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人肩膀上堆積木
日本創作者使用AI生成一系列美照
看來小模真的要失業了.
ChatGPT面世即將三個月,不僅促使科技大廠微軟、
Google爭相推出類似產品,國科會也宣布,
將自行研發台灣版ChatGPT,加入這場科技競逐。
其實,以ChatGPT的研發經驗,
訓練一次模型上看一千萬美元,如果程式修改,
重新訓練又要再付出一千萬美元,
當模型大量使用、不斷迭代,成本更高,
這又會是一場大國才玩得起的競賽,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甚至說,這是AI的「iPhone時刻」。
iPhone在二○○七年橫空出世,帶動了行動網路發展,
世界開發出超過七百萬種手機App。
台灣新創或許可以想,與其模仿打造ChatGPT,
不如怎麼善用它?練習在現有的巨人肩膀上堆積木。
當AI模型雲端化,成為全世界共用平台,
會快速規模化,越來越聰明。
今日人類把知識成果放在網路上,
讓ChatGPT吸收成資料庫;未來人類隨時出考題給它,
讓它從錯中學,一起把它鍛鍊成最聰明的大腦。
有了這最強大腦,全世界新創應該已經想著,
怎麼開展出下一階段AI應用。十多年前,
「雲端」概念剛興起,就有個故事值得借鏡。
當時一家名為Snapchat的公司,
靠著經營照片分享社群崛起,
當他們擁有兩億個使用者,
公司員工卻只有二、三十人,
其中九成都在寫前端介面,
負責提供使用者好的體驗。
它怎麼能做到精簡?
因為它是Google雲端服務(以下簡稱為GCP)
的第一批大客戶,
它把心力放在形塑好的使用氛圍、網站體驗,
實際上的後端系統建置,只有幾名工程師負責,
其餘交給GCP,Google就是它的巨人,
讓它能專心創造應用。
現在也有一家台灣新創,犀動智能,
把ChatGPT當做它的巨人。
過去它主要提供旅館業的智慧音箱,
但現在它導入ChatGPT,
進一步擴展業務範圍到會議管理,上傳音檔,
就能自動整理出逐字稿,甚至會分類說話對象、
篩選出關鍵字—但這團隊只有少數幾個人,
背後技術有ChatGPT,也有開源技術,也有自行開發。
這顯示,如果企業專注理解消費者真正的需求,
設計出相應產品、服務,就不用再擔心卡在技術。
過去我們的科學家只會一直鑽研技術,卻忽略應用,
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因為最難的技術問題,
已經有全人類一起訓練的模型在解決,
考驗是在服務設計對不對?只要對了,
客戶就被你綁住,黏度很高,你就贏了。
所以這個時代是在巨人肩膀上堆積木,
巨人已經在形成中,你甚至不需要局限在ChatGPT,
同時跟好幾個巨人來往也沒關係,
最要緊的是去創造應用,越早開始用越好,
去接近你的消費者,找出需求,未來應用會無限。
註: 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
上一篇:眾生畏果菩薩畏因
下一篇:不用遷就 習慣「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