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12 02:42:37不存在的騎士

馬康多推薦—紀錄片 「狂飆的世代-台灣學運」

放映時間: 94年3月8日起每週二22:00-23:00,翌日14:00-15:00重播

簡介:

台灣民主的巨輪之能走到今日,其中勇於衝撞僵老陳腐體制與政治禁忌的知識青年無疑是最大的推手。從1920年代的蔣渭水到1990年代的「野百合」,前仆後繼的學生運動,化為台灣社會的民主改革力量;那一段「衝撞」的歷史,是狂飆世代的熱血青年為自己更為這塊土地找出路的歷史。在三月學潮即將屆滿15週年的時刻,公視推出「狂飆的世代-台灣學運」系列,將帶我們重新審視那段歷史,今天享有極大自由民主的台灣人,都好好溫習這段過去!
(引用自公視電子報,詳情請參閱 http://www.pts.org.tw/~web02/age/


騎士說:

「有時,歷史的功能是讓我們知道曾有的光榮,知道一百分的模樣,所以不會因為現在的五十分而自得意滿。」這句話,出自楊照之口。放在這裡,作引言相當適合。
還記得去年的三二零後,學生再次靜坐的畫面吧!想必也記得有些譏諷的言語:「這哪是野百合,這不過是個爛菊花。」「哪有接力絕食的,這跟減肥營有何兩樣!」口出此言者,某些是躬逢野百合的盛會。(總是不解為何那時國小的我,竟對郝柏村還蠻有好感。)但多數是來自藍綠標籤的投射。因為,我們的教育過程中,根本沒機會去認識曾有的光榮。

歷史課本裡有蔣渭水、林獻堂,有新民日報,有全民歡天喜地迎接國軍來台。但沒有郭琇琮、鍾浩東,沒有二十一師登陸台灣,沒有四六事件學生以餐盤與警方的對抗。而地下黨、台灣共產黨、國際歌,這些竟成具有異國情調的名詞。

而這番教育的清洗,毋寧是相當成功的。既使現在已有了二二八的紀念及白色恐怖的平反,但「左」的概念,卻始終在台灣缺席。因此只問統獨,只問藍綠,沒有階級,沒有穿透帝國式資本主義的本事。(或也因此<革命前的摩托車之旅>的票房才會遠輸給<全民情聖>吧!)

當週三下午,一個人在宿舍的交誼廳裡,靜靜著看著一張張我本該熟悉、本該尊崇的面孔,耳邊響起的陳達的思想起:「喲,你們嗣小後來的啊,心肝不知生什款!」他們犧牲了青春,敲擊出我們能恣意的在BBS、BLOG、MYPAPER發表文字的權力。但我們利用這些權力所做出的事,真的值得他們那時的犧牲嗎?

引段計程車司機音樂人沈懷一的文字:
「更久遠以前,也有一些先行者,武裝了思想,他們沒有投降。

如今,魂魄就在這島嶼的天上憂鬱籠聚!

有時他們落淚,有時痛哭,因為

他們的下一代早已被馴服!」

再偷句Che的台詞:「我怎麼去懷念那些我並不明白的事!」只希望能把握這個機會,重建你的認識,拼湊真實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