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07 03:08:52禪僧:賭徒

卡普樂,禪:西方的黎明

科技愈來愈發達,物質愈豐裕,我們的靈魂反愈貧乏,精神愈空虛
因為科技進步的後果就是否定上帝存在,我們依靠物質主義,追求剎那歡愉

但是,真的就是這樣的嗎?不是啊!
物質根本是身外物、擺設,人最基本的需要維持生命是吃
原始人根本連睡覺都不敢,害怕被襲,我想原始人不睡覺時都在禪定狀態的,哈
我們不斷作業,無論科學及醫學怎麼樣進步,佛的教義卻愈堅固
因為佛已解釋一切宇宙人生真理,人不是一世論的
萬物都是因緣和合,暫存因果輪迴寄生的

佛教的是智慧,做人的快樂之道,許多時,多聞佛法,無明煩惱不禁一掃而空
從佛法中我總能清洗內心的塵埃,離苦得樂,除了戒賭之外
因為對我於言,杜思妥也夫斯基就是我的神我的上帝我永恆的皈依
因為他寫出各種人性,我常想為什麼杜思妥也夫斯基為什麼要一生懷疑上帝?
不去擁抱佛,也許當時俄羅斯的他沒有緣份接觸到佛教

原來美國禪師卡普樂年輕時亦是大量閱讀杜思也夫斯基的作品

到底人是有沒有靈魂的呢?答案是有的
醫學證明人死後身體會減輕,魂魄會出竅
到底人是有沒有我呢?答案是沒有的
我是假的,是由小到大日積月累的習氣所成的
而他又在因時因境因人念念在變
我不喜歡自已,所以不喜歡照鏡,相有心生,我的相有股沉重的邪氣
所以人到底還是減少作業,小心下世報應
其實,今天就是今生,明天就是來世,昨天就是前世

我常常觀察別人,反問自己的心為什麼自已會如此
我喜歡挖探自已的內心世界,對人最有興趣
我常自已跟自已的內心不斷對話,為什麼?因為?諸如此類
許多時總把前因後果來回想來想去,最終得到的答案只有做或不做

我想,我前世可能是一個賭徒,也許是一個隱士在山林嚐百草飲酒賦詞作詩
又可能是一個浪跡天涯四處行乞的流浪漢,還可能是雲遊四海度化世人的禪師

這些人物都是有共通之處,喜歡無拘無束,靠精神思想來生活的孤獨者
因為我總覺人只能在孤獨中發現自已,那是一種穿透生命的美

我喜歡禪的活潑多變,答案是要自已去參悟,我喜歡禪的反邏輯,不按理出牌
我喜歡禪師的吆喝,其實禪是很簡單的,只是人的心想多了變複雜化,許多時,迷悟在一念,心靜一切皆可通



一些中國古代禪師的對話

問:"如何是佛?"
師曰: "勤耕田"

曰: "學人不會"
師曰: "早收禾"

問:"如何是道?"
師曰: "車碾馬踏"

問:"如何是道?"
師曰: "斜街曲巷"

曰: "如何是道中人?"
師曰: "百藝百窮"


曰: "如何是道中人?"
師曰: "橫眠豎坐"

問:"如何是道?"
師曰: "枯木里龍吟"

曰: "如何是道中人?"
師曰: "骷髏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