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8 20:36:30相信改變

留住眷村系列(3):都市更新下的眷村文化保存

台灣立報2010-9-21 21:22 作者:李宜霖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眷村紀錄著1949年後逐漸形成的歷史空間,但隨著都市更新政策,全台灣原有的一千個眷村幾乎快消失。

 

保存修法艱辛

民國85年《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公告實施,將眷村拆除改為公寓大樓,國防部統計列管之眷村將近9百處,經11年改建之後,目前僅剩約1百餘處,非列管眷村被拆除的不記其數。

 

民國961121立法院三讀通過「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修正案」及文化保存修法(第141114條等),將文化保存精神納入眷村改建條例,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或做為眷村文化保存之用,得運用國軍老舊眷村及不適用營地之國有土地,興建住宅社區處分或為現況保存,改建基金可用於眷村文化保存支出。

 

民國98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發布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選擇及審核辦法,保存眷村具有重要性、稀少性與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特殊建造技巧或建築形式、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區分北、中、南、東、離(外)島五區,各區選定一至二處辦理眷村文化保存,國防部預定9911月公佈評選結果。

 

民國99年,高雄市政府登錄「左營海軍眷村」為文化景觀,同時也爭取國防部南區眷村文化保存區。目前各縣市也有類似的案例。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文化景觀指的是「神話、傳說、事蹟、歷史事件、社群生活或儀式行為所定著之空間及相關連之環境」,及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四條:「本法第三條第三款所定文化景觀,包括神話傳說之場所、歷史文化路徑、宗教景觀、歷史名園、歷史事件場所、農林漁牧景觀、工業地景、交通地景、水利設施、軍事設施及其他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之景觀。」

 

推動台北中心新村眷村保存的張聿文表示,保存這件事必須要有一個身分,也就是文化資產保存法裡法定的身分,一旦被指定為文化景觀,就具備保存的價值,有身分保存更具正當性,因為中心新村是個聚落,用文化景觀的方式去申請登錄,預計9月會在台北市文化資產委員會審查。

 

張聿文說,台北市政府也依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選擇及審核辦法,向國防部提出申請全台眷村評選,但國防部要求4個月內完成土地容積率轉移及都市計畫變更,一旦眷村保留,土地無法處分,國防部希望土地容積價值回到改建基金,目前國軍老舊眷村改建基金是虧損的,國防部骨子裡是不贊成保存,因為沒錢,而且對於保存下來要做什麼,也沒有清楚的想法。張聿文提到,目前中心新村眷村保存有兩個方向,就算沒有入選國防部十大眷村,也希望透過文化景觀取得實質保存。

 

找回眷村脈絡

張聿文認為,可以從社區看一個都市,從都市看一個國家的發展。他說,北投有原住民凱達格蘭文化館,有漢人農民的穀倉及日本人的古蹟,例如北投溫泉博物館,但1949年後國民政府遷台,是否就沒有文化、古蹟?1949年後的歷史是什麼?

 

台北市曾經是眷村密度最高的縣市,也是首善之區,張聿文表示,眷村保存可以看到城市、社區、地方發展的脈絡,前幾年族群被挑動得很厲害,眷村的建築被保留下來,就會被大做文章,談保存根本行不通,越來越多眷村在消失,戲劇《寶島一村》、《光陰的故事》,讓很多台灣人意識到眷村曾經是台灣發展的脈絡之一。

 

張聿文不知道未來眷村保存會演變成哪種情況,張聿文認為,台北市如果沒有老舊眷村被保留下來,將會非常遺憾。他指出,台北信義區四四南村是四四兵工廠南邊的眷村,原本有西村、東村,四四兵工廠裁掉、人搬走,眷村也沒了,只剩下空房子,四四南村只是眷村房子留下來做活動中心,只剩下空殼子。

 

張聿文說,眷村重要的因素是人跟脈絡關係,人的元素沒有了,保存意義是什麼?如果人的元素跟眷村脈絡無關,以後變成藝術家、社會住宅、學生住進來,跟眷村有何關係?他認為,早期眷村居住環境不是很好,如果沒有人在裡面,會變成破爛的房子,現在台灣許多眷村幾乎都不見了,很多眷村人都搬走,房子開始破爛,如果保存一堆蚊子館,是沒有意義的。

 

眷村必須維繫住人,把人找回來,張聿文說,第一代的長輩願不願意繼續住,第二代願不願意回來住,回來的條件是什麼,目前沒有一個定案,還在討論中。張聿文表示,眷村也必須討論,保存後要做什麼。他認為,目前有太多老舊眷村,無法解決使用問題,中心新村大家願意留下來就繼續住,有些閒置空間可討論是否提供給醫院現役軍人使用,因為醫院沒有職務宿舍,舊的軍人不住,可以頂讓給新的軍人。

 

張聿文說,每個眷村一定有個相關單位,中心新村就是與國軍北投醫院相關,眷村必須讓脈絡繼續活著,也可能可以繼續安置醫院的軍人,如果成為一個文化園區,社區會培養導覽員跟大家談眷村的歷史,但用什麼方式保存,還在跟市府協商討論,也希望具公共性的討論。

 

圖片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