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4 21:13:59George

鄉土行腳 – 我對<環島千里步道>「是什麼?您能做些什麼?」的

◎參加第三次沙龍會議之後的一些釐清
我在2006/05/25寫成「我對<環島千里步道>是什麼?您能做些什麼?的認知」一文,提出個人對<環島千里步道>認知與期待的心中數言。在我完稿之後上千里步道網頁悉閱網頁論壇於2006/05/29所發佈黃武雄教授<從千里步道談環保運動---致所有關心「千里步道」運動朋友的一封公開信>一文,這是我從初次參與此一運動以來(2006/05/08智庫沙龍會議),在歷經多次聆聽黃教授與諸多先進對<環島千里步道>的闡述之後,我認為這一篇黃教授藉由答覆二位運動質疑者觀點的公開函文,是最能將他多年來對此所形塑的價值清晰舖陳的敘述。(敬請參閱千里步道網頁http://www.tmitrail.org.tw/index.asp
其實這些日子以來社會各界對此一運動所持正、反立場都有,這本來就是多元社會的常態。我閱讀了黃教授公開信一文之後再檢視自己所撰內容,對照個人理念基本上與黃教授是契合的,因而心想不必再多此一舉將個人拙文發佈了。不意在6月2日我參與第三次智庫沙龍討論會,席間我發言發抒個人近年推展行腳鄉土的內心感受以及我對千里步道運動的期待,我亦表達個人認為此一運動推行的最難之處在於倡導鼓勵國人培養行路風氣與親近自然的興趣,言畢之前同時將我們「趴趴走」的2006/06/03基隆河探源行程告知與會朋友,希冀呼朋引伴一起行腳鄉土自然。也許是我表達不暢所致,黃教授在答覆提問與討論的發言中,言及他在歷經多次對於<環島千里步道>如何具體建構的想法之後,還是有人不清楚路線規劃的具體做法。對此,黃教授似乎有些許無奈而長嘆數聲!而我認為他或是誤會了,我個人經由多次聆聽先進們的表述之後撰文發表於個人部落格做為投入此一運動的號召響應。我清楚知道具體的步道建構,未來必然會先出現一條環島主幹線,之後再逐步與各區域的網路支線連結。
然而我希冀於自己能對此運動付出努力的乃在於「軟體」的部分,如果說建構這一條有形的千里步道是硬體工程,那麼所謂「軟體」即是提倡國人同胞喜歡親近自然,進而培養國人喜歡以雙腳行路、喜愛以踐履自然為生活提升之內涵。在我個人的認知與經驗之中,對於「知行合一」的哲學實踐,我以為知、行是相互為用,不應以知難而輕行易或意反之。以此檢視個人參與<環島千里步道>運動以來,幾次智庫沙龍討論會所聽聞,夸夸而論於生態、環保、文化、公民意識等議題者多有所在,我對這些先進的參與熱忱與精闢之見持感佩態度。然也不掩對於如何落實國人踐履行腳的見地闕如而失望!坦白說,就過去長久的台灣社會文化表現來看,我們欠缺的是實踐內涵的文化素養,坐而言我們很強然起而行我們很弱。我真的無意於批評而是真期待我們的工作推動者能重視此一層面之規劃並推廣之,0611的千里步道開步走是一個起步,就我個人所見所有參與的志工朋友都盡心盡力於工作的規劃、執行,希望開步之後我們能每月行之,甚而每週行之。從我們自己身體力行開始,從熱忱招呼周遭的親朋來開啟此一運動的另一重要使命工作,不知大家以為如何?
其實,走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可是就因為它太簡單而易被忽視,親近自然天地是最便宜的「消費」,卻因為「便宜」而不討多數人之喜。綜合上述所因,最簡單的加上最便宜的反而就變成最困難之事!要推動使之成為社會之風絕對是需要集眾人智慧並付之行動的大事。這是我的看法,簡單扼要也沒什麼學問,和以下我用幾天時間寫成的洋洋灑灑長論相比,我倒覺得這可能實用得多。
最後,感謝千里步道工作小組的成員黃小姐昨日帶著她可愛的五歲兒子和我一起出遊行腳,從基隆河源頭的分水崙開步一路走到平溪的聚落老街,其間鳥語花香與潺潺溪流,而平溪獨有的壯觀單面山地形是百看不厭的,我將黃小姐牽著孩子的影像列於上,我從影像之中解讀許多人生意涵也看到人間美好的事物!
appple 2007-11-10 17:03:56

左岸文化新書:【走路 - 給我一條千里步道】
誠品書店十一月選書
紀政/徐璐/李偉文誠摯推薦
http://www.tmitrail.org.tw/TC/Page_Show.asp?Page_ID=660


走路,敲開生命的十三道門,這本書是關於十三個人在走路中發現的祕密。

其實修士或高僧,最初也是一個人在山林裡坐著、坐著,直到清澈地看見生命萬象的源頭,在滾滾紅塵中,你也可以走著,走著,走過住家附近的花園,走進市郊的森林小徑,你越走越遠,自己素樸的面容越清晰,而生活中的煩憂也如雲般散去。

清華大學的李丁讚教授,經常行走於大學校園,凝視一朵小花,赫然發現花其實會回應,奇妙的靈魂之水流動在相視的兩個生命體間,蔚為一條生命的河流,於是他開始溫柔地凝視校園的流浪狗,溫柔地凝視人,奇妙的生命現象一個個的發生,你多久沒有與家人圍在一起,溫柔地看彼此的臉?溫馨家庭的起點,或許就藏在他揭露的祕密裡。

吳明益教授,走出中央山脈下如詩的東華大學校園,沿著東台灣的海邊,漫無目的的流浪,夜來了,他躲在睡袋裡睡在別人的屋簷下,或是躺在沙灘上,聽著滿天的星星對他說話,滿足地睡去,直到曙光輕輕揭開他的眼簾,然後他沿著蘇花間的曠世美景而走,遇見一隻迷途的松鼠,展開一場大小生物間的浪漫邂逅。

梵體劇場總監吳文翠走一條自我實現的表演之路,十四年來,她每年都從美麗的白沙屯走到北港的文化小鎮,在四百公里路的漫行中,她一步步聽見了從大地從腳底傳到靈魂的聲響,於是她在孤獨的表演之路上,越走越堅定,只為聽見同樣的生命樂曲。

作家阿寶,一個女孩離開台灣流浪,從四川走過西藏、印度到尼泊爾,在旅途中她究竟頓悟了什麼,讓她走回台灣後,決定在梨山上租一塊桃花源,告別都市文明的電燈,夜晚點油燈照明,反璞歸真地過生活呢?

你所喜愛的作家小野,從住家前一棵被砍的台灣赤楊樹,開始與你分享一段精彩絕倫故事;嘉義縣文化局局長鍾永豐將為你吟詠一首螢火蟲在路旁點燈,水牛緩緩陪你而行,充滿親情淚水的走路之歌; 本書編輯吳寧馨有一段在復興鄉巴陵,一個盛產水蜜桃小村落的悠閒山居歲月。

東吳大學石計生教授從走路,慢慢地走,走到心靈與身體合一的體驗,他的同事裴元領也是一個喜歡慢走的教授,從走路中間漸漸領略慢慢接近萬物時的慢活奧妙,還有即興走路帶來的人生驚奇,東華大學的蔡建福教授則從現代台灣人親密關係的危急談起,談到了快速節奏帶來的人際疏離,而慢行則是最後的救贖。

銘傳大學路仁教授將帶你去聆聽歐洲的航海家發現台灣時,他最初最單純的感動聲音,帶你回到當初的船上,再一次為美麗島嶼的願景築夢;這個夢已經化成黃武雄教授筆下的一條,蜿蜒繞過台灣的山水與文化古蹟的千里步道;千里步道執行長周聖心則在走步道中,走回了一段年少輕狂的記憶,一位小女孩為了濟弱扶傾的夢想過的青春歲月,如今她更為編織千里步道這個台灣大夢而走。

等你,在這本書的夢中。

詩芳 2006-06-15 15:51:28

其實不是因為走路太簡單便宜 大家不屑 是因為走路花力氣 為了對抗病魔或肥胖的人也許會願意多走路 不為生計忙碌的空閒老人可能願意走路 對於大多數分秒必爭的都市人 很難愛上吧 都是不得以才去走的 上班族習慣冷氣享受舒適 勞動階層無剩餘體力多走路 到底誰才走路的主要階層呢? 我猜答案是:小朋友 大概只有小朋友能不為任何理由 就是喜歡走路 yoyo就是愛走路的小孩喔 那天和大家一起走路的感覺 讓我很難忘 雖然跟很多人初次見面 但是每張和善的臉孔都烙印在我心裡 下次還要再帶yoyo一起去 聽三元兄和George哥嫂說大自然的故事

傑西 2006-06-09 19:58:53

關於:....『..親近自然天地是最便宜的「消費」,卻因為「便宜」而不討多數人之喜..』,我個人覺得是有幾個因素影響到,1.「時間」..要花很多時間,然後適合白天活動,2.「地點」..好地點可能不在手邊,3.「吸引力」..目前社會現象是追求「速食」「速食的快樂」「較為猛烈的快樂」.....回歸自然的吸引力比不上「電視」「電腦」「網路」........創造開發「走向大自然」的魅力出來,是首要課題!... 個人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