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劉政府吹破牛皮,我們別想寄望它能搞好經濟
圖片來自自由時報090219
最近看見報端,時常報導一些「經濟衰退」的消息,經濟衰退大都導因於人民對市場信心不足,端看扁政府時還有外資撐場面,一到馬劉政府時,因政策嚴重傾中而導致外資跑光光,就近代史看來,台灣政府一旦傾中將只有死路一條,可是馬政府卻不顧民意,又想跳過立法院等等體制強推「CECA」,而美國的華盛頓郵報報導「台灣中國簽署CECA將是統一的第一步」,馬英九到底還是想做中國「特首」呀,如下面諷刺漫畫:
圖片來源:自由電子報090220檢索
又如下圖所是,台灣主要經濟指標樣樣輸南韓,可見馬政府的親中政策,只會使台灣經濟更糟糕呀,所謂「經濟政治不分家」,若台灣經濟傾向中國,則台灣只有被中國併吞一途。
圖片來自自由時報090220
台灣人呀!著覺醒呀!
-------------------------------------------------------------------------------------------------------------------------------
以下為精選報導:
吹噓經濟快好轉 馬上破功
記者王孟倫、編譯盧永山/特稿
主計處昨天終於大幅下修經濟成長率,馬劉政府官員大半年來粉飾太平的牛皮也被一舉戳破!
外資去年預測警訊 馬政府充耳不聞
外 資機構去年下半年就開始接連大幅下修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但馬政府的官員們非但充耳不聞,反而以唱衰台灣視之,質疑其資料來源和計算方式。包括馬劉等高層及財經首長,還頻頻做出相反的信心喊話,例如:「馬上漸漸好」、「去年第四季經濟會好轉」或「今年第二季會正成長」等等,如今,這些「國王的新衣」被揭 穿,政府官員固然難堪,更慘的是被誤導的企業廠商和投資人。
劉揆曾說,去年景氣到第四季會好轉,結果主計處昨天的數字,卻是史上最慘的一季;馬總統也曾預言,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可能由負轉正,但第二季不僅不會轉正,主計處昨天更預估為負六.八五%。
財經官員們還大言不慚表示,台灣未來經濟只會更繁榮,「像倒吃甘蔗,愈來愈甜」,事實上,國人不僅沒有甘蔗可以啃,反倒大吃苦頭。
從去年選前的「六三三」經濟成長率每年六%,到最新預估今年成長率為負二.九七%,落差近九個百分點;若換算成國內生產毛額,等於減少一兆多元新台幣。
如果,企業相信政府所言,誤以為景氣就要轉好、而擴大生產或投資,進而導致營業虧損;假如,民眾相信政府說法,在去年第四季進場投資,試問,這些虧損要找誰拿呢?
投資人遭政府誤導 虧損不知找誰討
面對景氣低迷,政府官員不免要對外界信心喊話,只不過與實際狀況之落差,未免太大;反倒是被視為烏鴉的外資,預估值多半接近昨天主計處揭曉的數字。
根 據彭博對外資機構所做的調查,外資機構對台灣去年第四季的GDP預估值介於負三%至負十.五二%之間,對照主計處的數據,以日本Japan Center for Intl Fin的預估值負八.六%最準,摩根士丹利和星展銀行集團的預估值為負九%,也相當接近,ING集團為負七.八%,匯豐控股為負七%,Capital Economics為負十%,穆迪經濟網為負十.五二%,巴克萊資本為負六.五%。
陳添枝:台灣經濟確定步入衰退
〔記者高嘉和、陳梅英/台北報導〕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昨日出席三三會演講時坦承,我國從去年第三季、第四季連續兩季經濟負成長,已可確定是陷入經濟衰退狀況。
出口衰退 超乎預期
他認為,台灣經濟成長有四成五要仰賴出口,但受到全球金融風暴衝擊,從去年十月開始,出口衰退幅度超乎預期,加上這幾年來政府、民間投資不足,光靠內需消費成長是無法抵擋這樣衰退幅度。
陳添枝不願再多談匯率問題,但他說,政府不僅要救出口,也要擴大內需,才能帶動整體景氣復甦,失業問題更是政府關注的重點。
經 建會副主委胡仲英則表示,主計處所公布的民間投資衰退幅度比他預期的大,但民間消費與出口衰退則與經建會看法差不多,從整體數字看,目前經濟情勢相當嚴峻,政府還是需要努力,把已有的政策,用高效率方式執行,「如果下半年經濟情勢好轉,希望台灣是最快也是最早站起來的國家」。
胡仲英並強調,經建會的經建目標年成長率二.五%是政策目標,不是經濟預測,從發佈以來就沒有修正的問題。
不過,他也坦言,現有政策讓全年維持正成長二.五%確實有些困難,只是他仍樂觀認為台灣今年在經濟成長率上還是有機會呈現正的成長,尤其下半年在降稅、降息、公共建設案子效益發酵後,預期最遲第四季就會看到。
此外,經建會表示,根據德國IFO經濟研究院近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對全球九十二國、逾千位專家進行的世界經濟調查結果顯示,今年第一季世界經濟氣候指數驟降至五十.一,創下歷史新低,顯示受訪者對當前全球經濟表現的看法更顯悲觀。
對台灣的調查也見到同樣的結果。IFO對台灣十五位產學專家在一月初所做調查,預期六個月後整體經濟表現、資本支出、民間支出與民間消費大致持平;出口略減;物價上漲壓力大減;長短期利率則將下滑;股價有機會調升;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大致維持穩定。
小檔案/經濟衰退與經濟蕭條
經濟衰退(recession)通常是指一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至少連兩季下滑。美國經濟研究局(NBER)的定義,經濟衰退是指,整體經濟活動顯著下滑,且持續數個月之久,經濟下滑通常反映在實質GDP、實質個人收入、就業、工業生產和躉售零售銷售等數據上。
經 濟蕭條(depression)是指,多個經濟體出現連續好幾年的經濟衰退。以美國為例,
美國一九三○年的國內生產毛額為負八.六%,一九三一年為負六.四%,一九三二年為負十三%,一九三三年為負一.三%。
經常伴隨經濟衰退而來的通貨緊縮,最令經濟學家擔心。依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的定義,通貨緊縮是指價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跌,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跌兩季,就出現通貨緊縮的跡象。
經濟學家擔心,物價長期下滑,消費者和企業就有可能延遲採購,從而導致物價進一步陷入低迷,並引發競相削價的惡性循環,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缺乏動力進行資本支出或生產更多產品,因為他們不敢期望能夠收回投資。
(編譯盧永山)
今年CPI預估下跌0.82%主計處坦承:通縮壓力升高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我國去年才擺脫通貨膨脹問題,今年就得面對通貨緊縮壓力!行政院主計處預測,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下跌○.八二%,是史上最大跌幅,主計處坦承:「國內通貨緊縮的壓力確實升高。」
主計處第三局局長蔡鴻坤表示,由於全球景氣下滑、需求萎縮,國際原油與農工原料行情由去年高檔大幅滑落,可望壓低廠商生產成本,預測今年躉售物價指數(WPI)將下跌六.三六%。
消費者物價方面,由於偏高的油料費已不復存在,加上許多商家為刺激買氣,推出各種降價折扣策略,以及房租等服務價格維持平穩走勢,預測全年CPI將下跌○.八二%。
蔡鴻坤表示,國際上對於通貨緊縮的定義,除了CPI連續兩年下跌之外,而且導致物價下跌的前提是需求下降,以目前國內情況來看,確實是需求下降,去年民間消費即衰退○.二九%,是史上首度負成長,國內通貨緊縮的壓力確實升高。
不過,蔡鴻坤強調,台灣是小型而開放的經濟體,內需市場比較小,主要仰賴國外需求,只要國際景氣好轉,通貨緊縮等問題應可改善。
新聞辭典/GDP:國內生產毛額
國 內生產毛額(Gross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指一國境內所有經濟活動的總額,或說是一個國家內所有人民包括居住在當地的外國人、成立在當地的外商,在一段期間內(通常為一年)所生產出來的所有最終商品和勞務市價的總額,但不包括該國人民在境外所得,比如,某甲設籍台灣卻在日本開餐廳,則某甲在日本的所得將被納入日本GDP。
GDP還區分為名目國內生產毛額是以當期物價來計算;實質國內生產毛額指的是以某一基期的物價來計算的國內生產毛額。
實質GDP成長率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經濟成長率,在經濟學上經常被拿來衡量各國經濟發展情況。
GDP計算公式為:
GDP(國內生產毛額)=C(民間消費)+I(民間投資)+G(政府支出)+X(出口)-M(進口)
所以當該國經濟成長率有衰退疑慮時,通常政府會採取提振民間消費、投資、出口與擴大政府支出來因應。
(記者陳梅英)
官方預估數據仍太過樂觀…學者:台灣今年至少衰退5%
〔記者王孟倫、楊雅民、王珮華/台北報導〕主計處估今年經濟負成長二.九七%,為史上最慘一年;但經濟學者認為,官方預估數據其實還太樂觀,若從國際情勢來考量,台灣今年至少要衰退至五%以上。
中國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董瑞斌指出,主計處下修今年經濟成長預估的方向是正確的,但若仔細分析相關數據,今年應該不止負成長二.九七%。
低估此波風暴 政策慢半拍
董 瑞斌說,由於去年第四季大衰退,比較基期較低,加上第四季向來是出口旺季,這讓主計處樂觀預估,今年第四季可以出現正成長;但他表示,歐、美、日砸下天文數字救經濟,卻仍對景氣感到憂心,顯示經濟比想像中還差,「既然國際景氣還無法回升,台灣今年第四季要靠什麼正成長?」
台灣要如何突破經濟負成長的困境?董瑞斌說,政府低估這場經濟風暴,很多政策該做沒做,現在已經「為時已晚」!例如:搶救失業早該被列為優先政策,而不是問題延燒才開始動起來;新台幣也早該貶值,現在才開始貶,太慢了。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之前外資早就預告國內經濟負成長,當時還被財經官員一一反駁,顯然這並非危言聳聽,只是官員不願意相信。
對於今年經濟情勢,他強調,台灣出口已連續兩個月衰退超過四十%,國際經濟情勢這麼差,內需也拉不起來,今年經濟應該會衰退五至六%;林向愷更憂心指出,「若出口大衰退趨勢沒有改善,甚至出現負成長十%以上!」
工商界籲政府 趕快動起來
對於今年國內經濟鐵定負成長,工商界則籲政府,應快點動起來,景氣差不是重點,企業及民眾要看的是政府拿出什麼藥方來救經濟。
工 總常務理事何語預估,以三個月一般商業票期來計算,二、三、四月可能會有一波中小企業倒閉潮,尤其是中小型服飾、餐飲等非民生必需品的供應商,可能會面臨財務上的週轉不靈;而外銷大廠的周邊衛星廠,也因下游大廠通知暫停出貨,蒙受損失,其中又以塑膠加工、機械設備業者感受最深。
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指出,經濟不好是事實,這也不是台灣獨有現象,正當各國都在啟動搶救經濟的方案時,台灣救經濟方案卻大多數還躺在立法院裡。他認為,政黨輪替後,「行政立法都是一家,不能再說有人扯後腿」,當務之急,政府要快點動起來。
經濟衰退台幣貶值 國民所得倒退嚕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國內經濟衰退,加上新台幣貶值,台灣國民所得嚴重倒退嚕!行政院主計處預估今年平均每人GNP(國民生產毛額)僅一萬五千九百五十七美元,不僅是五年來新低,且較去年減少一千六百一十九美元,創史上最大減幅。
今年每人所得約減萬元
馬英九總統選前開出經濟成長率六%、失業率三%以下、國民所得三萬美元的「六三三」支票;但目前經濟負成長,失業率突破五%,國民所得不增反減,原本就不太可能達成的三萬美元國民所得,更是愈加遙不可及。
我國上次出現國民所得減少的情況,是二○○一年網路泡沫化時期,當年經濟成長率負二.一七%,平均每人GNP也由二○○○年的一萬四千七百二十一美元,降為一萬三千三百四十八美元。
由於國內經濟衰退,加上新台幣貶值,國民所得再度減少!根據主計處統計,去年第四季經濟負成長八.三六%,平均每人GNP也降至四千零五十五美元,較前年同期減少五百零八美元;以新台幣計算,去年第四季平均每人GNP是十三萬四千多元,減少一萬四千多元。
馬六三三支票遙不可及
主計處預估,今年平均每人GNP一萬五千九百五十七美元,較去年減少一千六百一十九美元,是史上最大減幅;若以新台幣計算,今年平均每人GNP則是五十四萬三千八百六十八元,較去年減少一萬零四百七十六元。
此外,去年第四季GDP衰退達八點三六%,換算平均每位民眾損失多少呢?九十六年第四季的GDP為三兆三千零八十四元、去年第四季為三兆零五十九億元,等於減少三千零二十五億元,如以二千三百萬人口來計算,平均每人減少了一萬三千一百五十二元。
華郵:CECA 兩岸邁向統一重要一步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美國華盛頓郵報二十一日報導,台灣與中國正就範圍廣泛的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進行協商,這份協議可能是兩岸邁向統一的重要一步。報導指出,雖然台灣方面試圖貶低該協議的政治影響,中方卻已論及其對兩岸最終統一的重要性。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表示,CECA是台海關係逐漸升溫的重要里程碑,他說:「它是兩岸經濟全面整合的起點,也是兩岸邁向最終統一的必要條件。」
華郵指出,馬英九就任後,快速履行其提升兩岸關係的競選承諾,雖然工商團體大力支持,卻引起反對陣營與若干學者砲轟。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不論該協議的名稱為何,它等同兩岸「實質統一」。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洪財隆也認為,該協議是「加深台灣對中國依賴的帶刺玫瑰」。
華郵指出,英文台北時報二十日刊載的馬總統專訪全文中,馬似乎暗示該協議的簽署是必然的,但對於簽署協議是否形同承認台灣隸屬中國的問題,卻迴避直接回應。
他 指出:「對於國際社會如何理解該議題,端賴各國採取的立場,有些國家贊同我們,我方盟友將不認為簽署一紙協議,台灣就變成中共的一部份。」記者追問下,馬回以:「我們將採取經濟措施來解決較少政治與意識形態的經濟問題,目前為止,我們尚未見到中共有任何逼迫台灣去做無法接受之事的意圖,倘若他們真是如此, 我們也不會接受。」
華郵報導,雖然馬政府官員最近的言詞彷彿該協議已達共識,但台灣國貿局副局長徐純芳態度較為謹慎,她在電話訪問中說:「很難說協議何時出爐,目前在台灣有許多反對聲音,由於台灣是自由民主的國家,在人民達成共識前,政府不能有進一步的動作。」
台灣大筆資金 流向中國
報 導指出,儘管台灣與中國在政治上對立,經濟卻越加交結,大筆台灣資金流向中國。隨著台灣經濟衰退,馬政府希望藉助中國的投資振興經濟,而中國與東南亞國協十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將於二○一○年上路,台灣面臨孤立壓力,台灣工總秘書長蔡練生指出,如果不能簽署CECA,「我們將被邊緣化」。
黃昆輝︰CECA是國共、財團勾結產物
怒批忽略台灣勞工權益 要求交付公投
〔記 者彭顯鈞、邱燕玲、洪瑞琴/綜合報導〕反對CECA是意識形態?台聯黨主席黃昆輝昨駁斥,強調CECA內容不清不楚,馬政府就片面宣布推動,「把國家大事當兒戲,這才是意識形態作祟!」他質疑,「CECA是國共兩黨和少數台灣財團利益勾結的產物」,完全忽略台灣勞工可能遭受的衝擊。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莊碩漢也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架構下,與中國、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
民進黨要求 在WTO架構下簽訂FTA
對馬政府以歐盟為例,指歐盟也沒有統一,黃昆輝質疑,歐盟的單位是國家,每個成員國都經過國內公民投票決定是否加入,既然馬政府官員以歐盟為例,「請馬政府也比照歐盟,把CECA交付公投」。
黃昆輝指出,雙邊協議不論名稱為何,必須雙向開放,目前中國產品有二三○九項不准進口,五○一項有條件進口,試問馬政府屆時是否開放?他質疑,台灣傳統產業已受中國廉價產品衝擊,未來再開放的衝擊更大,失業問題更嚴重,政府是否有評估?屆時台聯一定號召受害產業抗爭到底。
勞陣警告 台灣將面臨第二層主權危機
勞 陣秘書長孫友聯也指出,CECA若對勞工有利,各國工會為何反對?他引用香港職工會聯盟的報告指出,香港簽訂CEPA後,造成資本加速北移,香港只剩下非常低階、低薪、低勞動條件及高流動性的工作,台灣也要這樣嗎?孫友聯警告,依全球化資本主義邏輯,台灣將面臨「第二層主權危機」,即國內主權掌握的租稅、 勞動法令都將陸續被侵蝕,請馬政府拿出評估報告,向國人說明。
莊碩漢質疑馬政府有沒有做過對國內產業、國家利益的影響評估?尤其會對勞工、白領階層、產業、農業、工業帶來什麼衝擊?希望馬政府清楚回答。
財經出身的台南市長許添財則認為,協議內容未透明公開化,才會引起百姓憂心,民進黨基於監督把關之責,才提醒執政者要有所戒心,「問題在於馬英九」,無關意識形態。
以上資料來自「自由電子報」090220、090226檢索
(完)
下一篇:棒球「迷」都是不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