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5 22:41:31相信改變

霧峰區域經驗與國家建設發展學術研討會 朝陽科大承辦

2011-10-25 19:04:52 中央日報網路報 陳惠玲/專題報導

 

由台灣省諮議會主辦,朝陽科技大學承辦,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霧峰區公所、霧峰農會、明台中學、霧峰獅子會、財團法人阿罩霧文化基金會等協辦單位共同舉辦之第四屆2011霧峰學,以影像展、學術研討會方式呈現,今(25)日在朝陽科技大學行政大樓6樓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行「霧峰區域經驗與國家建設發展學術研討會」。



台灣省諮議會李源泉議長、朝陽科技大學鍾任琴校長於開幕式致詞,今(25)日研討會共分四場進行,每場發表論文三篇,共同探討霧峰未來之政治、科技、文化如何與民生結合之議題,發表12篇論文;會中還穿插吳萍老師之台灣鄉土藝術歌曲及黃圻文老師之霧峰鄉土歌曲演唱。



台灣省諮議會議長李源泉表示,這項活動是廣結善緣,包括全國大學院校相關系所學者與研究生、霧峰地區中小學校長暨退休公教人員、霧峰及鄰近鄉鎮之文史工作人員與社區發展幹部、各主協承辦單位之工作同仁、其他關心台灣未來發展之民意代表與熱心公益人士等都是邀請參與的對象,而且採自由報名方式,共同探索如何推展「霧峰」成為台中區域優質生活素質,期待結合在地人的智慧與經驗共同創新活化地方的生命力;以「霧峰歷史經驗與藍圖描繪」為主題之影像展,則以霧峰各公私立工作單位舊照片在省諮議會意識大廳舉行。



為實踐辦學要旨,朝陽科大以霧峰學與通識課程發展實施計畫,廣納專業師資參與,接受社區意見領袖、文史與社政工作人員,共同投入霧峰區域建設發展。

朝陽科技大學鍾任琴校長表示,霧峰是一處人文薈萃鄉情濃郁的寶地,霧峰人具有高度的團結性,彼此都能攜手朝向特定目標一起耕耘一起奮鬥,朝陽科大正以創校辦學之裡念逐漸擴大發展;學校鄰近的科技單位農試所為例,農藝研發成就深受國際人士之讚歎,尤其是霧峰的香米、金針菇受國人喜愛,廣銷各地,充分証明霧峰在地發展了農業科技之特色。



「霧峰學」原始規劃者王振勳副教授表示,這項研討會不完全以學術為論點,它是整體之整合,分別以科技的霧峰、社政的霧峰、人文的霧峰、社區的霧峰為主題,霧峰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更是一個推動台灣農、商發展之核心,在地機構與民眾都能共同關心霧峰的發展,那麼霧峰的在地精神、霧峰的文化資產,霧峰的國家建設經驗,即可形塑成一種通識的霧峰文史內涵,正是地方文史工作者最大的願望與實踐之方向。

研討會中,阿罩霧文化基金會執行長何佳修表示,建議成立霧峰歷史文化園區推動委員會,未來在推動霧峰歷史文化園區,應該發展民間組織共同參與,不應只是政府施政目標而已。



光復單冬仔文史工作室負責人吳東明表示,透過這場研討會,最重要希望台中市政府「認同光復新村」。他說:從小住在「光復新村」,它於1956年省政府作為員工宿舍,面積9.8公頃,約五分之一面積因九二一大地震損毀,於200811月至20096月遷村,搬遷前計有259戶,目前居民已經遷空,該處閒置多時,至今地方團體仍積極爭取活化再利用社區保存。根據史實,吳東明強調「光復新村」是台灣本土環境規劃之躍進,是當時國民政府考察英國「花園城市」概念而設計,對於保留光復新村社區之完整有理想之計劃。

42011霧峰學,為慶祝建國百年「霧峰區域經驗與國家建設發展」學術研討會,今(25)日進行四場論文發表,以「科技的霧峰」為主題,由朝陽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蔡新聲主持,分別有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副所長呂秀英發表「台灣農業科技的貢獻與展望」、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副研究員畢嵐杰發表「永續天花湖水庫計畫」、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組長李宏萍發表「蔬果農藥殘留檢驗成果之探析」。



以「社政的霧峰」為主題,由台灣省諮議會諮議員陳啟吉主持,分別有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廖顯謨發表「台灣省諮議會議員與新直轄市區政諮詢委員之比較:政府再造之觀點」、亞洲大學休閒遊憩系助理教授林錫詮發表「**台灣轉型試驗文化區在霧峰-區域文化資產之詮釋與再現」、台中阿罩霧文化基金會執行長何佳修發表「以博物館學的觀點談霧峰歷史文化園區的設置構想」。

以「人文的霧峰」為主題,由台中市政府副市長蔡炳坤主持,分別有朝陽科技大學休閒管理系助理教授黃有傑發表「霧峰自由行旅遊規劃」、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張瑞村發表「組織願景與教學品保共構之中等學校師資養成教育模式實徵研究-以朝陽科技大學為例」、光復單冬仔文史工作室負責人吳東明發表「理想國的想像:省府新市鎮之文化地景與歷史脈絡」。

以「社區的霧峰」為主題,由地方文史工作學者謝仁芳主持,分別有亞洲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研究生廖淑娟、蕭至邦、簡宏哲等發表「從霧峰學到建立大學社區服務中心之構想」、台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理事長范道莊發表「保留活化再利用-光復「新」村實驗基地」。

http://news.pchome.com.tw/living/cdnews/20111025/index-1319540692650412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