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3 17:24:39George

植物行腳 – 數位影像自娛;一種彌補的心情

(上圖為唇形花科的紫花九層塔的花冠特寫,下圖為其油畫特效.請參考我的相本,有較佳的觀賞尺寸)

對我來說,植物攝影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我身處野地之中,無論是宏觀的景或者是微觀的物,從觀景窗(這名詞說慣了,其實現在應該要說LCD MONITOR)看世界,我已經習慣於隨時隨地融入微妙的光線變化、透視空間的維度改變、或者在些微時間差裡的速度動感。這一切都是當我開始接觸攝影時所無法想像的事。在三十年前的攝影工具條件下,當快門按下的瞬間,就決定影像捕捉時的所有光學條件,這些光線與底片之間相互的「對話」,真的都是在「黑箱」中作業的。再有經驗的攝影者總有部分靠的是運氣!然而現在因為電腦試算能力以及記憶體的「功力高強」,我們在按下快門之前,就能夠經由觀景窗觀察到所有光學條件的微妙變化,而這只是現代攝影的「前製作」階段。至於所謂的「後製作」階段就是當影像被儲存在電腦硬碟之後的「後續工程」了。在後續工程階段就有賴各個不同版本的影像處理軟體。我個人常用的有Photoshop以及ACDSee這兩種軟體。


今天要展示幾組我拍攝的植物。每一組中的「A圖」都是原本我要將之Delete掉的淘汰品,而「B圖」是我經過ACDSee的影像特效處理過後的所得。對我來說,有著一種「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樂趣,同時帶給我一種「彌補」的心情!
怎麼說呢?我小時後其實蠻喜歡塗鴉,喜歡將眼睛所看到的東西畫下來。只是我不知道為何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就逐漸地「忘了」喜歡畫畫這事兒。不過,到今天我還是喜歡欣賞繪畫作品,尤其印象派的繪畫是我最喜愛的。我意外地發現將「不良品」經由影像軟體處理之後,這些「不良品」竟然都頗有「大師之作」的水準。同時我認為這可以運用在美術以及特殊教育,在美術教學上提供給孩子們對於色彩的彩度、亮度、對比的細微變化觀察一定有莫大助益,同時讓孩子對於運用畫筆筆刷力道運用也有極好的啟發。而特殊教育的運用可以讓色彩的奇妙變化,從引發孩子的視覺刺激,進而導引與孩子表達、互動學習的可能性。我將這樣的想法告訴內人陳老師,希望能對自閉兒的教學提供助益。

(上圖為淡水水源里竹圍子8號李宅全景攝影,下圖為小幅度油畫特效)
因此,我今天挑選兩個比對組讓朋友們參考,如果你們慣用以數位相機捕捉影像,建議您也試一試影像軟體來盡情享受影像「加工」的樂趣!最起碼自娛也娛人,若有好的作品出爐,加框之後的小尺寸可做為桌上擺設,而大尺寸的作品可以掛上牆壁以「大師之作」等同視之,豈不快哉!

上述的「加工」樂趣,帶給我一種「彌補」的心情,撫慰了我拙於繪畫的缺憾。看著自己所創作出來的「繪畫」,真覺得有大師的水準呢!不過這一切總結於一句曾經流行的電視廣告詞:
「爾講啥貨?電腦也會曉挑土豆哦?」看來,電腦快無所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