔優勢,並擁有政府資源,因此規模較民營企業大。如中國石油、台灣電力分別是製造業與服務業二十年的第一,中華郵政也直到一九九七年才讓出金融業第一給國泰人壽。

領導者是民營龍頭的關鍵

中研院經濟所副所長陳明郎分析,台灣產業發展多半由政府主導,政府選對產業、技術就成功了一半,另外一半則是選對領導者。

「選對領導者,民營企業就會起來。石化業的台塑集團與半導體業的台積電就是最好的例子,」陳明郎說。

這些領導者的特質則是充滿願景,並且一板一眼、紀律嚴明。「一板一眼的人才會成功,」政治大學金融系主任沈中華說。

最一板一眼的代表,是每天三點半起床練氣功的經營之神王永慶。

八○年代初,政府解除石化中間原料禁令,台塑得以打破多項石化產品的獨佔,集團裡的南亞塑膠因此自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七年當了十三年民營製造龍頭。

追求完美、堅持原則的IC教父張忠謀是另一個標竿。

一九八七年,政府集資百億成立台積電,台灣半導體工業尚在起步,僅有的聯電營業額十億元。今年一千大半導體產值近一兆兩千億,佔一千大營收一一.四%。

這是因為張忠謀改變半導體產業遊戲規則,專事晶圓代工製造。不僅讓台積電成為全球晶圓廠龍頭,更帶起台灣半導體業蓬勃發展。

宏碁與鴻海則是中小企業變龍頭的傳奇。他們的成功,來自於全球資訊業的變化,也象徵政府在產業地位式微。用願景驅動台灣資訊業的施振榮,在全球低價電腦的風潮下,以品牌、代工與研發串起微笑曲線,卯足勁帶領宏碁電腦國際化,讓宏電在九八與九九年成為民營製造業龍頭。

以軍事化管理打贏商場硬仗的郭台銘,則又與施振榮截然不同。二十一世紀微利時代開始後,專事代工、以規模換取利潤的鴻海精密,在完成電子、系統組裝與通訊網路的橫向整合之後,於二○○一年登上民營製造龍頭寶座,去年起更成為全球最大的EMS(電子專業服務)代工廠。

過去的服務業更處處可見政府干預的寡佔影子。

目前仍帶有官方色彩的中華電信年年都是服務業第二名,第三名則由中華航空與和泰汽車輪流上榜。

台灣市場小,內需為主的服務業規模都不大。若沒有跨出台灣,要擁有管理大量規模的能力是難上加難。

中研院人文社科中心研究員瞿宛文說,這是因為服務業難以規格化,不易出現像製造業明顯的經濟規模。

但現在服務業龍頭之爭似乎開始進入規模化、白熱化的全球競爭。

代理韓國三星電子液晶面板與DRAM的台灣三星電子,以及從製造轉型服務,成功經營全球品牌的宏碁,今年營收都突破一千億。

品牌、規模與國際市場,是宏碁與台灣三星電子共同的特色,也是將來要成為服務業龍頭的關鍵。

「做為一個資訊科技產品的世界品牌,我們是覺得有無限的潛能,」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充滿信心的說。

相較於製造業與服務業都開始擁抱全球,金融業受限於法令與經營能力,只能在台灣彼此廝殺。

能力愈大,責任愈大

政府目前對金融機構到對岸經營仍有諸多限制,使得金融業者大嘆無法「力用中國」。

但沈中華指出,「經營能力比開放重要。每次開放後,都用舊思維經營新環境,競爭力自然無法提升。」

在這樣的環境下,國泰人壽及國泰金控在二十年間,以營業收入排名,一共當了十九次的第一名。(一九八六年第一名為郵政儲金匯業局)

主要因為保險是特許行業,國壽更是開放之初、寡佔市場的先行者。

「大者恆大,國泰應該是沒有人追得上了,」一位產業觀察家說。

風靡華人世界與好萊塢的電影「功夫」有句台詞,「能力愈大,責任愈大。」龍頭現在的一舉一動,都應該為台灣未來競爭力找出方向。

「應該把現有人才的格局、視野、思維重新提升,進而將產業整合後釋放資源,創造出新價值,」宏碁退休後,改做創投的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語重心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