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用差距問題
員工素質差,老闆怎麼辦?
很多人埋怨我們的教育沒有將孩子教好,
以至於到了職場,不會做職場內要求的工作。
這使我想起本人真實的故事。
拿到碩士學位以後,我就去找工作。
找到了一家電子公司,工作是要設計電晶體電路,
但是我從來沒有學過電晶體線路,
根本不知道電晶體是什麼樣子,
它的功能更加不知道。可是上司對我非常好,
在他的幫助之下,我很快地就會設計線路了,
而且也會自己做實驗。我之所以能夠很快地上手,
乃是因為在台大時,國英數都學得不錯。
基本功夫好了後,學新的玩意是很容易的。
學校所學不可能完全和工業界密切契合,
因為工業界用到幾百種不同技術,
沒有一所學校能夠保證學生都學會各種千奇百怪的技術。
但是如果學校(包含高中職及大學在內)
都能將學生的基礎打好,
學生畢業以後絕對能夠應付職場上各種不同的需要。
所以,我對於學用差距的第一個建議,
就是盡量打好學生基礎。
好的教育一定可以使學生有轉行能力。
我當年學的是真空管,如果無法轉到電晶體,
就變成一個無用之人。
可是企業界也應該幫助新鮮人,使他們從做中學。
孫運璿院長當年到台灣接收電力公司,
台電所有的日本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都離開了,
孫院長動用台北工專高年級電機系學生,
讓他們到台電工作,一面教他們。
他們對發電只有最基本觀念,
可是孫先生能夠教育他們,使他們在台電有很大貢獻。
日本人離開了,絲毫沒有影響台灣的電力。
我又要舉一個例子,
我有位學生時常和我聊他的工作。
他是一位軟體工程師,他所使用的軟體系統,
我聽都沒聽過。可是他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
因為有一些資深同仁很有耐心地教他。
一家公司不能成天抱怨找不到好的人,
自己應該檢討有沒有好好地教育公司裡的員工,
使他們的才能愈來愈好。
我的那位學生服務的公司還花錢讓他去學很多最新的技術,
這都顯示這家公司是會善用人才的。
人才的培育不是件簡單的事,
學校絕對要使學生打好基礎,
企業界不能期盼畢業生完全符合需求,
卻要使員工在工作上精進,愈來愈有競爭力。
幾十年前的台北工專一定對那些學生打好了基礎,
但也要靠孫院長的睿智,
才能使他們經由工作發揮才能。
總之,我們應該知道,
人才當然要由教育界培育,
但是企業界也應該負起培養人才的責任。
2022-10-29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加拿大的大學有 co-op 實習工作計劃,通常在大二之後,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有了基本技能和了解,再進入相關公司去實習。實習時是全職上班的,一般以一學期或一年時間,然後再回學校繼續學業。所以北美的大學生大多六年才畢業,但都具備專業知識與經驗,極易找到工作。就職後的磨合期很短,或立刻就能上手,無須另外培訓。
但我看過華人家長和小孩因有大學四年的刻板印象,覺得超過四年才畢業不好。上學時只專心學業,沒去做co-op,導致畢業後不容易找到合適工作,很是可惜。
弱勢者愈來愈難有受教育的機會.年輕世代愈來愈艱苦了.
公司經營者面對新進員工,除了加強在職訓練外,別無他法.
對於很多躺平族,實在也無能為力,哈. 2022-10-30 11:26:20
kazutora earring http://hanafudaearrings.com/product/kazutora-ear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