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哦

最重要的是跑完,而不是在一開始就跑得有多快

到目前為止,你總共在自己本來有興趣學的事情上對自己說過多少次「唉,我看我沒有天分,還是算了吧」的話呢?

這句話通常被用來當作宣告某一段努力完全失敗的休止符,也常被用來把某一扇門關上,繼續走原來不必接受太多挫敗、但也看不到新風景的舊道路。天分有那麼重要嗎?你高估天分的影響力了嗎?

我訪問過一位四歲就被稱為音樂神童,長大之後在音樂方面也有相當成就的大提琴手,他一開始就否認自己是個天才。他說,他在美國接受訪問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在他的成功中,天分占了多少?「我想,百分之二十不到吧……不過,這百分之二十之中,我那從小就逼我學琴、不讓我出去玩的媽媽,大概貢獻了百分之十五以上!」

天分確實因人而異,但我們常高估了它的影響力。回頭想想我曾經說過「沒天分,還是算了吧」的話,還真不少。老實說,多半因為我懶惰、不想持續,所以常在還沒學到足以印證自己有天分的時候,就悄悄打了退堂鼓。

我曾與一位園藝高手在某個陽光充足的辦公室里等候,他指著一株幾乎生氣全無的盆景對我說:「上一次我來這裡,這叢竹子還生氣蓬勃,現在竟然變成這個樣子。照顧植物跟學習任何事情都是相通的。如果你天天花點時間照料它,它就會長得很好;如果你疏忽了它幾天,它就會出現殘敗之相。越看它,越覺得對不起它,越對不起它,越不想看它。不久,它就一命嗚呼了。」

有多少可能會改變我們人生方向或增添人生樂趣的事,因為這種「越荒廢越害怕」的理由一命嗚呼了呢?聽了他的話,我若有所悟。不只學東西如此,愛情也一樣。越疏忽他,越害怕見他;越對不起他,就會「情不自禁」地更對不起他。

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有虎頭蛇尾的傾向。不是不想努力,只是沒有持續。有時是剛開始過度努力,不久就彈性疲乏。或是剛開始的時候還蠻有興趣,遇到了一點困難之後,就告訴自己「我沒天分,算了吧」,然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就拿念大學時修日文來說,剛開始我比任何同學都努力,除了上課外,還上補習班,還買了五花八門的各種教材。我的室友每天早上起床念半個小時,我就發誓要比她拚命,比她多念一個半小時,這樣總會比她強吧!

只不過,她那「每天半個小時」持續了四年,直到她考上日本公費留學還未停息;我那每天兩個小時的努力,不斷被「郊遊、烤肉、戀愛和打瞌睡」穿插打擾,沒一個月就出師未捷身先死,日文考試都以臨時抱佛腳過關。

日後好幾次奮發圖強,甚至還天天隨身帶著日語讀本,但也都在只有努力沒法「不懈」的情況下隨風而逝,然後告訴自己:「算了吧,我看我是沒有學日文的天分。」現在,我竟仍停留在大一日文的水準。「算了吧」出現的頻率越高,我們一事無成的可能性越大。

英國心理學教授麥可·豪(Michael J.A.Howe)專門研究神童與天才,他得出的結論很有意思:一般人以為天才是自然發生、流暢而不受阻的閃亮才華,其實,天才也需要耗費至少十年光陰來學習他們的特殊技能,絕無例外。要成為專家,需要擁有頑固的個性和堅持的能力。每一行的專業人士,都投注大量心血,培養自己的專業才能。

一個人再有寫作的才華,也要靠訓練和經驗才能抓住文學技巧的竅門。所有成功的作家一輩子都是讀者,而且大多數在年幼時就養成習慣,將思想付諸文字。很多傑出作家早在童年尚未結束之前,就嘗試過要寫一本書。

這位心理學家還統計過,以學鋼琴為例,如果想要變成還不錯的業餘鋼琴家,至少需要很專注地投入三千個小時的訓練;如果想達到專業水準,一萬個小時是跑不了的。像西洋棋、各種運動和外語,想要變得專業的時間也差不多。

從這一點看來,我們學習上的種種小挫敗,並非因為沒有天分,而是因為沒有「持續貢獻」。到目前為止,我投入過一萬個小時以上的,大概只有寫作吧?

不只是學習,一般女生最熱衷的減肥也是「不需努力,只要不懈」。瘋狂減肥的人,總是會失敗。據統計,採取速成減肥法或節食減肥,在停止減肥兩個月內恢復體重的超過百分之九十,而有副作用的則占百分之七十。

一位健身教練也對我提出忠告:「運動不需努力,只要持續,你一定可以瘦得下來!我最怕那些剛開始像拚命三郎的傢伙,他們的元氣總是會在短時間內耗盡!」

不用太努力,只要持續下去,現在我總是這樣告訴自己。想擁有陪著自己一輩子的專長或興趣,就像在跑一個人的馬拉松賽一樣,最重要的是跑完,而不是剛開始跑得有多快!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