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3-15 11:27:30伍季

沒有安達魯,沒有犬──評達利《安達魯之犬》


【七分之五膠捲】



   沒有安達魯,沒有犬──評達利《安達魯之犬》


《安達魯之犬》(Un Chien Andalou; 1928)是布紐爾(Luis Buñuel;1900-1982)和達利(Salvador Dali; 1904-1989)合導的電影。這部被認為超現實主義重要作品,是繼1920年末,達達主義反美學、反傳統的另一個高峰運動。

超現實主義的電影,不太喜歡用邏輯的直線影像語言敘述,甚至連影像本身也要進行顛覆。電影工作者拒絕「文明」的價值體制,極力想拆穿「中產」的品味及文雅,告訴人們認知的「現實」世界。以一種隱晦和商業電影所禁忌的題材,自主地表達他們心中對戰後這個世界的焦慮及苦悶。他們雖吸收了馬克思主義,卻寄託於無政府(anarchy)及無理性的影像國度;更多層面,是執迷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往人的內在探尋及思索,有時,在這種夢及不合理的幻魘中,保持著比「正常」還清醒的狀態。

《安達魯之犬》便是在這樣創作理念下所產生的。影片開頭,由一個女子的眼球被剃刀割開,預示了這個長期被僵化影片體制及觀眾本身所攻擊的一種反撲舉動,之後一連串的超乎正常狀態、性扭曲的暴力影像,將觀眾帶入極不安的情氛中,讓觀影者在這些奇異的影中思索影像本質,及背後意義。導演並不對影像作任何分析及議論,甚或對種種分析嗤之以鼻。

這部被後人定名為超現實的影片,誠如導演後來所說:「影片中沒有什麼象徵意義,也沒有真正的狗」儘管如此,影像與影像交縫間仍是處處充滿象徵及想像的;為那個時代,也是劃時代,作了一場「更現實」的演出及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